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運河學研究正經歷著從“宏大敘事”的學術視角到日常生活史的轉向。歷史地理學者多認為大運河的開鑿是“逆生態”的,其開通導致了沿河兩岸土地的鹽堿化,使人們在此無法依靠農耕生存,而大運河滄州段最大的特點就是水甜、兩岸土地肥沃,尤其適宜果蔬生長,這一特殊現象是由諸多歷史原因造成的。明清以來的京杭大運河滄州段是兩岸人們生命的依托。大運河的通航促進了滄州經濟的發展,滿足了人們的生計需求。大運河滄州段在人們的日常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滄州師范學院學報雜志, 季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哲學與政治研究、大運河文化研究、語言文學研究、史學研究、藝術研究、經濟與社會工作研究、媒體傳播研究、教育教學研究等。于1985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