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31 16:23:14
序論:在您撰寫水利水電工程分類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壅水建筑主要分類
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壅水建筑物是首部樞紐中擋水建筑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我們一般將僅用以抬高水位的、高度不大的閘、壩等擋水建筑成為壅水建筑物。在實際的水利水電工程中,水利壅水建筑主要分為壅水閘、壅水壩,以及臨時的壅水圍堰三種建筑。在此處研究中我們主要以前兩種壅水建筑為研究內容。在水利水電建設過程中,我們在設計中可選用的壅水建筑包括了溢流壩、翻板閘和橡膠壩三類建筑類型進行選擇。在實際的水利設施應用中,這三類建筑具有以下特點:首先,溢流壩在實際的使用中堰頂高程較高,但是在壅水過程中,遇到大型洪澇災害時因溢流壩缺乏閘門調節,容易造成首部樞紐上游水位過高,引發事故的出現。其次,是在水利河道中修建翻板閘,進行水利工程的水位控制以及泄流工作。其在泄洪過程中較為方便,但是由于其控制閘門較多其控制過程較為復雜。最后,在當前的壅水建筑設計過程中,橡膠壩建筑的使用是我們經常采用的一種建筑類型。使用過程較為靈活,操作方便,同時建筑較美觀,是較為先進的壅水建筑類型。
2壅水建筑設計特點研究
在實際的壅水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提高建設設計質量是我們技術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研究中,其建筑設計要點包括了以下四點。
2.1結合自然環境與應力計算結果做好建筑體型設計
在水利壅水建筑的設計過程中,建筑的體型設計是我們設計中首先需要考慮的因素。在設計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的兩個主要問題是工程所在地區的主要自然環境以及建筑設計中應力計算的結果兩個主要的因素。首先是工程所屬的自然環境因素。在壅水建筑的實際設計過程中,自然環境對于建筑體型設計的影響有著重要影響。這里所屬的自然環境包括了氣候條件、建筑的地基特點等多種因素。這些自然因素的影響,對于壅水建設的體型有著重要影響。如在水流沖擊較大的壅水建筑設計中,就需要選擇流線型的建筑體型避免水流沖擊對于建筑物穩定性的影響。其次是建筑物應力的影響。在壅水建筑物設計過程中,利用應力計算的結果做好建筑體型設計的參考是我們在建筑設計中必須注意的另一項重要工作。在設計過程中,應力的計算我們可以通過相應的計算公式進行數據計算。如在翻板閘的設計計算過程中,我們以《水閘設計規范》(NB/T35023-2014)中的計算公式開展設計計算工作,為壅水工程設計的開展提供設計支持,是較為重要的設計工作方法。在建筑設計中,影響建筑應力的主要因素包括了建筑地基地質特點、壅水建筑與其他建筑布局等部分問題,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在計算過程中必須考慮的主要因素。
2.2以建筑物作用與實踐使用情況做好擋水結構設計
在壅水建筑的設計中,其擋水作用的實現是設計中較為重要的設計因素,所以做好建筑擋水結構的設計,是我們壅水建筑設計的主要內容。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我們需要考慮的主要因素包括建筑的作用以及實踐的使用情況兩項內容。在水利水電工作的壅水建筑應用中,其作用包括了升高水位、控制水位等不同的作用,所以在結構設計中需要采用不同的設計結構。而在使用情況的要求下,我們應根據壅水建筑遇到的使用清理,如自然情況、電力發電要求等,進行實踐分析選用擋水結構設計。如在某水電站首部樞紐設計中,因其位于南方地區雨季洪澇災害較為嚴重。因而在壅水建筑的設計中,我們既要抬高水位進行發電工作,又要避免因夏季汛期洪澇災害造成的影響。所以在設計過程中我們避免采用溢流壩結構建設壅水建筑,而采用了橡膠壩結構進行設計,降低洪澇災害對水利工程安全的影響。同時在建筑設計過程中,我們還需要考慮較為特殊的設計因素。如在設計中我們需要考慮水利設施的環保問題,避免因為壅水建筑的進行,對水利設施下游自然環境與生態問題造成嚴重的影響。這種環保因素的考慮,是我們水利設施建設中可發展戰略提出的新型影響因素。
2.3為確保擋水建筑整體質量,做好建筑控溫設計
在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過程中,建筑溫度控制的影響對于建筑制度有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我國的北方地區,因為全年氣候溫差較大,所以其溫縮現象對于對壅水建筑的整體質量有著重要影響。如在水利工程應用中冬季溫度較低就容易造成建筑溫度載荷應力的增加,進而影響水利工程質量。所以在壅水建筑的設計中,做好建筑溫度控制的設計降低溫度對于建筑質量影響,是我們設計工作中注意的主要問題。在設計中,為了降低溫度變化對壅水建筑質量影響,我們需要做好以下設計工作。一是在設計中做好保溫設計。在壅水建筑設計中,為了降低溫度因素對于建設質量影響,我們需要在建筑設計中對于重點部位(縮漲應力點、結構支撐點等)進行保溫設計,避免因溫度影響造成的應力問題出現。二是利用補充機制降低溫度應力影響。在壅水建筑設計中,為了避免應力問題影響建筑質量,我們在設計中需要進行補償設計工作,降低溫度應力的影響。如在建筑設計中,對于溫度應力較為集中的結構點,我們采用振動結構模式消除應力,就是很好的設計方法。
2.4按照標準要求,做好建筑物防滲設計
在水利水電工程首部樞紐的建設過程中,降低壅水建筑的滲漏性,是我們建筑設計中重要的技術因素。在建筑設計過程中,我們為了提高水利的質量需要按照建筑設計標準做好建筑物的防滲設計工作。這里所指的設計標準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規范標準。在壅水建筑設計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建筑類型國家有著不同要求的建筑規范,如《橡膠壩建設規范》、《混凝土重力壩設計規范》等規范要求。這些規范要求中對于建筑的防滲設計都有著較為明晰的規范內容。在建筑設計中按照規范要求做好設計工作,是我們做好防滲設計的重要保證方式。二是按照設計方案標準開展防滲設計。在壅水建筑設計過程中我們為確實按照施工實際情況執行建筑設計規范,就需要在地質勘測、實驗等技術手段的支持下制定設計方案,指導具體設計工作。其中對于建筑防滲數據,設計方案通過數據計算的方式,會得出詳細的設計數據,對設計工作進行標準化的指導。在壅水建筑的設計中,我們必須嚴格按照設計方案要求進行設計,保證防滲要求的實現。
3結束語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棄渣場;防治措施
1引言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過程中,施工圍堰拆除、河道疏浚、管理用房場平和道路場平等往往都會產生棄渣,根據棄渣堆放位置的地形條件,與河(溝)相對位置等,將水利水電工程棄渣場劃分為溝道型、臨河型、坡地型、平地型和庫區型等5種類型。棄渣的堆置不可避免地對原地表和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壞,基于此,本文針對不同的棄渣場類型提出針對性的防治措施,使棄渣場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
2棄渣場分類
水利水電工程棄渣場分為溝道型、臨河型、坡地型、平地型和庫區型5種類型,具體如下。
2.1溝道型棄渣場
根據洪水處理方式及堆渣方式,溝道型棄渣場可分為截洪式、滯洪式和填溝式3種。溝道型棄渣場棄渣堆放在溝道內,堆渣體將溝道全部或部分填埋。適用于溝底平緩、肚大口小的溝谷,其攔擋工程為攔渣壩(堤)或擋渣墻,視情況配套攔洪及排水措施。
2.2臨河型棄渣場
臨河型棄渣場棄渣堆放在河流或溝道兩岸較低臺地、階地和河灘地上,堆渣體臨河(溝)側底部低于河(溝)道設防洪水位,渣腳全部或部分受洪水影響。適用于河(溝)道流量大,河流或溝道兩岸有較寬臺地、階地或河灘地,其攔渣工程為攔渣堤。
2.3坡地型棄渣場
坡地型棄渣場棄渣堆放在緩坡地、河流或溝道兩側較高臺地上,堆渣體底部高程高于河(溝)中棄渣場防洪水位。沿山坡堆放,坡度不大于25°且坡面穩定的山坡,其攔渣工程為擋渣墻。
2.4平地型棄渣場
平地型棄渣場棄渣堆放在寬緩平地、河(溝)道兩岸階(平)地上,堆渣體底部高程低于或高于棄渣場設防洪水位,渣腳全部受洪水影響或不受洪水影響。適用于地形平緩,場地較寬地區;坡腳受洪水影響時其攔渣工程為圍渣堰,不受影響時可設擋渣墻,或不設擋墻,采取邊坡防護措施。2.5庫區型棄渣場庫區型棄渣場棄渣堆放在庫區內河(溝)道兩岸臺地、階地和河灘地上,水庫建成后堆渣體全部或部分被庫水位淹沒。對于山區、丘陵區無合適堆渣場地,同時未建成水庫內有適合棄渣的溝道、臺地、階地和灘地,其攔渣工程主要為攔渣堤、邊坡防護工程或擋渣墻。
3防治措施布局
棄渣場防治措施分為攔擋工程、邊坡防護工程、防洪排導工程、植被恢復工程和臨時防護工程,不同的棄渣場防護的重點、部位以及措施類型均有所不同.
3.1土地整治工程
棄渣結束后,采用人工和機器相結合的方式對堆積平臺進行土地整治,回填表土30~50cm。如立地條件較好,交通條件較方便,可進行復耕。
3.2攔擋工程
棄渣采用“先攔后棄”的原則,在棄渣堆積邊坡坡腳修建攔擋工程,根據棄渣量、堆放位置、地形特點以及渣場類型,設置擋渣墻、攔渣堤、攔渣壩等,攔擋工程可采用重力和半重力式,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可采用漿砌石、干砌石或鋼筋混凝土砌筑。
3.3邊坡防護工程
棄渣堆積邊坡坡比一般控制在1∶2.0以內,當棄渣堆積邊坡坡高H>6m時,由坡腳處開始,由下往上每增加6m增設一個內斜式堆積平臺,斜率不小于4%。根據邊坡高度的情況,可適當放緩邊坡坡度和增大堆積平臺的寬度。邊坡防護可根據坡高、坡比,以及渣體組成采用噴播草灌、撒播草籽、條播草籽進行防護,待渣體穩定,草籽長勢較好后,可適當補植灌木和喬木。
3.4防洪排導工程
棄渣結束后,及時修筑棄渣場排水系統。首先,在棄渣堆積之前,根據棄渣的占地面積和最終的堆積臺面高程,在其周邊修筑截(排)水溝、急流槽和沉沙池;其次,在棄渣堆積過程中,對形成的堆積平臺應及時進行整治,在平臺內側修筑漿砌石平臺溝,直接與急流槽相連;最后,對棄渣完畢后形成的堆積臺面應及時進行土地整治,在堆積邊坡坡頂處修筑擋水埂。排水工程防治標準應取3~5年一遇5~10mim短歷時設計暴雨,當渣場級別3級以上時,排水標準提高至10年一遇。
3.5植被恢復工程
棄渣結束后,對堆積平臺進行植被恢復,遵循“適地適樹、鄉土優先、避免物種入侵”原則,注重樹種的多樣性、功能性和景觀功能,選擇耐干旱貧瘠、抗逆性強、易成活、適合粗放管理的樹草種,盡量做到常綠與落葉、速生與慢生,喬、灌、草相結合。棄渣組成為棄土為主時,可采用喬草和喬灌草等配置方式;棄渣組成為棄石為主時,可采用草和灌草等配置方式。
3.6臨時防護工程
棄渣堆置前,先將表土剝離并集中堆放。臨時性棄土堆堆置高度<3m,邊坡坡比控制在1∶1.5以內;邊坡坡腳采用裝土草袋臨時攔擋,擋土墻修筑排水溝,面采用苫布敷蓋。
4結語
棄渣場是水土流失產生的重要區域,若不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降雨侵蝕所產生的泥沙會直接流往工程區域外的農田,對農田生產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在重力等外營力的作用下容易產生邊坡失穩、滑坡、崩塌等水土流失潛在危險,對工程運行安全造成一定的影響。棄渣場水土流失防治應建立合理適宜的措施體系,盡量選擇在平地或緩坡棄渣,棄渣邊坡不宜過高,盡量減小邊坡坡度,控制地表徑流,注意臨時性、過渡性和永久性措施的結合,保證渣體穩定性,并盡快恢復植被,使棄渣場景觀和生態盡快得以恢復。
作者:龔長春 熊峰 單位: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學研究院
參考文獻:
[1]張華明,彭冬水,奚同行.高速公路棄土棄渣防治技術探討[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4):235~23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6)12016802
1引言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過程中,施工圍堰拆除、河道疏浚、管理用房場平和道路場平等往往都會產生棄渣,根據棄渣堆放位置的地形條件,與河(溝)相對位置等,將水利水電工程棄渣場劃分為溝道型、臨河型、坡地型、平地型和庫區型等5種類型。棄渣的堆置不可避免地對原地表和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壞,基于此,本文針對不同的棄渣場類型提出針對性的防治措施,使棄渣場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
2棄渣場分類
水利水電工程棄渣場分為溝道型、臨河型、坡地型、平地型和庫區型5種類型,具體如下。
2.1溝道型棄渣場
根據洪水處理方式及堆渣方式,溝道型棄渣場可分為截洪式、滯洪式和填溝式3種。溝道型棄渣場棄渣堆放在溝道內,堆渣體將溝道全部或部分填埋。適用于溝底平緩、肚大口小的溝谷,其攔擋工程為攔渣壩(堤)或擋渣墻,視情況配套攔洪及排水措施。
2.2臨河型棄渣場
臨河型棄渣場棄渣堆放在河流或溝道兩岸較低臺地、階地和河灘地上,堆渣體臨河(溝)側底部低于河(溝)道設防洪水位,渣腳全部或部分受洪水影響。適用于河(溝)道流量大,河流或溝道兩岸有較寬臺地、階地或河灘地,其攔渣工程為攔渣堤。
2.3坡地型棄渣場
坡地型棄渣場棄渣堆放在緩坡地、河流或溝道兩側較高臺地上,堆渣體底部高程高于河(溝)中棄渣場防洪水位。沿山坡堆放,坡度不大于25°且坡面穩定的山坡,其攔渣工程為擋渣墻。
2.4平地型棄渣場
平地型棄渣場棄渣堆放在寬緩平地、河(溝)道兩岸階(平)地上,堆渣體底部高程低于或高于棄渣場設防洪水位,渣腳全部受洪水影響或不受洪水影響。適用于地形平緩,場地較寬地區;坡腳受洪水影響時其攔渣工程為圍渣堰,不受影響時可設擋渣墻,或不設擋墻,采取邊坡防護措施。
2.5庫區型棄渣場
庫區型棄渣場棄渣堆放在庫區內河(溝)道兩岸臺地、階地和河灘地上,水庫建成后堆渣體全部或部分被庫水位淹沒。對于山區、丘陵區無合適堆渣場地,同時未建成水庫內有適合棄渣的溝道、臺地、階地和灘地,其攔渣工程主要為攔渣堤、邊坡防護工程或擋渣墻。
3防治措施布局
棄渣場防治措施分為攔擋工程、邊坡防護工程、防洪排導工程、植被恢復工程和臨時防護工程,不同的棄渣場防護的重點、部位以及措施類型均有所不同,具體如下(表1)。
3.1土地整治工程
棄渣結束后,采用人工和機器相結合的方式對堆積平臺進行土地整治,回填表土30~50 cm。如立地條件較好,交通條件較方便,可進行復耕。
3.2攔擋工程
棄渣采用“先攔后棄”的原則,在棄渣堆積邊坡坡腳修建攔擋工程,根據棄渣量、堆放位置、地形特點以及渣場類型,設置擋渣墻、攔渣堤、攔渣壩等,攔擋工程可采用重力和半重力式,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可采用漿砌石、干砌石或鋼筋混凝土砌筑。
3.3邊坡防護工程
棄渣堆積邊坡坡比一般控制在1∶2.0以內,當棄渣堆積邊坡坡高H>6 m時,由坡腳處開始,由下往上每增加6 m增設一個內斜式堆積平臺,斜率不小于4 %。根據邊坡高度的情況,可適當放緩邊坡坡度和增大堆積平臺的寬度。邊坡防護可根據坡高、坡比,以及渣體組成采用噴播草灌、撒播草籽、條播草籽進行防護,待渣體穩定,草籽長勢較好后,可適當補植灌木和喬木。
3.4防洪排導工程
棄渣結束后,及時修筑棄渣場排水系統。首先,在棄渣堆積之前,根據棄渣的占地面積和最終的堆積臺面高程,在其周邊修筑截(排)水溝、急流槽和沉沙池;其次,在棄渣堆積過程中,對形成的堆積平臺應及時進行整治,在平臺內側修筑漿砌石平臺溝,直接與急流槽相連;最后,對棄渣完畢后形成的堆積臺面應及時進行土地整治,在堆積邊坡坡頂處修筑擋水埂。排水工程防治標準應取3~5年一遇5~10 mim短歷時設計暴雨,當渣場級別3級以上時,排水標準提高至10年一遇。
3.5植被恢復工程
棄渣結束后,對堆積平臺進行植被恢復,遵循“適地適樹、鄉土優先、避免物種入侵”原則,注重樹種的多樣性、功能性和景觀功能,選擇耐干旱貧瘠、抗逆性強、易成活、適合粗放管理的樹草種,盡量做到常綠與落葉、速生與慢生,喬、灌、草相結合。棄渣組成為棄土為主時,可采用喬草和喬灌草等配置方式;棄渣組成為棄石為主時,可采用草和灌草等配置方式。
3.6臨時防護工程
棄渣堆置前,先將表土剝離并集中堆放。臨時性棄土堆堆置高度
關鍵詞:危險源 水利水電工程 施工管理
中圖分類號:TV5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7(A)-0062-01
1 危險源的分類
危險源分類有兩種分類理論為:兩類危險源和三類危險源。
兩類危險源分類理論的研究者認為,根據危險源在事故發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可將危險源分為兩大類:把生產過程中有可能發生意外能量釋放的物質(能源或能量載體)、有毒的物質等物質稱作第一類危險源。
施工過程中必須采取限制能量的釋放或者控制危險物質的方法來防止第一類危險源的產生。但是有些情況下對第一類危險源的控制、防治措施會失效,而導致這些措施失效的因素稱為第二類危險源。普遍認為第二類危險源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和環境的因素三方面。第二類危險源往往是一些圍繞第一類危險源隨機發生的現象,其在生產、生活中為利用能量,而讓能量按照人們的意愿在系統中有序流動,轉換和釋放能量。它們出現的情況決定事故發生的可能性,第二類危險源出現得越頻繁,發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1]。
三類危險源分類理論認為,除了上述兩種危險源之外,把由于安全管理決策、組織失策等人類活動的不安全行為、失誤造成的系統失穩、失衡的情況稱之為第三類危險源[2]。
2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重大危險源的來源
重大事故的發生往往皆是有因可查的,絕非偶然、獨立的。事故的發生包括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指那些能直接引起人員傷亡、經濟損失以及造成周圍環境的破壞的能量(如電能、化學能等等),能量的載體和有毒物質,即第一類危險源;事故的間接原因是是指圍繞第一類危險源發生的事故,即第二類危險源,同時還包括上述的第三類危險源的作用,一起事故的發生是由三部分組成的:固有危險源、誘發因素、組織因素。
對大量水利水電施工事故的統計研究發現水利水電施工過程中的施工危險源主要為以下7類:高處作業、工程地質條件、生產環境因素、生產設備因素、生產材料因素、人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其它因素等[2]。這些因素分別分布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生產、儲存和運輸能量的裝置、設施、設備和易燃、易爆有毒物質主要分布在以下的施工場所:汽油儲量在10以上,柴油儲量在20以上的油庫;一次性裝藥量在1以上或者施工作業人員在10人以上的爆破工程;儲存炸藥在10以上的炸藥庫;額定蒸發量在1的鍋爐設備;制冷、制冰設備;大量液態氨儲存地質;易燃、易爆、有毒物質運輸過程;大型運輸設備的運輸過程。
(2)在施工過程中使施工人員或者工具等具有較高勢能的設備、裝置以及場所等。這些危險源主要分布與:載人裝置高度超過10,載人人數超過3人的情況;作為承重用的排架,平臺所在的高度超過10,面積超過20的情況;高空作業的高度超過10,人數超過20人的情況;大型的吊機等起重設備以及起重設備的附屬設備。
(3)某些失控的設備、儀器、場所如果失控就有可能產生巨大的能量釋放,導致重大事故的情況,這包括:高度大于20,坡度大于60°的邊坡(容易引發滑坡、塌方、石塊掉落)的作業人員超過10人的情況;在基坑開挖過程中深度、寬度均大于1,作業人員超過10人的情況;在滑坡體附近施工,施工工期超過3個月、作業人員超過10人的情況;水文地質條件復雜出施工的豎井、斜井和隧洞等施工項目;易發泥石流區域的施工期雨季工期大于1個月的,作業人員超過10人的情況。
(4)危險場所、大型的群眾集會以及突發事件分布于:重大的集會等人活動較為集中的場所;員工、居民的生活區、娛樂場所、辦公樓等;大型聚會還有可能導致集體的食物中毒,流行病的感染與傳播;突發的不可避免的天氣、地質等自然災害。
(5)自然災害及危害,包括:高原地區使人產生的高原反應、野外無人區的火災、雷區的雷電傷害、地震多發區的地震,泥石流多發區的泥石流災害、沿海地區的臺風災害等。
3 水電施工傷亡事故的特點
(1)高概率、高危害、高損失事故較集中。容易形成群體傷亡的事故,主要集中在:坍塌、放炮、提升車輛傷害、冒頂片幫等四類。四類事故的平均事故死亡嚴重度為1.54人/次,比統計平均事故死亡嚴重度高30.5%。其中放炮和冒頂片幫事故居低概率事故。
易形成物毀人亡、造成較大經濟損失的事故類別有;坍塌、火災、起重傷害、提升及車輛傷害。這四類事故的平均經濟損失嚴重度為5.4萬元/次,比統計平均經濟損失嚴重度高1.47倍。其中火災事故屬于低概率事故。
(2)違章事故多。統計資料表明,大多數事故都涉及到人和物兩個方面的原因、從人的方面來看.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為。如安全意識差、忽視安全操作規程、技術水平低、臨危應變能力差等。以人的不安全行為為主因的傷亡事故占事故統計總數的86.9%,其中違章作業導致的傷亡事故占事故統計數的63.1%、而習慣性違章則占41.8%。
(3)特種作業人員事故率高。特種作業是指對操作者本人,尤其對他人和周圍設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因素的作業。在水電施工生產過程中的特種作業主要有:電工作業、起重機械作業、爆破作業、金屬焊接(氣割)作業、機動車輛駕駛。建筑登高架設作業、壓力容器操作等。
(4)重大傷亡事故發生于年輕工人中的居多,文化程度低者中居多。
參考文獻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模板工程;技術分類
模板安裝與拆卸是模板施工工程的重要環節,在進行模板工程施工的時候應該重點對其進行控制,另外,還應當對施工原料的性能、品質進行全面的掌握,明確模板施工的要求。但是,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對以上要求和技術要點的掌握通常是不夠全面的,本文提出的目的就是為了對模板工程施工進行全面的控制,保障模板施工每一個環節的質量。
一、模板工程簡述
模板工程是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的基礎性工程,與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質量直接掛鉤,因此,在施工時必須對模板工程施工引起重視,并進行全面的控制。模板工程中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一部分則是它在混凝土施工工程中的運用,模板的選擇、安裝以及拆卸是模板工程施工中的最主要的三個環節,對混凝土施工質量的影響也最為深刻,曾有調查顯示,模板工程施工費用在整個混凝土工程施工費用中所占比例為三成左右。模板工程施工要求技術工人能夠熟練掌握板材結構和特性,了解各類板材的施工優勢,嚴格并科學的控制拆模時間。材料用量、工期的掌握、質量的控制都是模板工程施工中必須要引起重視的施工要求。模板工程的模板系統一般由模板以及模板支撐系統這兩個部分組成,模板是混凝土的容器,控制混凝土澆筑與成型,模板支撐系統則主要起到穩定模板的作用,避免模板變形影響混凝土質量,并將模板中的混凝土固定在需要的位置上。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模板選擇、安裝與拆卸是施工中難度較高的控制部分。
二、模板工程施工施工中的常見問題
模板工程施工中常見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類:板材選擇不符合標準,板材質量不合格,影響了混凝土的凝結和成型;模板安裝未按照相關的圖紙標準進行,結構安裝有問題,位置安裝不到位以及模板穩定性弱;模板拆卸時間選擇不恰當,拆卸過程中影響到了混凝土的質量,模板拆卸之前準備與檢查工作不全面。模板工程施工出現的上述問題一直困擾和影響著模板工程施工質量控制與工期管理,并給后期水利水電工程的使用和維護保養留下了后患,影響到了水利水電工程功能使用。
三、模板工程施工工藝技術分類解析
模板工程的施工工藝技術分類可從板材、安裝、拆卸等幾個方面來進行說明。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只要能夠對主要的幾個工藝技術進行掌握和控制,就能夠以較高的品質完成模板工程施工。
(一)模板要求與設計
模板工程施工對模板特性有著較高的要求,首先應當保障模板具有較強的耐久性和穩定性,能夠應對復雜的施工環境,不會被氣象條件以及施工中的磕碰所影響,最重要的是,模板必須保證在混凝土澆筑完成之后,自身的外貌、尺寸不會發生較大的變形,影響混凝土澆筑質量和成型。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惡劣的天氣、多變的空氣條件以及混凝土本身的變化都會對模板有多影響,因此,要求模板板材必須是低活性的,不會與外界的空氣、水、混凝土材料發生銹蝕、腐蝕等反應。由于模板是重復使用的,所以還要求模板具有較強的適應性,能夠應用于各類混凝土施工。模板板材的形狀特點、外觀尺寸對混凝土澆筑有著較大的影響,所以,模板的選擇是模板工程施工的第一要素。模板的設計則按照施工要求和混凝土澆筑狀況進行,模板設計與現場地形勘察是分不開的,模板設置要求符合地形勘測,模板結構穩定,便于模板安裝與拆模工作、混凝土澆筑工作的開展。
(二)板材分類
模板按照外觀形狀和板材材料、使用原理可以分為不同的種類。一般按照板材外觀形狀分類,模板分為曲面模板和平面模板兩種類型,不同類型的模板用于不同類型的混凝土施工,例如曲面模板,一般用于隧道、廊道等曲面性混凝土澆筑的施工當中。而按照板材材料進行分類,模板則可以被分為很多種類型,如若由木料制成則稱之為木模板,板材由鋼材制成則稱之為鋼模板,總是,使用什么材料,就叫做什么樣的模板。
如果按照使用原理進行分類,模板則可分為承重模板和側面模板兩種類型。 側面模板按照支撐方式和使用特點有可以被劃分為更多類型的模板,不同的模板使用原理和使用對象也是各有差異。一般來講,模板都是重復使用的,但是某些用于特殊部位施工的模板卻是一次性使用,例如使用于特殊施工部位的固定式側面模板。諸如拆移式、滑動式和移動式的側面模板一般都是可以重復利用的。每一種類型的模板使用方式是不同的,例如:滑動式側面模板可以進行整體移動,能夠用于連續性和大跨度的混凝土澆筑,而拆移式側面模板則不能夠進行整體移動。
(三)模板安裝
模板安裝的關鍵在于技術工人對于模板設計圖紙的掌握以及技藝的熟練程度,考的就是技術工人的細心程度和施工經驗。模板安裝必須要保障鋼筋綁扎和混凝土澆筑工作的協調性和配合性,避免各類施工發生矛盾和沖突。在模板安裝中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模板投入使用后必須對其進行校正,校正次數在兩次及以上,多次校正能夠保障模板的方位以及大小的準確度,保障后續施工的順利進行。
2、保障模板接洽點之間的穩固性,避免出現較為明顯的接洽點缺陷,尤其要重視混凝土振搗位置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充分保障混凝土振搗的準確性和振搗順利進行,有效避免應振搗不善引起的混凝土裂縫問題。
3、嚴格控制模板支撐結構的安裝,保障其具備強大的抗沖擊能力。在施工過程中,工序復雜、施工類目繁多,不可避免的給模板造成了沖擊力,因此,需要模板具備較強的抗沖擊力。可以在模板支撐柱下方設置墊板以增加受力面積,減少支撐柱的搖晃。
(四)模板拆卸
1、 模板的拆卸必須嚴格按照施工設計進行。拆卸前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首先對混凝土的成型進行嚴格的檢查,查看其凝固程度是否符合拆卸要求,對模板結構進行全方位的檢查,考量使用何種拆卸方式。一般來講,模板的拆卸都會使用塊狀拆卸法進行,塊狀拆卸的優勢在于:它符合混凝土成型的特點,不容易對混凝土表面和結構造成損害,塊狀拆卸的難度比較低,拆卸速度也更快。拆卸前必須準備好拆卸所使用的工具和機械,保障拆卸器具所有功能能夠正常使用。拆卸中,首先對螺栓等連接件進行拆卸,而后對模板進行松弛處理,方便整體拆卸工作的進行
2、對于拱形模板的拆卸,則應當先拆除支撐柱下方位置的木楔,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拱架快速下滑,造成施工事故。
結束語:
對于模板工程施工來說,考究的就是管理人員的膽大心細。在施工過程中需要管理人員細心面對施工中的細節管理,大膽開拓和創新的新的管理模式和施工技藝,模板工程進行深度的解讀,嚴格、科學的控制工藝使用。
參考文獻:
[1]柴琦.水利水電模板工程的施工工藝技術分類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02):124.
[2]于國軍.水利水電模板工程的施工工藝技術分類研究[J].科技與企業,2014(23):285.
【關鍵詞】水利水電;模板工程;施工工藝技術;分類
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得我國水利工程的作用日益明顯,所以近幾年來我國的水利工程建設數量和規模不斷增大,而且在運行過程中也越來越講究功能性,在很多領域都發揮著非常積極的作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不斷進步也要求在施工技術上要不斷創新,從而更好地提升施工的質量。
1、模板工程概述
模板建設工程是水利工程建設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模板是混凝土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個施工工具,在混凝土建設施工中,模板的選擇對混凝土的施工質量、施工進度以及施工中需要花費的資金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相關數據統計顯示,通常模板施工所需要的費用在混凝土施工費用中所占的百分比達到了25%-35%,所以在進行模板施工的過程中一定要對模板的整體結構,材料質地、拆裝所使用的技術以及合理的拆模時間進行有效地分析,這樣才能更好地節約原材料,保證工程的建設質量和建設進度,從而更好地對建設成本進行有效的控制。模板和模板的支撐設施一同構成了模板系統,模板系統不具有長久性,模板時新澆筑的混凝土在成型時必須要使用到的工具,它能夠滿足施工中要求的尺寸、大小以及表面質量等等要素。
2、模板工程施工工藝技術分類
2.1模板要求及模板設計
模板要求:第一,要確保在混凝土澆筑澆筑施工完成以后要確?;炷两Y構和澆筑后的各個部件的形狀和大小以及位置都能夠符合施工的要求,模板應該更好地保證安全性和穩定性,而且在強度和耐久性上也應該符合施工的標準和要求,在拆裝的過程中要保證其便捷性,能夠多次重復使用、結構要盡量達到相關部門制定的標準。同時在模板的外觀上要保證其表面光滑,接縫也應該非常嚴密,材料的耐潮性要好,在陰雨天氣時不會受天氣的影響而發生變形的現象。在模板設計上相關的技術人員應該對施工地點的實際情況進行仔細的調查,依據施工的要求和當地的具體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模板設計方案。在模板設計中一般可以分為三個部分:首先是對配板進行設計,并且還要繪制出配圖設計和支撐系統的分布圖,要依據施工的具體狀況對相關數據進行準確的計算,然后再確定模板的裝拆方法。
2.2模板材料的分類
按模板形狀分有平面模板和曲面模板。平面模板又稱為側面模板,主要用于結構物垂直面。曲面模板用于廊道、隧洞、溢流面和某些形狀特殊的部位,如進水口扭曲面、蝸殼、尾水管等。按模板材料分有木模板、竹模板、鋼模板、混凝土預制模板、塑料模板、橡膠模板等。按模板受力條件分有承重模板和側面模板。承重模板主要承受混凝土重量和施工中的垂直荷載;側面模板主要承受新澆混凝土的側壓力。側面模板按其支承受力方式,又分為簡支模板、懸臂模板和半懸臂模板。按模板使用特點分有固定式、拆移式、移動式和滑動式。固定式用于形狀特殊的部位,不能重復使用。后三種模板都能重復使用,或連續使用在形狀一致的部位。但其使用方式有所不同:拆移式模板需要拆散移動;移動式模板的車架裝有行走輪,可沿專用軌道使模板整體移動;滑動式模板是以千斤頂或卷揚機為動力,可在混凝土連續澆筑的過程中,使模板面緊貼混凝土面滑動。
2.3模板安裝
安裝模板之前,要熟練掌握設計圖紙的關鍵點,著重關注建筑的結構形式和具體的大小尺寸,同時還要根據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制定施工程序,更好地保證其與鋼筋綁扎和混凝土澆筑的協調和配合,防止不同工種之間發生干擾現象在模板安裝的過程中應該著重關注以下幾方面:1)模板在施工現場應用以后,要對其防偽和大小進行及時的校正,為了更好地保證其準確性,在進行校正時要校正兩次,這樣才能使模板的大小符合施工的要求。2)模板的各個結合點之間應該抱著個結合和支撐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特別是使用振搗器搗固的位置更要嚴格控制,這樣才能更好地確保振搗的質量,盡量減少裂縫的出現。另一方面,為了能夠更好地模板拆模過程中的負面影響,模板安裝應該更加簡便快捷,在加固連接時盡量減少圓釘的使用量。3)凡屬承重的梁板結構,跨度大于4m以上時,由于地基的沉陷和支撐結構的壓縮變形,跨中應預留起拱高度.每米增高3mm,兩邊逐漸減少,至兩端同原設計高程等高。4)為了能夠更好地防止拆模施工時建筑物受到外力強大的沖擊,在安裝模板時撐柱的下面應該設置好墊塊,支撐物不能直接放在地面上而是應該將其安裝在墊板上面,增大其受力面積,這樣可以很好地防止模板出現沉降的現象。
2.4模板拆卸
模板拆卸工作應注意以下事項:1)在拆除模板時一定要注意施工的原則和規范,在拆模時要根據模板結構的具體情況成塊將其卸掉,首先應該松掉螺栓等連接件,然后用專業的工具將模板松掉,或者是將木楔放到混凝土施工中預留的縫隙當中,然后再用工具進行相應的處理,使模板和混凝土能夠逐漸分離,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用錘子直接敲擊,這樣可以有效防止強烈的震動損壞模板。2)拆卸拱形模板時,應先將支柱下的木楔緩慢放松,使拱架徐徐下降,避免新拱因模板突然大幅度下沉而擔負全部自重,并應從跨中點向兩端同時對稱拆卸。拆卸跨度較大的拱模時,則需從拱頂中部分段分期向兩端對稱拆卸。3)高空拆卸模板時,不得將模板自高處摔下,而應用繩索吊卸,以防砸壞模板或發生事故。4)對于大體積混凝土,為了防止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溫度驟然下降而產生表面裂縫,應考慮外界溫度的變化而確定拆模時間,并應避免早、晚或夜間拆模。
3、總結
模板施工技術的采用對水利工程的整體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質量的模板施工也能更好地保證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質量,所以為了能夠達到更好地施工效果,一定要對施工的技術不斷地提高,從而更好地促進水利工程的正常運行。
參考文獻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防滲;施工;應用
中圖分類號:TU74 文獻標識碼:A
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質量關乎人民福祉。長期以來,水利水電工程滲漏問題一直存在于各國的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滲漏現象的存在不但會對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導致重大的安全事故。因此,各國都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用于水利水電工程防滲技術的研究,通過新技術的應用來提高水利水電工程的防滲能力,提高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質量,確保水利水電工程能夠安全、可靠的運行。
1.做好水利水電工程防滲處理的重要意義
水利水電工程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據著重要的基礎性地位,對于國民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穩定起著積極的作用。水利水電工程在使用的過程中會面臨著各種嚴苛的自然環境考驗,因此,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質量是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的核心問題。滲漏問題是影響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質量的一個較為常見的問題之一,因此需要對水利水電工程的防滲進行充分的考慮以確保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質量。
2.分析影響水利水電工程防滲效果的因素
隨著大量新技術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質量,但是在對于水利水電工程防滲技術的應用中仍然需要進一步的加強,在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中影響防滲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項目所在地區缺陷的影響。(2)積水所導致的滲漏。(3)施工質量所造成的滲漏。為提高水利水電工程的防滲能力需要在做好防滲技術應用的同時加強施工質量的管理,確保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質量及防滲能力。
3.水利水電工程防滲處理技術的應用
3.1 復合土工膜在水利水電工程防滲中的應用
復合土工膜是一種復合型的材料,具有重量輕、延展性強等特點,由于其極強的防滲性能且價格較低,因此在水利水電工程的防滲處理中得到了極為廣泛的應用。在復合土工膜的應用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結合滲漏的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土工膜類型,而后選擇科學合理的土工膜與防滲體之間的接縫方式,以確保土工膜與防滲體之間連接的可靠性,此外在施工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做好對于土工膜的保護以避免土工膜遭到破壞而造成滲漏。
3.2 灌漿技術在水利水電工程防滲中的應用
3.2.1 高壓噴射灌漿技術在水利水電工程防滲中的應用
高壓噴射灌漿技術是一種在水利水電工程防滲中應用較為廣泛的技術,在此技術應用的過程中,首先在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區進行鉆孔作業,在完成了對項目區的鉆孔作業后向鉆孔中壓入高壓水泥漿從而使得水泥漿能夠與鉆孔中的土體進行充分的混合,從而形成較強的防滲層以實現水利水電工程防滲效果。此外,在高壓噴射灌漿技術的應用過程中為取得良好的防滲效果需要結合水利水電工程的具體情況來對灌漿的性能進行相應的調整。此外,高壓噴射灌漿技術中包含有搖擺式噴射、旋轉噴射等多種方式,對于噴射方式的選擇需要結合項目具體的情況。
3.2.2 卵礫石層防滲帷幕灌漿
卵礫石層的防滲帷幕灌漿主要使用粘土與少量水泥的混合漿液作為灌漿的主要材料,相較于在巖石中進行灌漿,卵礫石層灌漿由于較難形成有效地鉆孔因此多采用的是套閥管灌漿、打管灌漿等方式。
3.2.3 控制性灌漿
控制性灌漿是一種在傳統灌漿工藝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創新工藝,其通過對漿液的壓力與流量進行控制,在提高灌漿效率的同時也實現了對于灌漿范圍的控制,在降低企業成本的同時確保了水利水電工程的防滲效果。
3.3 防滲墻技術在水利水電工程防滲中的應用
3.3.1 薄型防滲墻
此種防滲技術是通過使用小型挖掘機在水利水電工程上挖掘出坑道后使用混凝土澆筑其中并最終形成防滲墻體,在坑道的挖掘過程中需要將防滲墻的寬度控制在30cm的范圍內。此種技術在土壩等含土量較高的水利水電工程防滲施工中應用較為廣泛。
3.3.2 鋸槽法防滲墻
此種技術與薄型防滲墻相類似,主要是使用割槽機來對水利水電工程上進行開槽作業,同時對槽邊噴射水泥漿液形成泥漿護壁,而后待到泥漿護壁滿足相應的條件后在其中澆筑混凝土并最終完成防滲墻的施工。
3.3.3 多頭深層攪拌水泥技術
多頭深層攪拌水泥技術是一種在我國水利水電工程防滲施工中應用較為廣泛的技術,其能夠在淤泥、粘土或砂石層等土層中獲得較好的防滲效果。多頭深層攪拌水泥技術是通過運用多頭深層攪拌樁機,在水利水電工程中形成水泥土樁,而后在各水泥土樁之間構建水泥防滲墻,在施工中通過使用多頭深層攪拌樁機能夠一次性多頭鉆土成樁,同時進行噴漿攪拌,極大地提升了水利水電工程防滲墻的施工效率,且能夠形成較深的防滲墻體。
結語
做好水利水電工程的防滲是確保水利水電工程使用質量與使用壽命的重要一環,本文在分析水利水電工程防滲意義的基礎上對水利水電工程的防滲技術進行了分析闡述。
參考文獻
[1]羅強.水利水電工程中防滲處理施工技術[J].工業B,2015(24):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