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討論副詞“本”及其相應的復音詞“本來”等的演變。這些副詞都有追原義,基于后來的情況與之前有無變化,可分為[+對比]與[-對比]兩種用法。“本”的追原義源于時間義“之前”。這個時間義,一方面可以發展出兼有篇章連接作用的用法,另一方面,又可以發展為具有人際交流功能的語氣副詞。Traugott(1982)歸納的“命題義〉(篇章義)〉自我表述義”只是簡化的情形。因為概念功能和人際功能往往糾合在一起,概念功能和語篇功能也常糾合在一起。如果一個詞尚未完全虛化,兼有一定的概念功能,以及語篇功能,它也可以進一步發展出人際功能;另一方面,如果一個詞尚未完全主觀化(即純用為人際功能),兼有一定的概念功能,以及人際功能,那么,它也可能發展出語篇功能。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古漢語研究雜志, 季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簡訊、冷門絕學專欄等。于1988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