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4 15:13:48
序論:在您撰寫家具平面設計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平面構成理論概述
平面構成不是以表現具體的物象為特征,但是,它反映了自然界運動變化的規律性。它有兩方面的特點:第一,它以知覺為基礎,強調客觀現實的構成規律,把自然界中的復雜過程用最簡單的點、線、面進行分解、組合,反映出客觀現實的運動規律。第二,它是一種理性的活動,是自覺的、有意識的再創造過程。平面構成作為構成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設計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任何一個物象都有自己的外形輪廓、內部結構、色彩、材質以及肌理等要素,而這些要素在同類事物中有著相同或相似之處,這就是這一物象給我們的視覺傳達出來的形態。形態是有面積、形狀、色彩、大小和肌理的視覺可視物。所有事物的存在形態都可以歸結為簡單的點、線、面。在構成中,點、線、面是造型最基本的元素。對設計師而言,合理地運用點、線、面,可以創造出更多具有視覺沖擊力的設計作品。
“點”是最簡潔的形態要素,是造型的原生要素,是構成一切形態的基礎。幾何學中所說的“點”只表示位置,沒有形狀和面積的大小。而作為造型要素的“點”則是一種能被我們所感知的形象,具有一定的大小、面積、體積、色彩、肌理和質感等,具有很強的視覺引導力。點的感覺與人的視覺相聯系,依賴于與周圍造型要素相比較,或者與所處的特定空間環境相比較,顯得細小而被感知。“線”是點移動的軌跡。從直覺和理念來看,“線”又是面與面的交界,是點與點的連接。幾何學中的“線”只有長度、方向和位置,沒有寬度。而造型要素中可見的“線”是有一定寬度的,具有較強的表現力。線是由點運動構成的,所以,運動成為線的主要特征。線的兩大基本類型是直線和曲線,它們具有不同的視覺感受。直線常與男性聯系在一起,具有陽剛、理性、明確和果斷等特點;曲線則常與女性相聯系,具有柔和、優雅、性感、豐富和含蓄等特點。“面”是由點的擴大、點的密集、線不沿原有的方向移動等形成的。面是構成各種可視形態的最基本的形。在平面構成中,面是具有長度、寬度和形狀的實體。同時,面也是體的外表,具有整體感、充實感和空間感。它在閉合的輪廓線內,給人以明確、突出的感覺。
二、平面構成理論在家具造型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家具造型是由抽象的、概念的形態構成的,它和幾何學一樣,最基本的、可見的形態因素是點、線、面。對家具設計師而言,巧妙地運用這些因素進行家具造型設計,能夠達到更加理想的視覺效果。在家具造型設計中,柜門或屜面上各種不同形狀的拉手、鎖孔、鎖型,沙發軟墊上的裝飾包扣、泡釘以及家具上的五金件和局部裝飾配件等,相對于家具整體而言,都是較小的面或體,一般都體現“點”的形態特征,所以都可以理解為“點”。在家具造型設計中,可以借助于“點”的各種表現特征,加以適當的運用,能取得很好的表現效果,是家具造型中不可多得的具有較好裝飾效果的功能附件。如密斯?凡德羅于1929年設計的巴塞羅那椅,座面和靠背排列的包扣就是點的應用,除了在功能上起到了加固作用,而且也在視覺上形成了和諧、起伏的韻律感,兼備功能和裝飾的雙重效果,見圖1。在家具造型設計中,“線”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決定著家具的造型,是家具造型設計的靈魂。不同的線形式構成不同的造型式樣和風格。造型中的“線”指的是表面為線型的零件,板件的邊線,門與門、抽屜與抽屜之間的縫隙,門或屜面的裝飾線腳,板件的厚度封邊條,以及家具表面織物裝飾的圖案線等。
鋼管、鋼絲、藤條、竹稈、木方材、木板條等材料在家具造型設計和結構設計中也屬于“線”的范疇。在實際應用中,可以采用直線線材、曲線線材或者兩者混合使用進行家具造型設計,以達到最佳的表現效果。如泊托埃在1950-1952年間設計的Diamond椅,通體都是線的應用,利用鋼絲本身所具有的特征,通過扭曲、模壓等方式進行椅子的造型設計,充分體現了線構成的靈活性和多樣性,見圖2。在家具造型設計中,“面”是最重要的構成要素,也是構成各種可視形態的最基本的形。有了“面”,家具才具有實用功能并且構成形體。點的密集或擴大,線的聚集或閉合都會生成面。面在家具造型中的應用有三種:一是以板面或其它實體的形式出現而作為面;二是由條塊零件排列而構成面;三是由線型零件包圍而形成面。在家具造型設計中,恰當合理地運用不同形狀、不同方向的面進行排列組合,可以構成不同式樣、不同風格的家具造型。如喬治?尼爾森于1955年設計的椰子椅(Cocnut)就是面形式的應用,簡單的幾何形椰殼圍合成椅面,彰顯了簡約時尚的設計風格,見圖3。
三、平面構成理論在北歐現代家具造型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北歐人創造了舉世聞名的童話,也創造了舉世無雙的家具。北歐的家具設計是國際現代家具設計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引領著世界現代家具設計的發展潮流,指引著現代家具設計的發展方向。北歐家具以簡約著稱,注重流暢的線條設計,代表著時尚,回歸自然,崇尚原木的韻味,具有現代、實用、精美的藝術設計風格。從構成學角度分析北歐現代家具設計,其中包含著構成學理論的方方面面,本文則以平面構成理論中的形態構成元素—點、線、面為例來剖析其在北歐現代家具造型設計中的合理運用。
(一)點的應用
“點”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吸引視線:單一的點具有集中凝固視線的效果,容易形成視覺中心;多點可以創造生動感,大小各異會更加突出;連續的點會產生節奏感和韻律感,大小不一的點排列在一起也會形成一定的空間感。點的構成分為等間隔、規律間隔、不規律間隔、點的線化、點的面化等形式。如圖4是芬蘭家具設計師約里奧?庫卡波羅在20世紀70年代設計的普拉諾(plaano)系列多功能辦公椅,體現了人體工學、生態學和美學的設計原則。其中,最吸引視線的是六個球形滑輪,它們相對于整個座椅來講,可以簡單地概括為點。六個點形式的均勻排列形成底部支撐面,既滿足了基本的支撐和移動功能,又將視覺中心集中在此,真正實現了結構合理、使用方便、美觀大方的設計目標。
(二)線的應用
“線”可以起到引導視線的作用,能體現速度感。垂直線剛直,有升降感;水平線靜止,有安定感;斜線飛躍,有動感;曲線優雅,但不安定;粗線穩重踏實,有前進感;細線銳利而有柔弱感。線的構成分為幾何線型和自由線型,幾何線型工整、古板、冷淡;自由線型瀟灑、活潑、熱情。如圖5是丹麥設計師漢斯?維格納于1947年設計的“孔雀椅”。“孔雀椅”來源于溫莎椅,其主要特點是靠背的形狀頗似孔雀開屏的樣子。整體采用線材制作而成,并且運用了直曲線型相結合的方式。椅背外輪廓的大弧度曲線線材的設計打破了豎直細骨條椅背的古板,增添了活躍氣息。形成孔雀樣子的情節也是該設計中的一個亮點,規律而富于變化的情節設計不僅實現了形似孔雀,還達到了視覺與結構上的和諧統一。
(三)面的應用
“面”可以給點和線一個容納的空間。單個點或是單條線永遠形成不了面。面可以分為幾何形面和非幾何形面。幾何形面具有單一、嚴肅和整齊的感覺;非幾何形面具有多變、靈活和生機的感覺。面在家具造型設計中應用得最為廣泛,分為單獨運用和綜合運用兩種。圖6是丹麥設計師維納?潘東1962年設計的“潘東椅”,這是全世界第一張使用塑料一次性模壓成型的S單體懸臂椅。它通體是一個單獨的曲面,造型完美、結構合理、色彩艷麗,雕塑感強烈,將面的應用發揮到極致,成為潘東一生最大的成就,也是現代家具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的突破。
(四)綜合應用
在實際應用中,點、線、面相互結合運用最為常見,它們之間的相互點綴和襯托能夠實現家具造型的完美設計。如圖7是漢斯?維格納于1953年設計的“掛衣椅”,后背可以掛短衣服,座板豎起來可以掛褲子,座板下的三角形盒子可以放一些小物品,將實用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掛衣椅”通體采用橡木制作而成,座面和椅背是主體,椅背不規則的面形式和后椅腿一氣呵成,增強了座椅的穩定感。另外,椅背上線型裝飾線的點綴達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芬蘭設計師阿爾瓦?阿爾托,被認為是彎曲木家具的最杰出的開拓者。在他的彎曲木家具設計中更能體現點、線、面的合理應用。如圖8是1931年阿爾托為療養院設計的休閑扶手椅,座面和靠背由一塊彎曲成型的膠合板制成,體現了對面形式的靈活運用;扶手和椅腿采用流暢的線形式而融為一體,傳遞出一種活潑、休閑的氣息。這把扶手椅無論在造型上,還是在制作上,都是一個偉大的創舉。
關鍵詞:不銹鋼大平面加工;刀具;質量
目前我們在機械切削加工施工的過程中,工件的材質問題直接對整個機械切削加工生產的質量和效率有著嚴重的影響,因此機械設備加工生產的過程中,就要對其生產工藝和被加工材料的性能進行分析,從而采用相應的技術手段來對其進行處理。不過,從當前我國機械切加工工作的實際情況來看,傳統的加工方法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這就對機械加工的質量受到嚴重的影響。尤其是在對不銹鋼平面進行加工處理的時候,我們就要采用相應的刀具改進設計方法來對其進行處理,從而使其工機械加工的效益和質量得到保障,降低刀具在加工過程中的磨損率。下面我們就對加工不銹鋼大平面刀具的改進設計的相關內容進行介紹。
一、被加工材料的性能分析
人們在對不銹鋼機械零件進行加工處理的過程中,相應使其機械加工的效率和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我們就要對其特性進行相應的分析,從而對其加工方法進行合理的選取。其中不銹鋼零件加工的特性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第一,不銹鋼零件在使用的過程中,有著較大的韌性,而且其自身的耐高溫強度也比較大,這就使得人們在對其進行切削加工的過程中有著較大的難度。因此我們在對不銹鋼零件進行機械加工的過程中,我們就要對其銑削力進行適當的提升;第二,不銹鋼的硬度和粘附能力也比較強,因此刀具在對其進行加工的過程中,很難對其精確度進行很好的控制,而且使得刀具的使用壽命大幅度的縮短;第三,不銹鋼材料由于自身的導熱性能較差,因此導致刀具在對其加工面進行加工處理的過程中,其表面結構的磨損程度比較大,這就使得不銹鋼表面加工質量受到嚴重的影響。
二、切削工藝的性能的分析
在對機械零件進行加工處理的過程中,對其切削工藝性能的分析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可以有效的提高零件機械加工的質量和效率,還可以對其整個零件加工生產的效益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過去常用的加工方法,除了高速鋼立銑刀外,也用硬質合金刀具(常用的有:鎢鈷類、鎢鈦鈷類等)。實踐證明,采用硬質合金刀具加工中的刀具耐用度不是很理想,切削時由于刀具很快鈍化,導致切削溫度急速升高,對材料組織及工件表面質量影響很大。如果采用鋒鋼刀具配以液,效果就會很好;唯一需要解決的是如何使多把鋒鋼刀具在較大直徑范圍內同時切削,這樣加工不銹鋼工件時,既可提高刀具的耐用度,又可提高加工的效率。
三、切削刀具的外形尺寸和切削角度
采用14mm×14mm的鋒鋼條,長短采用線切割或砂輪切割片取長為52mm。1)前角應較大,雖不直接影響加工殘留面積,但前角增大,可減少切削過程中金屬的塑性變形,降低粗糙度。本刀具選取20°前角。2)后角稍微增大,可減少刀具和工件的摩擦。本刀具選7°主后角,選8°副后角。3)主偏角和副偏角選擇:主偏角小時,刀刃工作長度大,散熱好。主偏角選6°,副偏角選8°。4)刃傾角選擇:增大刃傾角,實際前角隨之增大,可降低粗糙度。本刀具選-5°刃傾角。
四、刀具安裝及使用參數的工藝分析
1)刀具安裝在自制刀盤上,刀盤安裝在標準的7:24刀柄上。2)自制刀盤裝夾刀具的卡槽位置,要求能保證長度方向將刀具露出刀盤8~10mm,保證切削刃與刀盤中心等高。3)刀具在刀盤上的固定,通過M8內六角螺釘緊固牢靠。4)裝在刀盤上的4把刀具主切削刃處于同圓周,要保證每齒切削量相等,進而保證切削平穩。5)刀具的切削參數視不銹鋼材質的不同略有變化,但主參數基本一致。現以切刃外圓為125mm的刀盤為例,切削深度5mm,每齒切削量0.1mm,主軸轉速190r/min,進給量75mm/min,配合使用冷卻液(采用1:10機油/煤油混合液),冷卻液要充足。
五、對刀具的改進設計
兩面定位系統首先是刀具與主軸間的連接問題,也就是主軸系統。現在市場上最多的仍是7/24的主軸系統。包括ISO、DIN、BT等都屬于此類。但如前所述,隨著機械加工的高速化的發展,這種系統出現了許多的問題:剛性不足-刀柄的法蘭面與主軸端面間有間隙ATC的重復精度不穩定―每次自動換刀后,刀具的徑向尺寸都可能發生變化。軸向尺寸不穩定一主軸轉動時因受離心力的作用而內孔增大,刀具的軸向尺寸發生變化刀柄錐部較長-55利于快速換刀及機器的小型化針對這些問題,一些刀具廠家及研究機構開發了兩面定位的主軸系統。也就是使刀柄與主軸內孔錐面、端面同時貼緊的一種新的連接方式。
BIG-PIUS系統的錐度仍是7/24,其設計原理是將刀柄裝入主軸時(鎖緊前)端面間的間隙減小(#40:0.2mm0.005)。鎖緊后利用主軸內孔的彈性膨脹補償此間隙,使刀柄與主軸端面貼緊。這樣產生的效果是:與主軸的接觸面積增大―剛性增強、振動衰減效果提高。ATC的重復精度提高―端面的矯正作用。軸向尺寸穩定―顯示端面的定位作用。因為BIG-PLUS系統的錐度仍是7/24,鎖緊機構也一樣,所以它和一般的系統(非兩面定位)之間有互換性。這也是BIG-PLUS系統能得到迅速普及的一個原因。HSK系統的錐度是1/10,刀柄中空、短柄。它的原理也是利用鎖緊力及用主軸內孔的彈性膨脹補償初期端面的間隙。刀具自身的剛性與動平衡性刀具的剛性一直是機械加工中被重視的主要問題之一。剛性不足會引起刀具的振動或發生刀具傾斜,影響加工精度、加工效率。并且因為刀具的振動會加快刃具的磨損,甚至影響刀具及機器的壽命。如果將刀柄桿部近似成一實心圓柱剛體,那它的剛性與截面直徑的4次方成正比,與柱長的3次方成反比。也就是說,一把刀柄在它的質量限定后,當然越粗越短剛性便越強。除此以外,還可以通過改變其自身結構來增強剛性。比如一般的銑刀夾頭雖然其鎖緊螺母很粗,但螺母底部與刀柄本體之間總有間隙,使剛性損失很多。高速加工對刀具的動平衡性也提出很高的要求。這是因為動平衡性不好的刀具在高速轉動時受很大的離心力的作用(與不平衡力矩及轉速的平方成正比),刀桿發生彎曲并容易引起振動。彈簧夾頭、銑刀刀柄可以通過平衡修正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如一般帶微調機構的精鏜頭,在調節加工直徑時鏜頭的重心也在改變,所以就無法通過平衡修正來取得動平衡。
六、結束語
總而言之,我們在對不銹鋼零件進行加工處理的過程中,其中所涉及到的問題有很多,這不僅對零件機械加工的質量和效率有著嚴重的影響,還增加了刀具的消耗量,從而增大了機械加工的成本,因此我們在對不銹鋼大平面進行加工時,就需要采用相應的技術手段來對其進行加工處理,從而基礎我國機械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支架;精密注塑件;平面度;模具
精密注塑件對塑件的尺寸與表面精度具有較高的要求,通常ABS塑料材質的精密注塑件一般基本尺寸為25~50mm時,其尺寸公差范圍為0.03~0.08mm;基本尺寸為50~75mm時,尺寸公差范圍為0.04~0.10mm;表面精度一般≤0.8μm[1]。支架零件除了具較高的尺寸與表面精度之外,由于其使用功能的高要求,對支架零件上的兩個小基準平面要求較高精度的平面度誤差,針對支架塑件復雜的結構與高精度的要求,通過對其結構特征與受力分析,并以模擬分析軟件輔助模具設計,保證了支架精密注塑件的精度。
1支架零件結構介紹
某型號塑料制品的支架零件模型如圖1所示,該塑件是精密注塑件,正面與背面都具有不同尺寸的型腔成型結構,在長度方向的一側有凹凸的筋板結構。其主要結構尺寸與精度要求如圖2所示。支架塑件屬于中小型的精密注塑件,塑件的最大外形尺寸為53mm×32.8mm×14.3mm,平均壁厚1.25mm,未注尺寸公差按照GB/T14486—2008-MT2-A±設置[2],即(53±0.15)mm、(32.8±0.12)mm、(14.3±0.09)mm等。支架零件上有兩個小平面1、2,都有0.05mm平面度的精度要求,同時面1與面2的距離高度差為0.95mm。表面精度要求≤0.8μm,無明顯毛刺與缺陷。根據精密注塑成型工藝與當前制造技術的水平,支架注塑件的尺寸精度容易確保,但是其較高的平面度誤差有較大實現難度,同時塑件較復雜的結構與技術要求也為澆注系統等模具結構設計提高了難度。
2塑件平面度誤差分析
支架零件上的面1和面2平面度誤差值為0.05mm,這個精度公差值相對于其尺寸精度的等級來說要求較高,面1、面2的平面度誤差是單一要素的形狀公差,即面1和面2允許的誤差變動量是相對于距離為公差值0.05mm的兩個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內[3-4],同時面1與面2間要求0.95mm的距離差值,即兩個面的平面度誤差又具有關聯性。由于注塑成型工藝過程中塑料的收縮摩擦阻力等多種因素的作用,通常塑件的行位公差精度要求不高,所以支架零件的平面度誤差是該零件成型的難點,也是模具結構設計的難點。
2.1塑件受力分析
由于支架塑件在其最大投影面的兩側都有成型型腔的結構(正面兩個型腔,背面一個型腔),故塑件在脫模時,將受到相反方向的拉力(脫模阻力)。
2.2塑件受力平衡機構設計
根據支架塑件脫模時的受力分析,只要塑件受力平衡,不受不同方向拉力的作用,則可保證支架塑件上平面度誤差精度。由于在規定范圍內拔模斜度的設計,通常塑件脫模阻力只考慮初始脫模時的摩擦阻力,同時由于拔模斜度、分型面、推桿間隙等模具自然間隙的條件,故脫模時的大氣壓力忽略不計[7-9]。根據注塑模具結構的特點,塑件背面型腔尺寸為15.1mm×7.7mm(如圖2所示),在如此小的區域內布局平衡推出機構是很困難的,加之塑件注塑結束脫模時無法立即冷卻到室溫狀態(塑件有余溫,易變形)[10],不易保證面1、面2的平面度公差精度。故將支架塑件F正1、F正2的脫模阻力設置于定模一側,在塑件的背面一側(定模)施加一個>F正1+F正2的推力,圖4中塑件A-A分型面的下方一側全部設置于動模型腔內,使得塑件只受單向力作用下脫模時整體留于動模型腔內,保證0.05mm的平面度誤差。塑件開模時的受力情況如圖4所示。在模具的定模部分設計一個推力機構,對塑件提供F推1、F推2的開模推力,使得塑件只受單向力留于動模型腔內,其結構簡圖如圖5所示。定模推力機構由矩形彈簧2提供推力,通過多個熱流道噴嘴柱導向運動,復位桿5的端面與模具A-A分型面接觸實現機構復位。
2.3塑件脫模受力分析
塑件通過模內冷卻及開模的運動行程(總時間為25s),此過程中塑件會得到有效降溫,便于塑件的固化定型。之后在動模推出塑件脫模時,塑件受單向力F'作用(如圖6所示),F背背面型腔的脫模阻力755.540N比較小,通過在背面型腔周邊布置推桿可平衡F背力,由于拔模斜度的設計塑件兩個型腔的外壁與模具型腔接觸力較小,通過推出力的均布使得塑件脫模時整體受單向力的作用,則易于保證塑件平面度的誤差精度。
3模具結構設計
根據上述塑件受力分析與注塑成型工藝,支架塑件注塑模具結構以模擬分析軟件進行了輔助設計,塑件的最佳澆口位置分析如圖7所示。如圖中所示最佳澆口位置在支架外形輪廓的凹形彎曲處,由于凹形彎曲處塑件殘留澆口毛刺去除困難,故在模擬分析的基礎上,將澆口位置設置于如圖7所示的位置(澆口模擬分析次佳位置)。支架塑件注塑模具結構如圖8所示,為提高生產效率采用兩點式熱流道系統,一模四腔的模具結構,采用潛伏式澆口。
4結論
(江蘇省常州技師學院機電工程系,江蘇 常州 213032)
【摘 要】精密平口鉗是磨削常用的輔助夾具之一,一般是用來裝夾具有較高尺寸要求和位置要求的磨削工件,作者在使用的過程中發現,雖然精密平口鉗的外型精度和表面精度相對比較高,但是,精密平口鉗功能比較單一,不能夠靈活地應付各種類型的小型工件的缺點還是比較明顯,作者在教學實踐和實際操作過程中,通過大量的實驗和論證,開發出了一套精密平口鉗的內置夾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精密平口鉗的使用范圍、改善了該夾具的使用效果。
關鍵詞 精密平口鉗;內置夾具;使用范圍;效率提升
精密平口鉗在使用過程中,主要是利用其個表面本身的表面質量和表面之間良好的相對位置精度,比如加工尺寸較小的工件,我們可以通過精密平口鉗的裝夾來彌補工作臺無法準確吸附的缺點,同樣操作者還可以通過使用平口鉗的裝夾來使得垂直的磨削更加方便。在實踐中,我們發現,當我們需要加工不規則工件時,我們則無法通過緊密平口鉗來進行裝夾。在此,在此,我淺析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開發出的精密平口鉗的內置夾具。
1 思路和靈感
由于一直在一線教學,從事的又是磨工實訓教學,所以我對精密平口鉗的特點和使用方法比較熟悉,在磨工實訓中,精密平口鉗一般是用作裝夾具有垂直度要求的磨削件,或者是無法直接吸附在工作臺面上的工件。但是,一個“磨削六角端面”的課題任務讓我對緊密平口鉗夾具的開發有了開發的想法。要完成該課題,操作者無法將工件直接固定在工作臺面之上,而且直接將工件通過精密平口鉗進行裝夾。所以我當時就想起了對精密平口鉗做點手腳。于是我就想起了將一對尺寸相等的平行墊鐵進行處理,使得該平行墊鐵之間能夠正好卡住所需要磨削的工件。再將平行墊鐵放置于精密平口鉗的內側。于是,通過采用內置夾具置于精密平口鉗的思路和靈感得以出現。依次類推,在加工其它相關零件時,我們只需要開發出與工件相互匹配的內置夾具,就可以將被磨削的工件牢牢的夾在精密平口鉗的內側,從而保證工件的順利加工。
2 內置夾具的開發方法
在上述思路和靈感出現后,我根據被加工工件出現的概率和具體形狀進行了歸類,并且在尺寸上做了系列化處理,用成組技術實現,采用一夾具多用的思路對內置夾具進行開發。將圓端面的磨削進行了系列化處理,于是我開發出了一套常用尺寸的圓棒端面磨削夾具。
同理,我依次對六角端面,四角端面和三角端面等多面體進行了統一規劃。在規劃完成后,夾具的加工方法擺在我們的面前,在此,我推薦兩種加工方法,其一,用數控銑床進行加工,因為根據實際需要,數控銑床在尺寸和加工精度方面都能夠保證圖紙的要求,而且在加工成本方面也具有優勢,與此同時,加工效率還可以得到保證。其二,采用線切割的方法進行加工,這種方法加工的優點是,可以進行較復雜路線的走刀,但是效率不高,操作者還需要時刻注意切割過程中,防止切割絲的割斷情況的發生。
在開發內置夾具時,作者需要告知大家的是,由于精密平口鉗經常在鉗口的平行方向受力,所以在開發內置夾具時,通常需要將內置夾具的受力初始端進行直角處理。從而避免磨削力的作用而引起內置夾具的移動。從而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
總之,內置夾具的具體開發方法,需要考慮到實際的條件,從而進行合理化的選擇。其最終目標是為了能夠加工間接裝夾單一精密平口鉗無法裝夾的工件,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保證內置夾具的使用壽命,一般需要對開發出來的夾具進行合理化的熱處理。操作者同樣要根據加工的材料匹配選擇合理的熱處理方法。
3 使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在夾具開發出來后,如何使用,對于實踐中的技校學生而言顯得至關重要,同時也對我們一線的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1 根據要求選擇合理的內置夾具
操作者首先需要根據圖紙的要求,選擇合適尺寸的內置夾具進行裝夾,比如六角端面磨削過程中,我們就要通過計算,得出六角邊長的尺寸來對應到夾具的刻度上選擇合理的內置夾具。有如,我們在選擇圓棒端面磨削夾具時,需要選擇小一號尺寸的內磨進行裝夾,從而保證工件能夠牢牢的夾緊,保證工件的磨削質量。在磨削過程中,操作者還需要注意磨削用量的合理選擇,由于在精密平口鉗的基礎上,我們填制了內置夾具,所以從裝夾的強度和剛度方面,都有所下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適當的降低磨削過程中的一些用量,從而保證加工的順利進行。
3.2 嚴格保證各表面之間的接觸精度
一般情況下,磨削加工是精密加工的工序,所以在此環節中,操作者將重點保證工件的加工精度,而夾具(工件)與工作臺面之間的接觸精度,夾具與工件之間的裝夾精度等細節問題將直接影響著被磨削工件最后的加工精度,所以,操作者需要注意對接觸面之間的清潔,尤其是內置夾具與精密平口鉗之間的良好接觸。在必要時,操作者需要用氣槍對表面進行清潔處理。
精密平口鉗是磨削加工過程中常用的夾具之一,而其內置夾具是根據實際操作過程中的需要進行的延續開發,我們只有不斷開拓專研,才能夠開發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來迎合教學的需要,生產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朱宏.機械制造概述[M].山東科技出版社.
關鍵詞:電子政務;SOA;數據交換;中間件
1.引言
信息孤島是目前電子政務建設中比較普遍的現象,有其客觀和歷史的原因。實現跨部門信息交換,加強信息資源建設,實現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消除信息孤島,使電子政務走向新階段。
為了加強和完善江蘇省某市電子政務基礎設施,本項目的基礎設施建設將涉及該市16個部委辦。隨著業務系統的不斷發展,各個部委辦在數據交換及數據共享方面存在的局限性越來越大。因此,在不破壞現有系統的情況下,集成各種應用系統,通過數據交換平臺,能夠用統一的方式實現各系統間不同結構和格式的數據共享,能夠真正實現不同數據源的無縫連接,保證各業務系統的有效協同,同時又能保證各應用系統的相互獨立性和低藕合性,從整體上提高系統運作效率和安全性,以實現國家、省、市、區(縣)多級政務信息資源互訪和信息共享。
2. SOA技術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近幾年來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SOA)和Web Services技術相關的規范、標準逐漸成熟,企業級應用系統的建設方法也在隨之變化,基于SOA和Web Services技術來構建應用系統已經成為各大平臺和系統提供商的追逐目標。電子政務作為社會信息化發展的重要領域之一,其系統建設方法也出現了相應的變化。
SOA是一種軟件系統架構,是一個面向應用服務的解決方案框架,是一種在計算環境中設計、開發、部署和管理離散邏輯單元(服務)模型的方法 。
3.基于SOA的數據交換平臺設計
3.1平臺體系結構
平臺采用面向服務的架構( SOA) 和 B/S 與 C/S 結合的混合模式,完成設計開發。平臺主要包含橋接業務資源層、前置數據資源層、交換接入及集成層、交換管理層以及外部安全認證層五個方面,它們之間相互獨立,又緊密聯系,形成多層體系結構的特點,其系統結構圖如圖1所示。
(1)橋接業務資源層:從邏輯上功能上實現各部門需要交換的數據從業務庫中分離出來提供到交換前置機上,同時把交換回來的數據寫入業務庫中。鏈路上是物理隔離的。
(2)前置數據資源層:交換管理內部配置和狀態管理數據所需要的數據庫等數據載體,也包括交換管理接入的信息資源及其他數據接入。
(3)交換接入及集成層:完成數據的接入、轉換、和通信,實現不同部門前置節點的接入,數據的接入,以及數據的處理。通過這一層的實現,提供平臺的交換服務功能。交換管理的數據接入,采用數據適配器來實現。適配器部署在前置交換節點,通過適配器分布式的部署,實現對分步異構數據的訪問和抽取,并支持Web Service的訪問和服務提供。
圖1 數據交換平臺的系統結構圖
(4)交換管理層:這一層的模塊,利用已經存在的數據交換服務和接入能力,針對交換平臺的管理與監控等方面的需求,采用TongWeb應用服務器中間件來實現平臺的平臺管理、安全管理等眾多平臺核心功能。
(5)外部安全認證層:外部安全認證體系與平臺直接相關,但并不是平臺本身的一部分,一般是外部獨立的CA認證系統或其他認證系統。
3.2平臺總體功能
電子政務數據交換平臺的數據交換發生在交換中心。通過在線服務的方式滿足用戶對信息的需求, 同時封裝具有公共基礎特性的服務功能,以二次開發接口的形式提供給用戶,便于快速構建業務應用系統。通過用戶權限設置,實現數據資源在不同業務系統和權限范圍內的共享交換。平臺各子系統之間以松散耦合的方式進行組織。電子政務數據交換平臺主要分成以下五個子系統。
(1)數據交換子系統
數據交換子系統是政府工作人員實現數據交換與共享的主要途經,通過定制轉換規則,使部門前置機、公用前置機、OA辦公系統的信息庫和各部委的信息庫信息進行增量更新、整體更新、關聯更新,敏感信息可進行審計記錄。
(2)交換管理子系統
交換管理子系統提供TI交換平臺的服務器、交換節點服務器、業務系統服務器的查詢和設置功能;實現節點管理提供對交換節點的查詢,設置的功能,并能上傳交換節點和TLQ節點的配置文件和運行日志到資源中心;提供對TI節點上流程的查詢、基本設置,流程運行狀態的監控,以及相應配置文件,日志文件的管理;提供TI節點上流程的組件鏈所組成的業務交換的鏈路管理功能。
(3)平臺監控子系統
平臺監控功能提供平臺服務器、交換節點、TLQ節點、交換流程的狀態監控功能及相應日志、配置文件的查看。通過平臺監控,可實現用戶通過Web方式對各接入部門下的節點、流程狀態進行監控,可對TLQ節點、流程進行啟停操作,并可查看其相關日志,使用戶可全局了解各接入部門節點、流程的運行情況并做到監管和控制。
(4)資源中心子系統
資源中心提供了對各個交換節點及交換節點下的流程上傳到中心的各種配置文件、日志進行管理的功能。資源中心是接入部門下各交換資源統一存放和管理的平臺,通過資源中心,可實現各部門節點、流程的資源共享,并可通過Web頁面,直接對遠程機器的節點、流程配置文件進行管理,使節點、流程管理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更加直觀,便捷。
(5)交換統計子系統
通過鏈路日志的鏈路編碼,名稱,提供、接收部門,數據交換開始、結束時間等屬性查詢交換鏈路的數據交換和傳輸情況,按發送成功、接收成功分類,以列表、圖表形勢展現出來,并可對查詢結 果進行導出。
4.基于SOA的數據交換平臺平設計
數據交換平臺主要是為了解決跨部門、跨系統的數據共享與數據交換。采用在各部門配置前置交換節點,前置交換節點都安裝節點服務器,并配有前置數據庫。各部委之間要進行數據交換,只需要將交換的數據放置在前置數據庫中,交換中心接受數據交換請求后,就從前置數據庫中提取數據進行交換。
4.1前置交換節點設計
前置交換節點參與數據、數據交換、數據訂閱的整個過程,其主要功能是捕獲應用系統的數據交換事件,在發生數據交換時通過消息與數據交換平臺進行交互,控制交換數據通過數據交換平臺的正確的傳輸,保證數據交換的流程正確完成。前置交換節點的結構圖如圖2所示。
圖2 前置交換節點的結構圖 圖3 數據交換中心結構圖
(1)集成層
通過ESB總線技術,不同應用系統之間形成松耦合連接。集成層提供Web Service服務接口。企業服務總線是一個基于標準的面向服務的總線,用于連接組織間的各種應用,集成各種Web 服務,消息,XML數據,并且可以進行數據轉換。企業服務總線是SOA的一個基礎和最佳實現。
Web Service接口面向服務層和各節點。封裝了目錄服務、數據轉換、全局事務管理等服務的WSDL。當服務層的某一服務或某一節點需要調用數據層的服務時,它通過這個統一的Web Service接口找到所需要服務的WSDL并根據服務地址進行調用。
(2)服務層
前置節點的服務層主要是完成數據轉換、消息服務、監控管理、安全加密等功能。數據轉換實現數據格式的轉換功能,XML作為數據交換的媒介,交換的數據通過適配器連接應用系統的業務庫。消息服務主要解決不同系統之間的交換信息問題,在數據交換平臺中各種類型的數據文件,某個應用系統向其它應用系統發出的處理請求等都可以作為消息。監控管理是對數據交換平臺的各個前置交換節點的數據交換提供集中配置、監控、管理和維護等工作。安全加密主要用于提高應用程序之間數據在傳輸的過程中的安全性。
(3)適配器層
適配器是應用系統接入業務集成平臺的橋梁,是多種異構系統之間互連互通及互操作的重要組件。主要解決應用系統與集成系統之間的連接與信息交換等問題,實現數據的提取、存儲等功能。
(4)數據層
數據層是指進行數據交換的各個應用系統的數據庫。數據庫包括部門業務信息庫、部門前置業務信息庫等,數據庫中可以存儲各種形式的數據,包括關系數據庫、文本文件等。這些數據庫采用分布式的部署方式。
4.2數據交換中心設計
數據交換中心的主要功能是為數據交換的各個應用系統提供數據交換及共享服務。當系統接收到通過一定的辦法和協議(如SOAP+HTTP)的XML數據到數據交換中心前置節點后,數據交換中心前置節點通過解析,獲得數據的目標地址后對XML數據SOAP封裝,并在SOAP中加入相關屬性,通過一定的辦法和協議把處理后的數據發送到目標數據庫端。數據交換中心的結構圖如圖3所示。
(1)目錄服務
數據交換中心通過目錄服務訪問基礎信息資源,提供數據共享功能。目錄服務主要包括資源編目、目錄報送、目錄管理、目錄和目錄查詢等。
(2)基礎信息資源服務
政府信息資源交換與共享是指產生并存儲在不同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的交換與共享。通過信息交換、數據整合形成權威的、內容豐富的信息資源共享管理體系,以此為基礎展開信息比對、挖掘、輔助決策分析和應用開發等工作。
(3)數據交換服務
數據交換技術主要指的就是基于消息傳遞機制的消息型中間件,采用這種技術構建與平臺無關的數據的交換共享機制,實現電子政府的信息交換平臺,采用面向消息的通訊機制對政府同級、上下級的應用系統進行松耦合,跨平臺的應用集成。
(4)認證授權服務
認證授權服務提供節點認證、節點訪問控制、平臺用戶認證與權限管理。對于重要信息要做身份認證,通過用戶一次登錄識別用戶權限,系統為不同權限的用戶提供不同的服務,防止了執行超越權限操作的現象發生。
4.3二級數據交換平臺設計
根據市電子政務建設的實際情況,可以建立一個按市、區分布的二級的交換中心,每一級都是一個數據交換平臺。二級交換平臺接入到市數據交換平臺的模式包括前置交換節點和WebService服務兩種,可以根據將來區級交換平臺的建設現狀選擇合適的接入模式。
5.平臺實現
市電子政務數據交換平臺是基于前期多個城市建設經驗開發而成的。根據市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的分析及主機部署圖,本項目硬件方面采用HP Proliant DL 580系列機架式服務器、HP MSA500 G2 ALL磁盤陣列柜及硬盤構建系統的存儲平臺;軟件方面使用BEA 公司的WebLogic Server 8.1(Enterprise版)應用服務器、Oracle 10g數據庫軟件、RedHat linux操作系統。在平臺實現中,采用TongIntegrator開放式企業應用集成中間件、TongLINK/Q消息中間件構建各單位及數據交換中心的前置交換節點和采用TongWeb應用服務器中間件實現數據交換中心的平臺管理、監控及安全服務等功能,實現平臺的松藕合、可擴展、高性能及具有集群及失敗恢復功能。
電子政務數據交換平臺在江蘇某市得以實際應用,實現了政府委辦局的數據資源統一管理與共享交換,有效解決了信息孤島問題,為多層次用戶提供各類信息共享服務,為領導的服務決策提供了標準化、規范化的信息。
6. 結束語
電子政務數據交換平臺基于 SOA 的應用架構模型,采用前置交換節點+數據交換中心模式解決數據交換平臺問題。通過本項目的 SOA 成功實踐,建立了江蘇省某市電子政務數據交換的標準規范體系,實現了市、區二級的信息資源整合的 SOA 松耦合架構,支撐了江蘇省電子政務應用的資源整合與發展,并為我國電子政務領域的 SOA 應用實踐提供了良好的參考。
參考文獻
關鍵詞:刃磨機;磨削力;夾具
一、設計的目的
隨著木工平面刨床的使用越來越廣泛,隨之而來的木工平面刨床的刨刃刃磨問題就變成日益突出的問題。如果每個企業為了一兩臺木工平面刨床而再配備一臺木工刨刃刃磨機,刃磨設備需要占用場地,無形中提高了成本,是不現實的。而將刨刃拿去周邊從事木器加工的企業去修磨刃具,既造成人員、物力、時間上的浪費,又不能保證急需之用。為此,筆者結合單位現有一臺平面磨床設計了一款既簡便又實用的木工平面刨刃刃磨專用夾具。
二、木工平面刨床刨刃
1.木工平面刨床刨刃
刨刃木工平面刨床刨刃以下簡稱刨刃,它的尺寸規格是根據木工平面刨床的規格而定的。而常用的刨刃為410*40*4和 300*35*3這兩組規格。刨刃長度為410規格的為企業廣泛使用,刨刃長度300規格的多為個體戶上門裝修普遍使用。
2.木工刨刃的刃磨
木工刨刃的刃磨是將刨刃從刨刃主軸上卸下來,將刨刃放到木工專用刃磨機上用砂輪去進行刃磨刨刃。刃磨時,根據刃磨機上所用的砂輪及砂輪相對刨刃刃磨表面的位置不同,刃磨方式有以下幾種形式:
■
一是用杯形砂輪端面刃磨,如a圖,能得到刨刃切削角β′角,但比理論上的切削角β角要小,同時,隨砂輪直徑的尺寸不同,β′角是變化的。β′角越小,刨刃在工作中切削木料越鋒利,但刨刃耐用度不好。還與木料的材質不同有關,當木料很硬時,需要β角大一些,當β′角較小時,刨刃非常不耐用,很容易鈍化。
二是砂輪外圓徑向磨削,如b圖,這種磨削方法能保證切削角β所需要的角度。但這種刃磨有一個主要缺點:磨削區表面的瞬時溫度可高達870℃~1200℃,在這種高溫作用下,刃磨表面30微米~200微米深的范圍內會發生程度不同的退火現象,而導致硬度降低。
三是砂輪端面平面磨削,如c圖,這種磨削方法能保證切削角β所需要的角度。這種刃磨方法不會因砂輪尺寸的變化而影響切削角β的變化。但要求砂輪經常地修正,才能保證刃磨的平直性。
(1)確定切削角度
刨刃的切削角度為38°~42°。角度的大小是根據木料材質的硬度而定,當木料材質較軟時選切削角為38°,當木料硬度高時選42°。切削角小時,切削省力,耐用度小;切削角大時,切削費力,耐用度大。如果工作時以雜活、修理為主,要考慮木料上的沙石、油漆、鐵釘較多且木料比較復雜時刨刃切削角還是選大點為好,以提高刨刃的耐用度和強度。所以,綜合以上因素,切削角選為42°。
(2)刨刃的材質
目前刨刃的材質以高速鋼為主,還有少量的選用碳素工具鋼等。
(3)刨刃的刃磨
目前木器專業企業都是采用木工刨刃專用刃磨機設備進行刃磨。
三、設計方案
目前,木工刨刃刃磨設備刃磨是采用兩種方法刃磨刨刃的。第一種方法是:刨刃是固定在磨刀的刀架子上,調整砂輪磨頭轉軸的角度,進行磨削。此方法可以磨削任意角度,砂輪主體結構復雜,制造成本高。第二種方法是:刨刃是以特定角度固定在刀架子上,砂輪與工作臺相對平行移動。此方法只能磨削一種角度,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筆者設計的夾具是采用第二種方法刃磨刨刃的。
1.夾具結構
結合單位現有平面磨床,依據木工專用刃磨機的原理,設計一款木工刨刃刃磨專用夾具。夾具為梯形結構,兩側分別裝夾刨刃,可分別裝夾刃磨不同規格尺寸的刨刃。這款刃磨機為常用木工刨床的刨刃刃磨機,長度在410毫米以下規格的刨刃機床為常用木工刨床。
2.凹槽尺寸
在兩邊梯形面,分別設有斜槽,兩邊斜槽高度尺寸不相等,斜槽尺寸高度在30毫米、槽深4毫米的用于規格在410*40*4尺寸刨刃的刃磨;斜槽尺寸高度在20毫米、槽深3毫米的用于規格在小于300*30*3尺寸多種刨刃的刃磨。
3.傾斜角度
夾具的傾斜角度是根據刨刃切削角確定的,確定為42°。
4.定位、基準的選擇
根據刨刃形狀,依據夾具的斜面斜槽和刨刃的兩個面基準為定位基準。
四、磨削力及夾緊力的計算
1.磨削力理論公式
磨削力的理論公式對磨削過程做定性分析和大致估算時具有很大作用,但是由于磨削力加工情況的復雜性,迄今為止,還沒有一種可適用于各種磨削條件下的嚴密磨削力理論公式。
現有磨削力計算公式大體上可分為三類:根據因次分析法建立的磨削力計算公式,根據實驗數據建立的磨削力計算公式,根據因次分析和實驗研究結合的方法建立的通用磨削力計算公式。
目前仍然需要依靠實驗測試及在該實驗條件下的經驗公式來進行。為此,筆者這里磨削力的計算是采用1992年北京工業大學提出的一種磨削力實驗公式中系數和指數的新求法。
平面磨削力公式的數學模型為:
Ft=Fp*asp*vys*vzw
最后得平面磨削力公式:
Ft=28282ap0.86*vw0.44*vs-1.066
查表,平面磨削的實驗數據:
ap=0.2mm,vs=30m/s,vw=18m/min
計算結果:Ft=96(N)
此公式磨削力平均相對準確度為:Δ=1.6%,為此,選取磨削力=100(N)。
鑒于目前對磨削加工中的研究已形成許多理論,但仍沒有一種得到理論界公認。而且這些計算出來的數據都只能作為參考,而無法得到準確數據。
為此,對磨削力的大小,筆者還采取參照刃磨機的螺旋夾具力作為參照依據。在此,筆者參考多種型號刃磨機的夾緊裝置,采用類比法,設計此款刃磨機夾具的夾緊力。
2.夾緊力的計算
夾具選用螺旋夾緊機構,特點是:具有良好的自鎖性;多數應用手動夾具中;具有較大的曾力比,夾緊行程不受限制,結構簡單,但夾緊動作較慢。
(1)根據《夾具工程師手冊》單個螺旋夾緊簡單螺旋夾緊機構的類型與夾緊力計算。
螺桿端面為平面接觸的計算公式:
W=■
依據查表:螺釘M10 dz=9.026 tgα=■ α____螺紋升角 T____螺距 t=1.5mm ?漬____螺紋摩擦角 ?漬=6°34′ f=0.1 D=2d P=4.5(N)
得:W=■
=357(N)
夾具上采用四個螺釘夾緊,則總夾緊力為:357*4=1428(N)
(2)根據《機床夾具設計》許用夾緊力為:W=[σ]拉*■,式中d平――螺紋平均直徑;d平≈0.8d(d____螺紋外徑),[σ]____允許拉應力,[σ]=7840N/CM2
得:W許=[σ]拉*■=■*πd2*[σ]拉≈0.5d2[σ]拉=3920(N)
查表:M10――的許用夾緊力W許=3920N
計算數值與查表數值一致,計算結果正確。
單個螺釘夾緊力W=357(N),遠遠小于許用夾緊力。因此,許用夾緊力是安全的。
(3)螺旋壓板夾緊力
■
如上圖,此時產生夾緊力,
根據計算公式:W=■*P
L=40mm l=15mm P=357(N)
W=■*357=134(N)
單個壓板夾緊力為134(N),四個壓板夾緊力為:
134*4=536(N)
五、關于安全系數(K)
關于安全系數通常考慮多方面因素:
通常計算公式:K=K1+K2+K3+K4
K1――基本安全系數,通常K1=1.2~1.5;
K2――加工狀態系數,精加工K2=1.0;
K3――刀具鈍化系數,K3=1.1~1.5;
K4――切削特點系數,連續切削K4=1.0。
K=K1+K2+K3+K4
K=1.2+1.0+1.1+1.0=1.32
磨削力=100(N)
磨削力加上安全系數為:
P=F*K,P=100*1.32=132(N)
經計算夾緊力大于磨削力,夾緊是安全的。
六、磨床工作臺的磁盤吸力
普通矩形電磁吸盤主要規格是長×寬,電磁吸盤的吸力可以達到100。這里電磁吸力遠遠大于磨削力,是安全的。
七、關于夾具左右兩邊斜邊槽尺寸的說明
左邊斜槽深度尺寸為30mm,右邊斜槽深度尺寸為25mm,是分別用于加工不同規格尺寸的刨刃而設定的。可用于多種規格尺寸的加工。
八、關于磨削熱度
磨削時,如果磨削量過大、磨削速度、砂輪硬度、都會使工件表面產生高溫。磨削區域的瞬時高溫(900℃~1500℃)形成零件層組織發生局部變化并在表面的某些部分出現氧化變化。所以要合理選用磨削量、磨削速度、砂輪硬度,正確使用冷卻液,掌控磨削溫度。
[關鍵詞]平面設計元素;室內設計;應用
0.引言
設計元素是平面設計的基礎部分,設計元素可以表現出豐富多彩的形式,并且其包含多種基礎符號。在現代社會快速發展,科技信息進步的過程中,人們可以通過視覺接觸傳達更多的信息,室內設計在滿足人們視覺需求的基礎上,促使人們獲得視覺享受。在視覺感受不斷發生變化的過程中,室內設計的設計風格與設計形式也在發生變化,促使室內設計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滿足人們新的需求。將平設計元素應用于其中就是這項要求具體體現的表現。
1.平面設計與室內設計
從設計的角度來說,平面設計與室內設計本屬設計范疇中不同的部分,筆者對此進行簡要分析。
1.1平面設計
在設計范疇與應用領域逐漸拓寬的過程中,平面設計的定義界限在不斷被延伸。從純理論的角度上來說,平面設計產生的設計作評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專業技術的應用受到高度關注,需要對不同的符號、圖片以及文字進行不同的結合,進而獲得視覺效果,同時也是信息溝通與思想交流的表達方式之一[1]。設計時在設計的過程中將自己內心感情以及創作思想通過多種形式的藝術創造達到藝術的表現力,進而傳達相關信息。現如今平面設計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多,造成平面設計的具體概念進一步模糊化,并且各類設計相關學科之間產生交叉,使得平面設計的相關行為被歸入到平面設計的范圍中。從平面設計的功能來說通過人為的調節可以促使設計效果與期望值相互平衡。
1.2室內設計
室內設計就是對建筑是內部空間環境進行設計。設計時在設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建筑物所處的環境以及實用性能,因而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將建筑美學的專業知識應用于其中,在滿足人們生理與心里需求的基礎上,能夠應用物質材料與藝術技術為人們創造一個功能齊全的空間。但是在室內設計的過程中需要考慮人們的審美需求,從主觀意識對建筑室內空間進行設計。而從文化方面,室內設計是藝術與技術相互結合的成果,并且還體現出設計文化。
2.平面設計的功能
在室內設計的過程中應用平面設計元素,主要是因為平面設計元素可以體現出其一定的功能效果。首先,美化功能。通常情況下,從美學的角度來說,人們對藝術與裝飾結果的評價都是依據平面設計元素所取得的實際效果。這樣一表面性的評價,室內環境設計中,平面設計元素可以通過本身的藝術性來體現[2]。因此,平面設計元素在室內設計中可以體現出美化環境的作用。其次,導向功能。。子平面設計的過程中,環境的導向功能具有重要的影響,環境視覺是平面設計的基本元素。在室內設計中平面設計元素具有導向功能。再次,傳遞信息的功能。平面設計師一種傳達媒體,能夠為人們提供有效的信息,平面設計的根本作用就是傳達信息。在室內孔設計的過程中,平面設計元素具有藝術的獨特性,可以將環境信息傳達給人們。最后,傳遞情感。通過平面設計元素的美化功能,就可以知道室內空間也體現精神含義。通過高質量的室內設計可以為室內環境營造綜合性氛圍,促使人們對空間環境產生強烈的歸屬感與認同感。
3.平面設計元素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
從平面設計發展的歷程可以知道,平面設計元素主要包括了圖形、色彩以及文字。將平面設計元素應用于室內設計中,其實就是對該三種元素的應用。而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怎在利用平面設計的三種元素,促使室內設計達到良好的效果,始終是設計師面臨的難題。
3.1圖形元素的應用
圖形是平面設計的重要組陳部分。在室內設計的過程中,圖形不僅會影響設計效果的體現,還會影響整個設計成果,并且對信息的傳達造成一定影響[3]。在平面設計操作的過程中,圖形并不是簡單、陳述的將含義表達出來,而是將有價值的含義以某種可視化的形式保存下來,同時還需要利用相似性的事物,進而可以表達出多層次、全方位的視覺效果。圖形在平面設計中并不僅僅是形式單一的符號,而是設計師將情感與信息與某種可視化的形式表達出來。相較于文字,圖形表現出一定的具體性。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在圖形認識的基礎上,將相關的信息傳遞給受眾。因此,在室內設計的過程中,圖形的選擇應當與整個設計風格保持一致。室內設計的圖形包括抽象與具體。但是無論采用何種圖形必須打給人們視覺沖擊,給人想象的空間。
3.2色彩元素的應用
就平面設計的作品來說,評價作品的優秀與否與色彩的應用具有緊密聯系。相較于圖形和文字,色彩所傳達的視覺效果更強烈。平面設計種色彩應用的好壞必然會影響設計作品質量的優劣,因此,在室內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需要注意室內空間環境。在對環境進行考量后,通過設計作品將情感傳達給受眾。但是,室內設計的過程中對于色彩的應用海應當集合使用者的傾向與愛好,需要滿足用戶的心理需求。因此,在室內設計色彩選擇的過程中,唯有將建物的空間環境與用戶的實際需喲,才能促使室內設計作品達到令人滿意的狀態。
3.3文字元素的應用
就文字的特殊性而言,文字具有語言信息記錄的功能,同時也是人們情感表達的一種憤方式[4]。在平面設計的過程中,文字通常是設計主題與內容的具體表達,促使設計人員能夠依據設計主題與內容進行設計,這樣就能夠保證設計的視覺效果更清晰、更完整。在室內設計中文字元素是一種較為重要的信息傳遞載體,可以在室內設計中采用多種形式對文字進行應用,并且還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但是從文字的本性來看,室內設計中的文字主要有可讀性與不可讀性兩種形式。可讀性的文字就是字面的具體意思表達形式,而不可讀文字形式則可以理解為文字圖形,在設計中能夠展示出個性與視覺沖擊力,進而能夠在室內設計中表現出藝術性與趣味性。室內設計的文字元素應用,在其中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促使室內設計的成果更能夠達到令人滿意結果。
4.結語
總而言之,平面設計元素現代社會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應用的領域越來越多。平面設計作為設計中的一種,在其設計的過程中應用各種元素,能夠促使平面設計在滿足用戶生理與心理需求的基礎上,達到更好地設計效果。
[參考文獻]
[1]北方.流行先知――2015科隆國際家具展和國際室內設計展時訊[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0,8(13):46-47.
[2]歐寧.獨立時代的回響――英國六十年代以來獨立平面設計展[J].大美術,2011,11(02):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