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4 10:30:59
序論:在您撰寫休閑農業園區景觀科普研究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科普研學熱的發展背景
2013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了《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首次提出“研學旅游”關鍵詞,綱要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2014年4月,國家教育部提出了研學旅行的定義:學生集體參加的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校外參觀體驗實踐活動。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門發布《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明確提出:開發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學旅行活動課程,建設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帶動作用的研學旅行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研學旅行精品線路?!度窨茖W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提出2025年目標: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5%,2035年達到25%,目前截止到2020年比例是10.56%。綱要指出,重點圍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培育理性思維,養成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科學生活方式,提高勞動、生產、創新創造的技能。2017年研學旅行行業市場規模為101億元,2019年市場規模達到最高164億元。2021年國內研學旅行人數達到了798萬人次,市場規模達到了106億元,人均消費1328.32元/次[1]。通過數據分析和政策解讀,未來以了解鄉情國情為主題的國內研學旅行將成為發展重點。
2休閑農業園的市場契機
休閑農業園區以農業為主題,具有農業資源、鄉村環境條件,與第三產業融合發展,是經過合理的規劃設計與開發而形成的,集觀光、度假、體驗、推廣、示范等功能于一體,以增進市民對農業農村的體驗、提高農民受益為目的的農業經營形態[2]。休閑農業園區隨著休閑農業的日益火爆,模式單一、簡單娛樂,地域特色、文化內涵缺失的問題突出,造成眾多農業園區的旅游項目缺乏競爭力,甚至迅速衰敗。當前,把握研學旅游契機,定位明確主題、合理規劃布局、開發科普研學項目,重點發掘深度體驗農業園區獨特的農耕文化、清新的郊野生態環境,才能具備區域性優勢競爭力,展示區別于其他旅游的吸引力。對特定的園區,發展科普研學功能,必須關注參與者的身心特點,素質教育教學的標準,建立甄選方法和技術路線,二次開發科技知識、文化內涵,將科技、文化的內容轉化為適宜科普的內容和形式。結合休閑農業園區特色資源研發出科學化、體系化、適宜化的科普研學項目。根據文化特色、農業園區物質元素和環境特點,較為適宜進行農事體驗、園藝藝術、生態認知三類課程。
3休閑農業園區科普課程研發的技術路線
3.1頂層設計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科普工作,多次強調科普工作的重要性。他曾經指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保郏常菸覀冋业娇破照n程研發的兩個方向:“兩翼論”“同等重要論”,具體就是主動投入科普產品研發,有利于出特色和吸引力,有利于拓展科普活動的傳播渠道與開展形式。作為物質載體的農業園區,優勢資源集中在以先進科學技術培育、管理農作物、園藝作物,以及構建的近自然的生態環境??破照n程應有利于園區可持續發展。據此,總結科普課程研發頂層設計的兩個有利于,根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普法》內容的解讀,“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是科普的四個方面,使公眾“理解、接受、參與”是科普的重要方式。
3.2框架搭建
在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中,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科學普及活動的重要環節是參與實踐。作為一個可以把握和被管理的實踐課程,時間序列和課程范圍非常重要。在時間序列和課程范圍的劃定中,必須具有突出的科普價值,即具有科學價值、真實性和完整性、中長期運行。時間以二十四節氣為軸線,課程以農業園區的作物與環境為范圍。
3.3體系構建
在頂層設計和框架搭建的支撐下,結合農業園區的資源優勢,設計園藝、農耕、生態3個主題以及主題下9大的課程,共講述55個故事的形式,分別普及如何創意美好生活、如何傳承農耕文明、如何理解生態環境的方法,傳播天人合一的人居思想、耕讀傳家的經典文化思想和當今時代的生態文明思想,弘揚崇尚自然、自強不息、綠色長征的精神(見圖1)。
4休閑農業園區科普課程研發的內容
4.1園藝課程設計
園藝產業是休閑旅游農業的一種特殊的發展形式。休閑農業園為園藝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環境,在園區景觀的營造過程中,通過花卉的色彩與香味、瓜果的形態與口感、蔬菜的顏色與長勢,給人們帶來視覺與心靈上的享受,釋放壓力,達到來此地游玩的目的[4]。園藝課程是指以園藝業為基本內容,強調運用美學原理、心理學原理,引導行為,在行為活動中深度學習體驗(見表1)。
4.2農耕課程設計
傳統農耕文化是對我國數千年農業發展歷史的“生動記載”,是推動中華文明“薪火相傳”的現實寫照,在產業融合理念下,尊重農耕文化特色,農耕文化傳承與大眾多元需求持續對應,是旅游發展重要途徑[5]。休閑農業園的農耕課程內容分為農事活動、科學實驗、創意手工3個科目。在24節氣中選取18個與園區主要作物緊密相關的節氣,進行農事活動+科學實驗+創意手工(見表2)。
5休閑農業園區科普活動場地規劃與設計
5.1科普功能場地安排
1)核心科普研學區。以建筑或具有建筑功能的構筑物為主空間,周邊布置綠植及作物種植區。主要滿足園藝類與農耕類科普課程室內講授+室外活動。建筑物美學價值較高,舒適性較好,建筑室內人均面積5m2~10m2,室外硬質空間為室內2倍~2.5倍,綠地面積為硬質廣場10倍~15倍。2)復合功能的場地設計。種植規劃與綠化相結合。園區的隔離帶、行道樹等綠化樹種,選用鄉土果園樹種,減少城市綠化用樹的比例。田間布置與活動策劃相結合。做畦的形式總體符合農耕要求,同時考慮景觀構圖美學。景觀空間與研學空間相結合。大、中、小硬質活動廣場的面積與分布地點應結合研學內容室外課堂需求設置。3)自然的空間體驗。休閑農業園區的自然景觀具有兩種明顯特征,一種是滿足生產需求的以田地、果樹為特征農業田園景觀,一種是休閑游玩的綠化景觀。休閑農業園區的休閑游玩空間景觀的營造不是公園的精致綠地模式,兼顧安全性的同時,要讓孩子們的探索吃點苦頭,保持一些當地鄉村自然特征。水洼、草叢、土壤、石頭、緩坡、土路等,給生物多樣性的形成余留空間,給體驗者第一自然的最初印象。米墅·稻田野舍景觀見圖2。圖2米墅·稻田野舍景觀
5.2主題特色鮮明的游戲場地
1)以創意游戲裝置地吸引人流,帶動空間活力。釋放兒童青少年天性,放松身心,營造自然、快樂的環境氛圍,增加體驗者的參與度、認可度。2)布局不同主題的游戲場地,分類分齡設置游戲內容。引導活動方式,營造安全、適宜的游戲條件,使場地更加科學性及合理性,賦予空間高品質體驗感。達拉斯植物園兒童探險花園景觀見圖3。
5.3科普導視系統展示設計
科普導視系統主要有標識牌組成,包括介紹牌、分區導覽牌、公告性標識牌、植物名牌、解說牌等。1)科普路徑選擇與科普內容甄選。根據園區資源優勢,設計科普游覽路線,可為閉環路線或單一路線。在路線上確定科普解說點,作為未來科普解說牌的放置點。選點應注意引導把控游人的游覽節奏。2)科普立牌圖片風格及字體樣式設計。功能區、植物名牌是科普功能實現的必備元素??破照故九频膬热莅ㄎ淖帧D片、符號、顏色。內容是整塊牌的核心,也是吸引閱讀的重要抓手。休閑農業園園區的游客帶著放松的心情而來,過于專業或者大版面的文字、圖片容易影響友好度。因此字數不宜過多,簡單而淺顯易讀的標識牌讓人舒心愉悅,且需保持適當的圖文并茂。立牌的風格應選擇與園區文化底蘊、總體風格相協調的插圖風格。字體樣式應簡潔,各級標題與內容字體的大小,以及量的多少,考慮青少年兒童的觀感心理。文字偏小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建議設計師應到現場去根據實際安裝距離去判斷最適應的尺寸,而不是在辦公室想象。3)科普立牌構型與尺度的確立。常見立牌有矩形、多邊形、不規則形態。矩形立牌畫面空間規整,內容設計包容性強,耐使用不易審美疲勞,更適宜環境解說類項目。立牌尺寸和傾斜角度應考慮青少年兒童的身高特征,適宜的尺度具有親和力,增加可讀性。4)設計測試。科普內容可讀性測試是科普導視系統設計的重要環節。在設計完成后應打樣,再實地安裝,對設計內容一一做出測試管感,并根據結果相應的調整設計。
6結語
《“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中強調增強旅游業發展新動能,堅持推進旅游業融合發展,以期在“旅游+”方面取得新突破[6]。旅游+研學量潛在巨大市場,休閑農業能否快速準確地把握契機,需重視自身資源開發利用、景觀創新創意及策劃提升,瞄準特色,敢于四兩撥千斤之勢,走在行業的前列??破昭袑W、兒童青少年、素質教育、農業、旅游,如何構建這幾個關鍵詞的關系,建立內部邏輯通道,研發體驗項目,是實現休閑農業園區高旅游增長量的重要課題。文中關于科普課程研發的路徑與課程設計可為園區提供一個框架,用于根據自身條件帶入相應體驗項目。但目前體系不夠完整,缺乏相應評價系統。未來應構建方法更加科學、評價效果顯著的休閑農業園區科普研學項目。
參考文獻:
[1]中國研學旅行行業現狀深度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R/OL].觀研天下數據中心,[2022-06-07].
[2]孫新旺,李曉穎.從農業觀光園到田園綜合體-現代休閑農業景觀規劃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20.
[3]鄭念.創新發展需要更加重視科普工作[N/OL].學習時報,[2019-04-08].
[4]李媛媛.基于園藝產業的休閑農業園規劃研究[D].綿陽:西南科技大學,2019.
[5]王維佳.產業融合理念下傳統農耕文化與鄉村旅游協同發展研究[J].農業經濟,2020(12):50-51.
[6]張冰.協同融合發展視角下河南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優化路徑[J].農業經濟,2022(5):29-30.
作者:萬營娜 孫靜 單位:西安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