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8 16:29:05
序論:在您撰寫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學情分析:
小學低年級的古詩教學應該以圖為主要切入口,因為低年級的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直觀的內容,理解能力還不夠,所以在進行古詩教學時,要充分利用畫,本來詩畫一家,這樣也更有利于學生感受古詩的美。
思路突破:
理解古詩,體會古詩的美,是本首詩教學的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采用“看圖想詩”——“入境吟詩”—“看圖填詩”—“讀詩想畫”,這一過程來引導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這樣做的目的是:
1、
根據低年級學生理解能力的真實情況,讓古詩變得形象直觀,易于理解。
2、
詩畫結合,更有利于學生感受古詩的美。
教學目標:
1、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背誦這首詩。
2、了解詩的意思,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聯系詩畫結合理解詩意的能力,激發學習詩歌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想象“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描寫的畫面。
理解“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看圖背誦古詩文,課件出示與古詩有關的圖片:《春曉》、《望廬山瀑布》,學生背古詩。
二、
2、簡介作者:杜甫及詩人寫詩的背景。
1、
詩中寫了怎樣的一幅幅美麗而快樂的春景圖呢?請小朋友借助拼音,讀通詩句,
2、
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
3、了解“絕句”相關知識。
3、精讀古詩,注意讀準停頓。
兩個
黃鸝
鳴翠柳,一行
白鷺
上青天。
窗含
西嶺
千秋雪,門泊
東吳
萬里船。
4、明了詩意,體會情感,感情朗讀
看圖想詩:
(1)、教師出示圖片:黃鸝在翠綠的柳樹上鳴叫,學生說出看到了什么?(黃鸝、翠柳)想到了什么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
(2)當你讀到這句詩會想到什么景物?是近處還是遠處的景物?
(3)出示圖片:藍天、一群飛翔的白鷺,想詩句:“一行白鷺上青天”,相機理解“青天”的意思。你讀懂了什么?作者心情怎樣?(輕快、喜悅)讀之,想象白鷺在天空越飛越遠,然后配上動作作展翅狀,眼睛注視天空,再讀之。
讀詩句用不同的目光注視遠處、近
處的景物。
(4)同樣的方法學習“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你又讀懂了什么?相機出示“千秋”、“萬里”,一指時間長,一指路途遠。
先析“泊”,后析“含”字,“含”字,聯系生活理解,你透過窗戶看到竹子,就可以說(
),你透過窗戶看到房子就可以說(
),析“含”為包含之意,詩人說“窗含西嶺千秋雪”。小朋友,老師把剛才的畫面集中在一起讓我們來朗誦這首詩!
入境吟詩:
(1)讀全首詩,伴著古代音樂配上動作,想象畫面,想象詩人倚窗之狀,你從“含”中還讀懂了什么?
(2)如學生有疑則釋疑:為何要寫“東吳”?一是“東吳”與“西嶺”相配,二是詩人有東吳的情結。
讀詩想畫:
出示詩句PPT:(1)這是一幅多么和平安寧的畫面呀,讀出對和平安寧生活的向往之情。
(2)請同學說“門泊東吳萬里船”的意思。,現在東吳來的船也停泊在詩人門口,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教師介紹詩人寫詩的地點離東吳遙遠,從而體會“萬里船”的意思,老師為這幅畫鑲上邊,畫上掛線,這是一幅多么和平、安寧的畫面呀!
三、品味詩美,相機課外延升
1、游戲:接對子
規則:數量詞對數量詞、顏色詞對顏色詞、動詞對動詞。
鳴對(
),門對(
),兩個對(
)。
黃對(
),泊對(
),翠柳對(
)。
遙望千秋雪,
門停(
)。
2、看圖填詩
出示圖片PPT:花叢中蝴蝶飛舞,鴿子飛上天
,學生填詩句:幾只(蝴蝶)舞(花叢),一群(鴿子)上(青天)。
3、相機引出杜甫絕句(遲日江山麗)的詩句及圖畫,學生邊讀邊理解詩的美。
板書設計:
絕
句
黃鸝
翠柳
近
白鷺
青天
雪
16.《雷雨》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壓、蟬”等5個生字,會寫“雷、垂”2個生字。
2、能邊讀邊想象第一部分所描寫的畫面。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通過聲音表現雷雨前的不同景象。
過程與方法:
抓重點語句品讀,想象、感受雷雨前景物的變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有留心觀察天氣興趣,能寫觀察日記。
教學重點:
1、
會認“壓、蟬”等5個生字,會寫“雷、垂”2個生字。
2、
邊讀邊想象,能結合重點詞句理解課文第一部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教學難點:
“垂”字的識記與書寫指導,通過朗讀、想象、聯系生活等多種手段體會作者用詞的巧妙。
教學方法:
課件演示法、點撥法。
教學準備:
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激趣導入,板書課題。
1、
播放歌曲《夏天的雷雨》。
2、
那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第16課《雷雨》,學生觀察
雷
字怎么寫?與師一起板書課題。
3、
同學們見過雷雨什么樣子嗎?師介紹雷雨,雷雨又叫雷陣雨,多發于夏天的午后,它來得快,下得大,去得也快。
二、
整體感知,學習生字。
1、
播放朗讀,談感受。
2、
自讀課文,提要求。
(1)、標出文中自然段。
(2)、圈出文中生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會的字請教拼音或同桌。
2、同桌互讀生字,糾正同桌的讀音。
3、出示生字,檢查認讀。(
抽讀、跟讀)。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
學生接龍讀課文,同學們讀得很流利,我們來看看圖,這幅圖描繪的是什么景象?(雷雨中)文中哪些自然段描寫的雷雨中?(4-6自然段)
2、哪些自然段寫不下雨的景象?1-3自然段和7-8自然段都是寫沒下雨的情境,那他們有什么不同呢?
3、《雷雨》按照雷雨前(1-3自然段)、雷雨中(4-6自然段)、雷雨后(7-8自然段)
三、品讀課文,自讀自悟
(一)、研讀雷雨前的景象
1、請同學們默讀、思考:雷雨前作者寫了哪些景物的變化?在文中用“—”畫出來。然后小組交流。
2、匯報交流:
(1)、烏云(學生畫烏云)
A.
看課件烏云圖,課文是怎樣描寫烏云的?
B.
體會詞語:滿天、黑沉沉、壓(仿說ABB類詞,動作演示“壓”),從這兩個詞語中體會烏云多、厚而且低的特點。
C.
讀出烏云逼近、天氣悶熱的感受。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D.
樹上的葉子一動不動,蟬一聲也不叫。(此時好安靜啊,為什么這么安靜?他們害怕了,
因為狂風暴雨即將來臨。)
過渡:除了烏云,還寫了哪些景物?
(2)、大風(學生畫大風)
A.
指名讀第2自然段
B.
小組討論:大風有什么特點呢?同學們按照老師剛才學習烏云的方法,進行小組學習。
C.
給忽然換個詞:突然
D.
看課件圖,感受大風的猛烈,演示小樹亂擺的樣子。
E.
指導朗讀該句。(風來得好急好猛啊)。
F.
這么大的風,你們害怕嗎?不僅你們害怕,蜘蛛也害怕了。指名讀描寫蜘蛛的句子。
G.
看圖理解“垂”字什么意思?觀察寫法,組詞,用“垂”字造句。對比句子,把垂換成“爬”字如何?體會“垂”字的精準(蜘蛛因為害怕落下來的情景)。
H.
蜘蛛害怕了,別的小動物害怕了嗎?誰來說說。
(3)、閃電、雷聲(學生畫閃電)
A.
播放閃電雷鳴聲,體會越來越寫出了閃電雷聲的不斷加劇。
B.
練習用“越...越...”說話。
C.
指導朗讀
雷雨前,先是烏云密布,接著狂風大作,后來又電閃雷鳴。這就是雷雨前的變化,你能讀出這種變化嗎?(自由讀-展示讀—分小組讀)
三、總結全文,拓展練習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跟隨作者一起了解了雷雨前景物變化及特點,其實下雨前除了天空烏云密布,狂風大作,電閃雷鳴!還有其他的現象也表示要下雨了,比如:燕子低飛、螞蟻搬家、魚兒游出水面……
大自然可真神奇啊,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像本文的小作者那樣認真觀察,細心體會,去發現大自然的許多奇妙之處。
作業:(任選一個)
1、
愛繪畫的你,不妨根據課文內容,畫畫雷雨前的景色。
2、
愛觀察的你,不妨觀察一下最近幾天的天氣變化,把它記錄下來。
教材簡說:
本課是唐代詩人賀知章描寫春天的詩,詩中描寫了春天柳樹吐芽、柳條碧綠的生機勃勃的景象。
教學理念:
本課設計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而且通過創設情景,營造氛圍,使學生入情入境,充分展開想象,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領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聯系生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學會本課生字,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導入新課
1.同學們,上節課老師布置了一樣特殊的作業給你們,你們完成了嗎????(學生出示收集的柳葉及有關的柳樹圖片)
(這里最好讓學生說說自己所看到的柳葉、柳樹形象。)
2.
知道老師為什么要你們完成這樣的作業嗎?因為,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首贊美柳樹的古詩。板書課題,解題。
3.全班齊讀課題。
4(出示課文中的圖)你們在圖中看到了什么?(詩人正看著柳樹,贊美柳樹)
5.
這首詩的作者是:賀知章。(板書:賀知章)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1.詩人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請大家先自己去讀一遍古詩,邊讀邊把本課的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讀準音。
2.學生自由讀,認讀生字。
3.檢查自讀生字情況。
(1)指名讀。讀得好的當老師帶讀。
(2)開火車讀。
(3)全班讀。
4.從讀“詠、妝、絳”三個字。要求學生會讀,讀準確。
5.學生再自由讀古詩,要求讀通順,讀準每個字音。
6.指名讀,請其他學生正音。
7.全班齊讀。
三、指導朗讀,了解詩意
1.指導第一、二句。
(1)(放遠看柳樹的圖片)
(2)你看到了什么?(柳樹)從遠處看柳樹像什么?倒垂下來的柳枝又像什么?(學生自由發揮)
(3)詩人從遠處看到柳樹,發出了這樣的感嘆: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出示該句)他覺得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的一樣。碧玉可是翠綠晶瑩的,美極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萬條絲帶。你們看詩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么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贊美。
(4)指名讀。老師相機指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一”字讀第二聲,可讀重些。“綠”字也可讀重點。
(5)全班看著圖片吟誦這兩句。
2.自讀第三、四句。
(1)接下來,詩人又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請同學們和同桌去讀三四句。多讀幾遍,讀出感情。
(2)學生自讀。
(3)指名讀。
(4)讀到第三句的時候,讓全班看著采集的柳葉說說柳葉的樣子。
(5)讀到第四句的時候,引導學生理解“詩人通過贊美柳樹,也贊美了春的創造力”。
四、想象意境,美讀成誦
1.學生閉上眼睛,一邊聽老師的朗誦,一邊想象詩人描繪的畫面。
2.直到有感情的朗讀,能背誦的自己被一遍。
五、指導說句,寫句
1.詩人用古詩贊美了柳樹。你們能用自己的話來贊美柳樹嗎?大家下去和小伙伴們互相說說柳樹的樣子。
2.指名說。
3.和同桌說。
4.把你說的寫下來,只要求兩三句即可。
六、布置作業
1.回家修改自己寫的句子。謄寫工整。
2.背熟古詩。
六、指導寫生字
1.出示要寫的五個字。學生小組觀察討論:哪些字好記好寫。說說怎樣記住它們。
2.學生提出難寫難記的字。老師指導。
指導書寫“妝、柳、絲”。先引導學生觀察它們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師再師范寫。
3.
學生自己練習,老師指導。
四、板書設計
詠柳?????????????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要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這是新課標中明確規定的,所以在《詠柳》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低年級學生喜歡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這一特點,在課前,通過讓學生收集有關柳樹的圖片,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熱情。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詩歌的特點,出示直觀的插圖,再現詩歌意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感悟春天的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認識“曉、慈”等生字,會寫“湖、蓮”等生字。
2.過程與方法
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知道詩的大致意思。
3.情感與價值
(1)感受大自然的美,增強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2)培養學生聯系圖文等方法理解詩意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
【教學重點】
知道詩的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感受大自然的美,激發學習詩歌的興趣。
【教學準備】
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師批注
一、激情導入
1.用一個詞來形容荷花或荷葉。(課件出示:荷花、荷葉)
2.同學們說得多美呀,我們一起去西湖看一看吧!(課件出示:荷花視頻)
看到這么美的景色,你最想做什么?
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詩人楊萬里和你們一樣看到那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詩,膾炙人口,被人們傳誦至今,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出示:古詩)
二、學習古詩
1.自讀古詩,讀正確。
2.指名讀古詩。
3.理解詞義,在詩中識字。
曉出:太陽剛剛升起。“映”是“陽光反照、照射”,所以“曉”“映”是“日”字旁。
凈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的佛寺。“慈”可以組詞“慈愛”“慈母”。
畢竟:到底。“畢”由“比”和“十”組成。“竟”是“鏡”去掉偏旁。
4.小組合作學習。
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詞語?找出來,我們一起討論。
我們第一次和這首詩親密接觸,就有不小的收獲,再來讀讀,我們的收獲會更大。
5.再讀讀這首詩,說說詩的大致意思。
三、指導寫字
1.觀察“湖”“蓮”“窮”“荷”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學生說說寫這幾個字要注意的地方。
3.老師示范,邊寫邊說出筆順。
4.學生練習寫字,教師巡視指導。
四、深入研究學習
1.你還想深入了解些什么?
這首詩是詩人在什么情況下寫的?他的心情怎樣?
2.就近找學習伙伴討論一下。
反饋交流。
詩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別友人林子方,沒有敘友誼,更沒有抒發離愁別緒,而是通過對西湖美景的極度贊美,婉轉地表達了對友人的眷戀。同學們,假如你們就是楊萬里,在送別時,把這首詩讀給你的朋友林子方聽,同桌之間試試吧。
3.看著這滿湖的荷花,楊萬里還會對朋友林子方說些什么?
4.整首詩寫得很美,又帶有一絲淡淡的離愁。大家一起來讀一讀。(配樂)
5.大家能背下來嗎?試試吧!
自己背、兩人比賽背、男女生對抗賽背。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業
1.大家以前也曾學過一首寫荷花的詩,是什么?(課件出示:小池)
2.這兩首詩有什么不一樣?你喜歡哪一首?為什么?
3.西湖是世界聞名的旅游勝地,自古以來,描繪西湖美景的詩很多,你知道的還有哪些?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教師批注
一、簡介作者,導入新課
杜甫,唐代詩人,他寫這首詩時安史之亂已被平定,人們又過上了和平安寧的生活。杜甫在四川成都定居下來,心情較好,看到的春景也格外美麗。對此,同學們也有同感,心情好了,花兒會
,天空會
,鳥兒會
。
二、指導方法,自學古詩
1.這首詩描寫了一幅幅怎樣的春景圖呢?請小朋友借助拼音,讀通詩句,讀讀詩,看看圖,想想意思。
2.學生自學古詩。
三、精讀古詩,明了詩意,體會情感
1.學生讀詩,教師范讀。
2.你讀懂了什么?作者的心情怎樣?(輕快、喜悅)
3.學習生字。
學生自己圈出生字,反復拼讀、認讀。
同桌互相指讀。
用生字卡片抽讀。
說說“鳴、鸝、鷺”為什么都是“鳥”字旁,“嶺”為什么是“山”字旁,“泊”為什么是“三點水”。
4.你還有什么字詞不懂?
聯系詩句再讀,聯系畫面讀,聯系生活讀。
5.理解詩意。
(1)“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2)“窗含西嶺千秋雪。”
引導學生聯系生活,你透過窗戶看到竹子,就可以說
;你透過窗戶看到房
子,就可以說
。
(3)“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是從哪來的船?
現在東吳來的船也停泊在詩人門口,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這是一幅多么和平安寧的畫面呀!讀出對和平安寧生活的向往之情。
6.讀整首詩,配上動作,想象畫面。
四、布置作業
把詩中描繪的景象寫下來,也可以加入自己喜歡的春天的畫面。
【板書設計】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西湖
蓮葉 無窮碧
荷花 別樣紅
絕 句黃鸝鳴翠柳白鷺上青天動態千秋雪萬里船靜態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注意課內外結合,使學生了解古詩的意思,開拓了學生的想象力,帶領學生遨游詩作的海洋。這樣,同學們的眼界開闊了,誦讀古詩的興趣也增加了。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讀準多音字“盡”,會寫“布”這個字,理解“盡心竭力”等成語。[來源:學,科,網]
2.
學習3-7自然段,結合故事內容,感知描寫小毛蟲心理的句子。
3.
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話完整講故事。
【課時重點】
1.讀準多音字“盡”,會寫“布”這個字,理解“盡心竭力”等成語。
2、學習3-7自然段,結合故事內容,感知描寫小毛蟲心理的句子。
【課時難點】
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話完整講故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導入新課
小毛蟲一生經歷了三個成長階段:小毛蟲—繭—蝴蝶。當它還是小毛蟲時,既笨拙又可憐,面對這樣的生活狀態,它是怎樣想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二、研讀課文,感受心理
1.學生自讀三、四段,找出描寫小毛蟲心理的句子讀一讀。
(1)“盡管如此,它并不悲觀失望,也不羨慕任何人。”小毛蟲不羨慕什么呢?
預設:小毛蟲不羨慕其他昆蟲可以開心唱歌、歡快跳舞。[來源:學§科§網Z§X§X§K]
2.啟發思考:假如你是這只小毛蟲,別人開心唱歌、歡快飛舞,而自己只能笨拙地挪動,會是什么心情?這說明小毛蟲有怎樣的心態?
預設:傷心、失望、悲觀、失望,說明小毛蟲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生活充滿希望。
3.“每個人都有自己該做的事情。”小毛蟲認為自己該做的事情是什么?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說說其他事物該做的事情是什么?出示課件30:
[來源:學,科,網]
4.
小毛蟲織的繭屋是怎樣的呢?請你在文中找一找,引出“的”短語。
(牢固)的繭屋
(溫暖)的繭屋
5.
為了編織繭屋,小毛蟲是怎么做的呢?圈畫出相關詞語,理解盡心竭力的意思。
(1)
大膽猜一猜“盡心竭力”是什么意思?
(2)
從哪里可以看出小毛蟲“盡心竭力”?
預設:一刻也沒有遲疑,說明小毛蟲爭分奪秒的去織繭;織啊,織啊”說明織的時間比較長。
6.認識多音字“盡”。
自讀兩個句子,找出多音字,并給多音字組詞,從字義上記讀音。出示課件33:
[來源:學,科,網]
過渡:從織繭的過程中可以看出小毛蟲具有堅持、努力的品質,你們作為學生也應該具有這樣的品質,努力學習,堅持到底。面對現在的自己,小毛蟲心中有什么疑問嗎?小毛蟲又是怎么想的呢?閱讀五、六自然段。
7.提出閱讀要求:
(1)認真閱讀,用橫線畫出相關語句。
(2)思考“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規律”這句話的意思。
(3)討論交流:自然界還存在哪些自然規律?老師歸納總結。出示課件35:
過渡:時辰到了,它清醒了,小毛蟲經過耐心等待,最后變成了一只蝴蝶。這是一只怎樣的蝴蝶呢?我們一起來看第七自然段。
8.朗讀第七自然段,小毛蟲化繭成蝶,體會心情。
(1)
自讀第七自然段,圈出描寫蝴蝶的詞語。
(板書:靈巧、輕盈、色彩斑斕)
(2)
從這些詞中,體會到了什么?
(3)
體會笨拙的小毛蟲變成了靈巧、輕盈的蝴蝶,此時它的心情怎么樣?
預設:“驚奇”“愉快”
(4)對比第一、二自然段小毛蟲的可憐,帶有情感的朗讀一、二、七自然段。讀出小毛蟲的可憐和化蝶后的愉快和驚奇。
三、回憶故事,完整講述
1.在括號中填上合適的字詞,練習簡述故事。
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只既(
)又(
)的小毛蟲,它不會唱,也不會跑,更不會飛,但它并不(
),也不羨慕任何人。它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該做的事情。因此它盡心竭力地編織(
),最后把自己裹了進去。在與世隔絕的繭屋里,它依然堅信:(
),要學會耐心等待。時辰到了,它清醒了過來,并從繭子里掙脫了出來,變成了有著一對(
)的翅膀的美麗的蝴蝶。
2.
同桌合作,借助插圖和相關詞句講故事,比比誰講得完整。
3.借助3個詞語、兩句獨白的話,發揮想象力,用自己的話生動地講述小毛蟲的成長過程。出示課件41:
4.引導交流:通過三次的成長,小毛蟲變成了靈巧、色彩斑斕的蝴蝶,從這個蛻變過程中,體現了小毛蟲什么樣的品質?此時你分別想對小毛蟲、美麗的蝴蝶和你自己說些什么呢?
四、作業布置
根據課上所學內容,嘗試將這個故事分享給你的家人和好伙伴。
板書設計:
小毛蟲
小毛蟲
可憐
笨拙[來源:Zxxk.Com]
自信
樂觀
蝴蝶
靈巧
輕盈
色彩斑斕
雷雨
?教學目標
1.認識“壓、蟬”等5個生字,會寫“雷、烏”等9個字,正確讀寫“雷雨、烏云”等7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說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變化,能在語境中體會“壓、垂、掛”等字運用的妙處,并抄寫句子。
4.能說出自己見到過的雨以及下雨時的情景。
?教學重難點
1.了解作者是怎樣描寫雷雨的景象的,體會用詞的準確、生動。
2.能邊讀邊想象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學過程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鞏固認識“壓、蟬”等5個字,會寫“戶、新、迎、撲”這4個字。
2.能聯系語境理解詞語,體會“掛、坐”等字詞運用的準確性。
3.通過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試著背誦課文。
4.能說說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變化以及自己見到的下雨的情景。
?教學過程
板塊一
鞏固生字,回顧前文
1.出示詞語,學生開火車讀。
課件出示:
壓力
蟬鳴
窗戶
垂下來
撲過來
2.根據板書,引導學生說一說雷雨前的景象。
3.雷雨前,作者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象?背一背。
在復習檢查第一課時內容的同時,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
板塊二
理解感受,雷雨中景象
1.過渡:雷雨中作者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呢?自由讀一讀第4~6自然段,畫出相關詞語。
2.作者聽到了什么?
3.理解“嘩,嘩,嘩”。
(1)作者為什么連用3個“嘩”?
(2)學生交流:連用3個“嘩”可以讓讀者感受到雨下得大,下得急。
(3)指導朗讀。
4.理解“看不清”。
(1)你還能從哪兒看出雨下得大?
課件出示:
往窗外望去,樹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2)想象:雨越下越大,能看清什么?
(3)詞語積累:這么大的雨,讓你想到了哪些詞語?(傾盆大雨、滂沱大雨)
5.體會雨的變化。
(1)理解“漸漸地”:你從這個詞語中體會到了什么?
(2)引導學生用上“越來越……”這種句式說說雷雨中景物的變化,比如:雨越下越大,房子越來越看不清,后來雨越來越小,雷聲也越來越小。
(3)結合圖片,朗讀第4~6自然段。
6.試著背一背第4~6自然段。
【設計意圖】把文字轉化成畫面,是語言文字的內化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感受力,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雷雨的美妙。
板塊三
理解感受,雷雨后景象
1.默讀第7~8自然段,說說雨后又是怎樣的景象。
2.邊讀邊想象畫面。
(1)感受天空的變化:天亮起來了。太陽出來了。一條彩虹掛在天空。
①出示彩虹圖片,引導學生想象:彩虹像什么一樣掛在天空?你有哪些感受?
②理解“掛”。
(2)感受空氣的變化。
仔細聞一聞,你仿佛聞到了什么?
(3)感受小動物的變化。
課件出示:
蜘蛛又坐在網上。
①體會蜘蛛的心情:這時的蜘蛛是怎樣的心情?
②對比體會“坐”,與“垂下來,逃走了”作對比,從而體會到“坐”字表達出的蜘蛛的心情。
(4)和雷雨前的景象對比朗讀。
(5)試背第7~8自然段。
【設計意圖】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內容,是語文課上的主要訓練點,也是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過程。通過朗讀體會景象,能有效激發學生留心觀察自然現象的興趣。
板塊四
遷移表達,整體提升
1.學生借助板書,說一說變化。
說說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變化。可以用上文中的語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話。先和同桌說一說,再全班指名說。
2.朗讀全文。
3.試著背誦課文。
4.聯系自己的經驗,說說自己見過的雨。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能邊讀邊想象。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聲音表現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聲音表現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讀上節課學習的詞語,利用課件的形式,檢查學生的字詞掌握情況。
2.回憶上節課講的內容。
雷雨前:
烏云(
)樹葉
(
)蟬(
)樹枝(
)
蜘蛛(
)閃電
(
)雷聲(
)
二、品讀課文
1.描寫“雷雨中”的部分,為什么用3個“嘩”?該怎么讀這3個“嘩”?
兩個“漸漸地”說明了什么?等等。
2.為什么說樹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呢?引導學生用因為……所以……回答問題。
3.雷雨后,說一說這部分描寫了哪些景物?引導學生對比雷雨前后有什么不同?
天
空氣
蟬
蜘蛛
池塘
青蛙
雷雨前
雷雨后
三、誦讀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練習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四、課后作業
1.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雨越下越大。__越__越__。
2.雷聲小了,(雨聲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滿了,(青蛙也叫起來了)。__了,__也__了。
3.照樣子寫詞語:黑沉沉__
五、板書設計
前
悶
雷雨
中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