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秦嶺位于青藏高原東北緣,是青藏高原晚新生代構造擴展的前緣部位。西秦嶺地區發育的一系列河流水系作為高原物質向外擴展的載體,記錄了高原擴展過程中的地貌演化信息。本文選取西秦嶺嘉陵江上游的支流作為研究對象,以河流縱剖面的形態和陡峭指數的空間分布為基礎數據,初步分析了嘉陵江上游的地貌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結果表明,嘉陵江上游地貌演化處于瞬時狀態,裂點以上的低陡峭指數區域代表了殘余地貌,裂點以下高陡峭指數區域是裂點響應基準面下降后形成的新地貌。通過對比區域巖性和降水條件發現,巖性和降水對河流裂點發育以及陡峭指數的影響是有限的,河流裂點的發育和陡峭指數的變化主要受控于區域構造抬升引起的基準面下降。陡峭指數的空間分布特征表明構造作用對地貌發育起了重要的塑造作用。西秦嶺瞬時地貌的發育是對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匯聚以來的遠程效應的響應。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地質科學雜志, 季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研究進展、研究簡報、地學新知、學術爭鳴、書評及消息報道等。于1958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