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5 14:41:44
序論:在您撰寫雙師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研究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創建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團隊是“雙高計劃”中的改革和發展任務之一。結合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職業技術教育學校的實際案例,在“雙高”背景下為“雙師型”教師的建設指明新的方向。
1“雙高計劃”對高職院校雙師隊伍建設的新要求
創建具有雙師水平的教師教學團隊不僅能夠應對師資短缺、調整團隊結構、滿足教育需求,還能加強產教融合、優化學校資源配置、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根據“雙高計劃”對院校教師發展的要求,“雙師”教師應具有優秀的教育教學技能和科研能力,體現在優秀的技術開發和技術技能展示上,在專業領域具有一定的國際影響力,具有較高的教育水平和國際認可度。新時代對“雙師型”教師的素質有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教師要努力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應具備優秀的教育教學技能和實踐技能。學校和研究機構提供的社會服務應考慮到區域和社會發展,為工業企業提供服務,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教師作為校企橋梁,更應適應形勢,善用資源,有效整合和實施學科和領域之間的共同創新和發展。新時代,雙師團隊數量、結構、質量都有所提高,要實現優化,不僅要做好團隊發展規劃,還要形成創新體系,確保雙師團隊的良好發展。
2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存在的問題
發展目標不明確。部分教師缺乏實踐經驗,技術知識仍停留在理論階段,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技能達不到企業要求,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不足。部分教師參與培訓是為了完成繼續教育任務,并未合理規劃教師的職業發展,培訓機構無法根據教師發展要求提供有效的技術服務。團隊結構不合理。在職業結構、年齡結構、基礎教育結構、職業資格結構和兼職教師結構等方面不夠合理,較難從企業中引進技術工人和工匠組建教學團隊,兼職教師的教學質量難以保證。團隊成員凝聚力不強。高校對專業群體組建教學團隊的需求相對剛性,研究和示范工作不足,團隊成員通常負責自己的教學任務,成員的專業化程度不高。創建團隊時也存在過度依賴骨干教師的情況,團隊成員的認同感和凝聚力不強。培訓體系不完善。院校缺乏對教育過程的控制和有效評價,培訓體系不夠完善,未能顯著提高教師的理論和實踐水平,預期效果不佳。考核激勵機制不到位。評價周期較短,沒有對團隊的長遠發展規劃進行評價,部分學校在評價中注重教學成果的量化標準,未能充分反映教學成果在職業研究和其他領域中的作用,一些潛在的工作努力沒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的積極性。
3“雙高計劃”背景下“雙師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意義
“雙高計劃”背景下,“雙師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無論是對于高校產教融合還是校企合作等方面潛力的挖掘,都需要較高的教學能力和實踐指導能力作為“雙師型”教師建設的重要支撐和推動力量。“雙師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緩解師資匱乏困境。在“雙高計劃”背景下,很多學校都在進一步擴招生源,由于學生學習水平參差不齊,綜合能力具有明顯差異,生源素質也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學校獲得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嚴峻挑戰。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勢在必行,一方面增加教師數量,按照師生之間的數量配比不斷擴建教師隊伍,吸引更多教育人才投入到教育領域中。另一方面提高教師質量。教育工作者應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能、知識儲備和心理儲備,推動我國教育事業不斷發展。通過打造“雙師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無論是在教師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實現了質的提升和飛躍,緩解了當前師資匱乏的困境。其二,有助于實現人才共享和資源共享。構建“雙師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能夠實現人才和資源的共享,團隊成員在分工協作的過程中形成合力,為實現同一個目標積極負責,貢獻自己的力量,這一群體具有相互依存、責任共擔、目標明確、分工合作等多樣化的特征。在“雙高計劃”背景下,“雙師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是由一群專業水平較高的人員構成的,取得了較高的學術成就,具有創新性的學術思想,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和凝聚力。團隊成員之間在專業、年齡、學歷、職稱結構等方面遵循了科學性、合理性的搭配原則,能夠實現人才的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成為學習共同體,繼而在合作創新的過程中實現互惠互贏、資源共用,最大程度地發揮人才優勢和資源優勢。其三,有助于促進教師個人成長。在“雙高計劃”背景下,通過打造“雙師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能夠創建一個知識共享、經驗交流的教育環境,形成積極健康的教育生態。團隊帶頭人通過輻射帶動,加強學校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的溝通、交流和互動,實現了知識技術的有效傳遞,形成教育合力,專注于對備課、教研、教學模式等環節的共同探討、研究上,整體上提升了該團隊成員的專業水平、教學能力、專業素養。加強“雙師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構建是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重要路徑。其四,有助于學生成長成才。學校在發展改革的過程中要加強課程建設,提高教學質量,強化辦學特色和辦學能力。保障學校辦學、育人質量的核心在于課程建設,“三教”改革則是課程建設的主要助推力量。“雙師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構建是“三教”改革的有機組成部分。在“雙高計劃”背景下,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我國教育改革工作中的重要任務。教師隊伍是課程開發、課程設計、構建課程內容體系、推動教學模式改革的主要推動力量,教師隊伍質量的高低將對教學效果產生直接影響。通過構建一支高質量的“雙師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能夠進一步落實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能力與崗位實際需求相匹配,提升就業質量。
4“雙高計劃”背景下“雙師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思路
“雙高計劃”背景下加強“雙師型”教師教學團隊建設,轉變建設思路,適應當前我國教育發展趨勢,緊跟教育發展步伐,落實以人才強校戰略為主線、以師德建設為主要方向引領、以服務專業群為團隊建設重點,借助校企的重要資源,以此為依托,借助機制改革的動力,從整體上創建優化和促進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應科學制訂“雙師型”教師團隊發展標準,明確“雙師型”教師培養優化的主要路徑,進一步完善培養機制,不斷優化團隊結構,切實關注專業、學歷、職稱等多方面因素,使得團隊結構趨于科學化。進一步加強激勵措施,保證“雙師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穩定性。引導教師不斷學習,夯實自身專業知識,實現專業成長,強化專業能力,增強技術與服務能力等,繼而打造一支專業造詣深、行業有權威、國際能交流的高水平“雙師型”教師教學創新隊伍,為促進學校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切實可靠、源源不斷的人才資源。
5“雙高計劃”背景下“雙師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路徑
5.1嚴格選拔“雙帶頭人”,組建“雙師型”教學團隊
目前,“雙師型”職業教育教師的認定標準在學術界出現了“雙證書理論”“雙資格理論”“雙能力理論”“雙職稱理論”等相關術語。由于“雙師型”教師資格的差異,高校師資隊伍建設存在諸多困難。“雙師型”教師隊伍是指隊伍中的所有成員都是雙師型、全師型教師,因此對雙重資格認證團隊的理解是創建雙重資格認證團隊的重要因素。選擇兩名團隊帶頭人,共同組織和領導團隊成員,做好職業教育和創建專業等方面的相關工作,培養技術技能人才。兩名團隊帶頭人應具有知識結構和組織文化、研究和實踐能力、學術影響和行業影響的互補性,能夠深入進行經驗交流,推進人才競爭力的提高與學校、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步進行,實現技術人才的成長以及職業帶頭人的個人發展。嚴格選拔“雙帶頭人”,組建“雙師型”教學團隊,積淀協同作戰的團隊文化。
5.2構建常態化長效化的可持續培養機制
職業教師培訓是職業教育和企業培訓的自然延伸。目前,我國的教師教育通常缺乏長期和可持續的培訓計劃,在達到易于學習的技能和職稱標準后,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動力稍顯不足。近年來,各大院校積極引入校企合作培訓方法,以培養具有雙重資格教師的專業技能,因此構建適應高等教育需求的可持續職業培訓機制已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問題。應充分整合校企資源,基于雙高名師名匠工作室、師資培訓基地等師資培訓創新平臺,構建常態化長效化的可持續培養機制。
5.3健全體制機制,建立資格認證標準
在“雙高計劃”背景下,高校應完善“雙師型”教師教育體制機制,加強創新管理,為團隊發展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創新型教師培訓團隊的創建應與“雙高計劃”相結合,制訂雙師資格教師的資格認證標準,豐富優秀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以專業實踐和開展研究的能力為基礎,根據職業培訓的實際需要,為“雙師型”教師制訂紀律和標準,將認證程序制度化,引入“雙師型”教師定期注冊和評估系統,確保認證標準的動態和優化發展。加強教師的職業培訓,以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創建二級教師資格管理系統,使教師能夠按照相關要求不斷提高自身技能。將評估、招聘相結合,建立有效統一的運行機制,促進各方合作,確保認證結果科學有效。
5.4校企協作建立教師創新平臺
“雙高計劃”背景下,可通過校企合作創建綜合性的人才培訓基地,構建資源交流平臺和創新平臺,進一步拓展“雙師型”教師創新團隊建設路徑。學校可設立培訓中心,吸引中小型企業參與其中。學生可參與技術改造和自主創新,引導學生進行技術創新。教師全程指導,提高資格證書的含金量,提高教師創新團隊技術創新、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的可能性。
6結語
“雙師型”教師創新團隊建設任重道遠,作為“雙高計劃”的重要建設目標,教師隊伍建設直接關系到高素質技術人才的培養質量。未來,企業、學校和教師應積極合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滿足社會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隋秀梅,高芳,唐敏.“雙高”背景下院校“雙師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05):93-96.
[2]李夢卿,陳佩云.“雙高計劃”背景下“雙師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0,(08):79-84.
[3]朱新彧.“雙高計劃”背景下“雙師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研究[J].現代教育論壇,2021,3(12):60-62.
[4]原競杰,蘇志蘭,蘇國輝.“雙高計劃”背景下“雙師型”教學創新團隊建設———以黎明職業學校為例[J].紡織服裝教育,2020,(04):295-298.
[5]劉允乾.“雙高計劃”背景下“雙師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0,(51):162-163.
作者:譚敏 陳小麗 劉昭琴 單位:重慶航天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