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光質萎凋在茶葉加工中的優越性,試驗采用快速、靈敏的葉綠素熒光參數來反映紅茶光質萎凋的內在機制。結果表明,萎凋0~8h,各處理萎凋葉的NPQ、Y(NPQ)先升后降,Y(Ⅱ)、qP先降后升,表現出較強的逆境耐受能力,使萎凋葉茶多酚、氨基酸、咖啡堿、可溶性糖含量相對穩定;8h后,各處理萎凋葉的NPQ、Y(Ⅱ)、ETR、qP逐步降低,Y(NO)逐步升高,表示逆境耐受能力逐步減弱,導致葉片的氨基酸含量明顯升高;萎凋結束時,對照樣的NPQ、Y(NPQ)、Y(NO)、Fv/Fm、Fv/Fo最低分別為1.874、0.508、0.267、0.723、2.626,其逆境耐受能力弱;藍光處理萎凋葉的NPQ、Y(NPQ)最高分別為2.120、0.567,逆境耐受能力強;紅光和黃光處理萎凋葉的逆境耐受能力居中,黃光萎凋葉的氨基酸含量最高,為2.58%;氨基酸含量與Fm、NPQ呈顯著負相關,與Fv/Fm呈極顯著負相關,與Y(NO)呈極顯著正相關;黃光處理的紅茶感官品質得分最高,為91分,對照樣最低,為85分。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