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大運河申遺前后的工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提供了新的范式,即'中國大運河范式'。在申遺過程中,考古工作從考古學角度闡釋了大運河歷史變遷與沿革、遺產構成、工程技術及其核心價值,以及大運河衍生的各類文化遺存,充分詮釋了大運河遺產的真實性、完整性、科學性及突出普遍價值,為大運河成功申遺打下了堅實基礎。在'后申遺時代',考古工作將在大運河的保護、遺產利用、文化帶建設、大中華文明標志工程建設等方面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除了繼續對大運河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作出闡釋外,更為重要的是對沿線城市、文化作出更加系統、鮮活的考古解讀。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東南文化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遺產保護理論、考古探索、地域文明、博物館新論、新書架等。于1985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