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風環流與亞洲季風交互控制下的青海湖流域,對氣候變化響應敏感。該區廣泛分布的黃土記錄了古環境古氣候信息,但其在不同時間尺度上的沉積模式和沉積連續性尚不明晰。本文以青海湖西南的黑馬河黃土剖面(HMHW)為研究對象,通過高密度光釋光(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OSL)測年,結合粒度、磁化率和色度指標探討其環境演變特征。結果表明:(1)黑馬河黃土的沉積模式以快速堆積為主,集中于較冷的末次冰消期(13—12ka)和晚全新世(~2ka);(2)早中全新世(11—4ka)存在~7ka的沉積間斷;(3)黑馬河黃土剖面(HMHW)的土壤粒度組分,以體積占68.68%的粉砂為主,砂次之,黏粒最少;整個剖面的平均粒徑和亮度低值對應古土壤層,高值對應黃土層;磁化率的最大值在115cm處為74.30×10^-8m^3·kg^-1,110cm處的OSL年代為(1.52±0.16)ka,指示晚全新世(~2ka)有古土壤發育。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地球環境學報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研究論文、專論、研究論文、研究亮點等等。于2010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