摘要:對于《論語》“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一句,歷來有不同的解讀。漢唐時期大都將其解讀為“孝是仁之本”,而唐宋時期還出現了“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歟”的文本。朱熹繼承二程所謂“為仁以孝弟為本,論性則仁為孝弟之本”,“仁是性,孝弟是用”,明確講“仁是體,孝弟是用”,把仁與孝弟的關系看作體用關系,并由此將該句解讀為“所謂孝弟,乃是為仁之本”,而不是“孝是仁之本”,這些觀點在理解仁及其與孝的關系問題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徽學、哲學、古代文學、歷史學、法學、社會學、新聞傳播學、區域協調發展研究等。于1960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