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沒有堅實的微觀基礎,"治理"就可能在被不斷濫用與誤讀中淪為空泛、松散的概念,既無法與普通人的一般生活體驗建立聯系,也難以發展出獨特、實用的理論解釋體系,更不可能透徹詮釋"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樣的宏大敘事。經過文獻歸納與理論演繹,本文將治理的微觀基礎構建為"以最小化協調成本為約束,實現個體間圍繞特定問題的合作與集體行動",并對"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和原則進行了更直觀、更具可操作性的解讀。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復旦公共行政評論雜志, 半年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專欄一 肺炎疫情的中國和全球應對、專欄二 急時行政:危機形態下的公共治理、專欄三 公共行政的知識積累、書評、會議報道等。于2005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