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華陽川礦床地處華北板塊南緣小秦嶺地區的西段,是一個以鈾、鈮、鉛為主,并伴生有稀土元素及銀、鉍、鎘等貴金屬元素的超大型綜合礦床。礦石中鈾礦物主要為鈮鈦鈾礦,次為晶質鈾礦;鈮礦物主要為鈮鈦鈾礦,次為含鈾褐釔鈮礦;鉛礦物主要為方鉛礦,少量氧化為白鉛礦、鉛礬、鉛丹;釷礦物主要為釷石,次為釷鈾礦;稀土礦物主要為獨居石和褐簾石,次為含鈾褐釔鈮礦和氟碳鈰鑭礦。鈮鈦鈾礦主要以粒狀、不規則團塊狀、細脈狀分布于礦物顆粒之間,與方解石、鉀長石、霓輝石、天青石等礦物密切共存;方鉛礦主要與黃鐵礦、黃銅礦、石英、方解石等共伴生;鈾鈮礦化與鉛礦化分別屬于偉晶巖、早期碳酸巖成礦作用和晚期碳酸巖及硫化物熱液成礦作用。不同礦石樣品中鈾、鈮礦物化學成分的差異可能代表了鈾、鈮成礦過程中成礦環境的變化、動蕩或存在多次的鈾成礦作用;鈾、鈮礦物部分或普遍含稀土元素,鈾鈮礦物和稀土礦物形成階段的一致性說明了在偉晶巖和早期碳酸巖階段鈾、鈮成礦過程中也伴隨了稀土成礦。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臨川文化研究、環境資源與發展經濟研究、文學與藝術研究、政治與法律研究、創新創業研究、高等教育理論與實踐等。于1982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