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13岁女生发关系要赔偿吗,解开老师裙子猛烈进入动漫,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红粉,麻花豆传媒国产剧mv免费软件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職煤炭安全類人才培養模式

時間:2023-03-17 15:53:08

序論:在您撰寫高職煤炭安全類人才培養模式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高職煤炭安全類人才培養模式

1高職煤炭安全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及存在問題

“新工科”是基于新時代國家戰略發展新需求、國際競爭新形勢、立德樹人新要求而提出的我國工程教育改革方向,開拓了我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思維、新途徑[1]。2021年全國職業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撐”[2],這足以表明當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渴求人才,重視職業教育。然而,煤炭安全類專業人才培養面臨諸多問題:一是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與行業需求不適應。將面向行業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作為目標,忽視了對學生在行業轉型升級和專業技術發展方向上的持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國際化視野受限,校企協同育人關鍵環節路徑不暢,學生工程實踐創新能力和行業就業適應性不強。二是實踐教學資源不豐富,系統性不強。以課堂教學為主的授課模式,與智能開采路徑下實踐性強、創新性強的工科人才需求不適應[3]。三是高職院校擴招規模增大,專業錄取分數線不斷走低,學生整體素質下滑,教育體系不健全。四是煤炭行業“臟、累、苦、險”的固有思維偏見下,考生報考煤炭安全類專業意愿不強,就業積極性不高。五是職業技能培育與思想道德熏陶不并舉,技能培訓與基礎理論不能很好結合,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整體偏弱。鑒于此,山西工程職業學院采礦工程系按照新時期國家對職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積極改進創新煤炭安全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徳技并修、學訓結合”的綜合職業教育體系,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安全理念、崗位奉獻精神,教育引導學生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和人文科技知識,訓練培養學生具備勝任崗位工作必備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增強培養人才對社會和行業的適應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果和社會效益。

2“徳技并修、學訓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在煤炭安全類專業教改中的實踐

2.1形成“學校+”業態驅動的三方平臺合力育人機制作為職業院校煤炭安全類專業,單一的學校教育教學模式不能滿足培養學生具備職業技術技能的需求,不利于塑造學生全面完整的人格,將“學校教育+社會實踐+企業鍛煉”三方平臺相互結合共同育人,才能培養出符合煤炭行業發展需要的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2.1.1堅持“學校+企業”的雙主體共同育人機制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共育協同創新,深化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學院采礦工程系先后與西山煤電集團杜兒坪煤礦、晉城鳳凰山煤礦、山西汾西礦業賀西煤礦、晉能集團太原分公司、山西宏安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山西總隊等眾多企業建立了學生培養基地,組織學生赴基地開展生產實習鍛煉,實現專業與崗位“零距離”結合,提升學生職業技能。與晉能集團太原分公司礦山救護隊合作建立煤礦安全實習教學基地,根據專業教學計劃,校企共同制訂《礦山救護》課程實訓教學方案,將課程教學搬到礦山救護隊,探索和實踐“職業能力培養、工作任務引領、實戰化教學演練、雙師教師指導”項目化教學模式。職場化、全真實的教學環境條件和課程內容,增強學生專業技能培養和職業文化養成的針對性,真正實施理實一體教學,提升學生專業能力。

2.1.2聚焦“學校+社會實踐”雙結合的育人機制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是人才培養過程重要一環。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如暑期三下鄉、社會調查、義務勞動、鄉村支教、實習實踐等,建立并形成社會實踐基地、社會實踐制度、社會實踐載體等平臺,系統化、多維度開展社會實踐鍛煉,使學生提前步入社會,及時更新就業觀念,提高學生服務社會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由采礦工程系師生組成的“暑期三下鄉”青年志愿服務隊連續多年前往平遙白家莊小學進行支教活動;2020年初在疫情最猖狂的時刻,采礦工程系二十余名師生組成的抗疫先鋒隊,響應國家號召,分別前往街道、社區、住宅小區和鄉鎮村莊疫情一線積極參與抗疫工作。

2.1.3推進“學校+學校”雙向交流優勢互補的育人機制為拓寬煤炭安全類專業高素質技能人才多樣化成長渠道,山西工程職業學院與太原工業學院探索高本貫通試點工作,與山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陜西榆林職業技術學院、陜西財貿職業技術學院、運城職業技術大學、呂梁煤炭工業學校等兄弟院校相互考察學習、交流經驗、優勢互補,學習和借鑒同行經驗,改進自身教育教學方式,建立校校合作的常態育人機制;與新疆昌吉職業技術學院和隰縣職業中學建立校校合作機制,扎實開展援疆工作和職教幫扶工作,助力鄉村振興工作取得實效。

2.2構建“立足第一課堂、豐富第二課堂、拓展第三課堂”三課聯動的多角度全方位育人體系煤炭安全類專業培養的都是應用型技能人才,“第一課堂”專業教學遠遠不夠,必須輔之以“第二課堂”強化技能訓練和“第三課堂”在線學習作為補充,培養出符合國家和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2.2.1立足第一課堂,挖掘德育元素,改革教學模式日常教學是對學生專業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是職業教育改革的重點,直接關系“培養什么學生”和“如何進行培養”這兩大基本問題。堅持立德樹人,發揮專業課程育人功能,調整培養思路,根據煤炭產業發展需求,把握市場走勢,將“德技并修”理念融入《煤礦智能開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做中教、做中學”,將專業思想、職業精神與課堂教學項目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糾正學生對煤炭專業的思想偏見。精心設計教學方案,改變傳統教學方法,以煤礦生產過程為載體,實施任務驅動、項目導向,將德育元素滲透于分類教學項目各環節;針對煤礦工作特殊性,培養學生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堅守崗位的安全生產理念;培養學生熱愛煤炭為國家能源發展做貢獻的職業精神。將《井巷工程》《煤礦開采學》等專業核心課程劃為示范課進行建設,將立德樹人深植于課堂。

2.2.2豐富第二課堂,打造校園文化,拓寬育人渠道第二課堂作為高等職業教育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和素質拓展的重要載體,在培養創新意識、激發潛能、人格塑造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采礦工程系始終傳承“愛煤炭事業、育煤炭英才、鑄煤炭精神、興煤炭文化”的產業情懷,在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時,將德育元素融入專業課程建設,效果顯著。首先,組織學生技能訓練,積極參加國家級省級職業技能大賽,學習行業最新標準,提高技能操作水平;多年來,學生技能大賽成績優異,培養質量持續提高。其次,以黨建帶團建,積極開展“一系一品牌、一班一特色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團學活動提升學生榮譽感。打造采礦工程系“超級男聲”“威風鑼鼓隊”“超級演說家”“書法協會”“青年志愿者協會”等特色品牌社團。以團學活動為載體,將校園文化活動與煤炭產業情懷有機結合,用藝術的魅力感染廣大青年愛崗敬業、艱苦創業。

2.2.3開辟第三課堂,拓展網絡教育,銜接線上線下煤礦智能開采技術成為智能礦山建設的必然趨勢,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正在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煤炭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是傳統行業向數字化轉型的重中之重。采礦工程系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問題導向,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創新“智能開采+互聯網”工作新模式,克服傳統方式的時空限制,利用系部網站與微信公眾號等有效地解決了在時空局限性和危機狀態下教育教學難以落實到位的情況。疫情期間,學院率先以“云課堂”的形式將“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銜接,打造全方位互動性學習模式,探索適應新時代青年學生的育人路徑。開發專業精品課教學網、職教云網、就業網等在線教育網站,為學生提供專業理論在線學習服務,做職業指導及就業、創業教育等。實現校企信息互通,師生廣泛深入交流,有效拓展了學生職業能力鍛煉的時空。

2.3確立“教學名師、企業勞模、身邊楷模”三類優秀榜樣進課堂的特色育人制度多年來,職業院校注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在學生心理、法治、道德方面局限于教師的課堂說教,效果不理想。邀請身邊的名師、勞模、英雄進課堂講述他們的人生奮斗歷程,定期舉辦主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塑造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烏金大講堂”是采礦工程系多年經驗形成的專題活動之一,這些主題活動體現的思想能夠真真切切感染學生、影響學生。經過多年實踐,以及企業跟蹤調查,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明顯提升。

2.3.1名師率先垂范,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學生山西工程職業學院采礦工程系名師薈萃,王永安、朱國宏、李金龍等先后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名師”“全國煤炭教學名師”“省級雙師型優秀教師”。他們就是典范,從教二十余年兢兢業業,誨人不倦,他們主講的課程好評如潮,他們化繁為簡將晦澀難懂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深入淺出地講給學生。他們時常告誡學生:“嚴格遵守崗位規程以保證安全,樹立安全第一的理念;煤炭是國家工業的糧食,我們埋頭實干艱苦奮斗從事煤炭生產事業是在為社會為國家做貢獻,我們要干一行愛一行,扎根煤炭,熱愛煤炭,熱愛國家。”在其諄諄教誨之下,身邊的同學都不再談“煤”色變,堅定了“立足煤炭、服務煤炭”的決心。他們就是像煤一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師者,時刻感染身邊的每一位師生。

2.3.2請進煤企勞模,以崇高的職業精神影響著學生勞模精神形象、生動,是可學習、學得會的。弘揚勞模精神,實現以點帶面,形成正確的工作導向[4]。多年來,我們通過頂崗實習實訓等形式引導學生積極深入煤礦實踐鍛煉,關注煤炭行業涌現出的優秀典型、杰出校友、勞動模范,針對性地邀請其進校做講座,講解他們自身在煤炭行業的成長歷程和奮斗過程,以他們的個人事跡影響感染學生,鼓勵學生投身煤炭行業,服務煤炭事業。通過邀請企業勞動模范進校的系列講座,不僅激勵學生們做好人生職業規劃,刻苦學習煤炭安全類專業的前沿知識,將勞模身上的可貴精神、優秀品質展現給學生,這種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帶動眾多學生立志投身煤炭事業。

2.3.3傳承楷模精神,以身邊楷模的光榮事跡感召著學生學習英雄楷模精神,堅定信仰,崇尚光榮者,應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氣質與精神風貌,讓正能量引領校園,學生才能堅守正確的價值理念,英雄精神長存,社會才能健康穩步發展。采礦工程系師生通過“烏金大講堂”平臺,學習我系張世豪老師不顧自身安危,數九寒天情況下勇救落水兒童的感人事跡;學習我系趙文艷老師機智勇敢奮不顧身,撲滅因電動車住宅樓內違規充電引發的火災英雄事跡,觸動了同學們的心靈,成為同學們學習典范,用發生在身邊的英雄事跡不斷塑造學生向德向善品行,在我系以及全院起到了很好的輻射帶動和鼓舞示范作用。

3結語

這種“徳技并修、學訓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在改進育人體系基礎上,充分發揮采礦工程系教學團隊、黨建帶團建工作制度的強大支撐優勢,提高了煤炭安全類專業學生的培養質量。“雙證書”獲取率顯著提高,學生就業質量高,能力強,很多學生走上企業技術管理崗位,成為企業骨干,受到社會廣泛贊譽。同時,廣大畢業生對學校好評如潮。部分學生參加國家或省級職業技能大賽,成績優異;有多名學生獲得了省級及以上獎勵,取得較好的育人成效。十余所兄弟院校借鑒了我院人才培養模式的一些方法和措施,對煤炭安全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產生了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鐘登華.新工科建設的內涵與行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3):1-6.

[2]陳子季.優化類型定位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12):5-11.

[3]高喜才,伍永平,解盤石,等.西部采礦工程專業校企協同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高教學刊,2021(32):159-162.

[4]馬德甲.弘揚勞模精神涵養企業文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0(06):58-59.

作者:夏果平 單位:山西工程職業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邑市| 山丹县| 松滋市| 夏河县| 天峨县| 保德县| 榕江县| 周口市| 迁西县| 博兴县| 清涧县| 革吉县| 冀州市| 通道| 静安区| 全州县| 额敏县| 凤城市| 榕江县| 大埔区| 襄垣县| 如皋市| 通渭县| 和林格尔县| 临夏市| 墨竹工卡县| 肥乡县| 武强县| 台东县| 登封市| 阳山县| 泸溪县| 五华县| 巫溪县| 普安县| 澄城县| 巴青县| 南岸区| 紫金县| 宜兴市| 土默特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