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言類型學的研究表明,品嘗行為動詞在不同語言里都發展成為經歷體標記,說明這種演化具有跨語言的規律性。先秦漢語的“嘗”是這一語法化路徑的典型例證之一,它由“品嘗食物”自然引申出一般意義的“嘗試”,其后可以帶上其他動詞做賓語,為其被重新分析為副詞的經歷體語法化創造了合適的句法環境。促使這一語法化的核心語義特征仍然是品嘗食物,它由最常見的飲食行為通過隱喻投射到抽象的語法領域。更重要的是,現代漢語仍然還在使用的“曾(經)”就是先秦經歷體“嘗”的語音變體,文章還從產生時間、語音特征等角度詳細論證了其間的關系,并詳細調查了它們之間的取代過程。此外,還探討了漢語史上先后出現的兩個經歷體標記“嘗”與“過”的不同發展機制,也分析了“過”的產生對后來的經歷體“曾”的語法地位的影響。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漢語學報雜志, 季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簡訊、方言問題專論、青年論壇等。于2004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