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解閩江流域河流中的污染物來源和水質時空分布特征,利用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流域內20個監測斷面的8項水質指標月均值監測數據,采用多元統計方法對水質的時空變化規律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結果表明:流域水質在時間上可劃分為T1時段(4—12月份)、T2時段(1—3月份);T1時段水質較好,氨氮是主要污染物,污染源以農業污染為主;T2時段的主要污染物是氨氮和總磷。在空間上可劃分為3個群組。S1組主要位于建溪下游、沙溪、大樟溪、閩江干流,水質最差,污染物以營養鹽為主,耗氧有機物次之,污染源為福州、三明、南平市的工業廢水、生活污水、農業和禽畜養殖污水;S2組位于沙溪下游、富屯溪,水質最好,污染物主要是面源污染中的營養鹽污染,水體自凈能力良好;S3組位于建溪中上游、富屯溪中上游,污染源主要是農業面源污染。研究成果可為閩江流域的污染治理和水質改善提供參考。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長江科學院院報雜志, 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河湖保護與治理、水資源、水環境與水生態、水土保持與生態修復、野外科學考察與觀測、信息之窗_簡訊、工程安全與災害防治、水力學、巖土工程、水工結構與材料、信息技術應用、儀器設備與測試技術、讀者·作者·編者等。于1984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