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典、 解釋、 應用( 實踐) 是儒者事業的核心所在.經典是儒家價值的承載物, 儒家經典通過讀書人而影響政治與社會.然而, 也會被各流派以各自的目的去解釋而為其所用, 由此亂解淆亂正經.面對重大時代問題之際, 儒者不斷回歸經典, 一方面通過解釋經典推出新的義理以解決時代問題, 一方面又不斷把經典的解釋權收回儒家手中, 即限制解釋的方向.明清之際的王夫之就是典型的例子.遭逢明亡的慘痛教訓而反思, 他發現道家之陰柔、 佛教之寂滅以及權謀術數者流之貪名幸利畏禍徼福等是明亡之文化原因, 而出現這些異說的原因是沒有全面把握儒家經典中所蘊含的大中至正之道.因此, 他以“ 乾坤并建” 的命題作為易學之綱領: 一方面重構了《 周易》 文本的理解向度; 另一方面批判佛老權謀術數家利用《 周易》 做法, 把易學推向新的高度.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