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了解門診病人的就醫需求、就醫選擇及其影響因素,為衛生管理機構合理分配衛生資源提供參考。方法:以山西省某三甲醫院門診病人為研究對象,自行設計問卷,問卷內容包括:個人信息、就醫行為及其影響因素,采用自填問卷的形式收集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結果:本次調查共發放了調查問卷500份,其中有效問卷432份,有效回收率為86.40%。患病后就醫者258人(59.72%),患病后不就醫者174人(40.28%)。患病后56.80%的男性和61.48%的女性采取了就醫行為,性別間就醫行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926,P=0.336);不同年齡組患者患病后就醫行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0.097,P=0.001);不同文化程度就醫行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3.084,P=0.004);醫療費用承擔能力者就醫行為不同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3.282,P=0.001);健康自評狀況不同就醫行為不同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402,P=0.001);年就醫次數不同就醫行為不同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7.276,P=0.001)。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健康自評狀況差、年就醫次數多是患者患病后就醫的主要影響因素。結論:居民就醫行為與自身健康自評、年就醫次數密切相關,正確引導居民形成良好的健康觀和疾病觀,有利于形成積極的就醫行為。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