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16 10:36:04
序論:在您撰寫農村生態養殖前景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畜牧養殖;生態環境;破壞;防治
近年來畜牧養殖業趨向于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方向發展,使地區環境壓力逐漸增大,不可避免的污染了周圍環境,破壞了生態平衡。由于畜牧養殖人員大多缺乏環保意識,加之政府管理力度不夠,導致污染日益嚴重,畜牧養殖已成為我國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減少、治理畜牧養殖業帶來的污染。
一、畜牧養殖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
1.水污染
在畜禽排出的糞尿中含有高濃度的有機物、病原微生物、重金屬、氮、磷等,一般情況下,養殖人員不會對其進行凈化處理,經過雨水和人工沖刷作用,畜禽糞尿會流入周圍河流、池塘、湖泊等水域以及滲入到地下水中。其中大量有機物的存在讓水體失去自凈能力,導致水質惡化,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機物促進水生生物快速生長蔓延,引起水體富營養化,當溶氧被耗盡時,水中生物大量死亡,水會發臭發黑,同時病原微生物以水為傳播媒介,導致疾病大肆擴散,嚴重影響了人畜飲水和健康。
2.土壤污染
未經無害化處理的畜禽糞污進入土壤時,微生物會對有機物進行分解,其中一部分會被植物吸收利用,一部分用于改良或凈化土壤。一旦進入的糞污超過土壤自身的凈化范圍,就會造成有機物的不完全降解或厭氧發酵,從而產生亞硝酸鹽等有害的惡臭物質,最終導致土壤成分發生變化,改變性狀,使土壤失去原有的功能。此外,隨糞污進入土壤的微生物、銅、鐵等大量物質,會引起土壤相應物質比例失調,造成土壤自身結構的改變或破壞,同時對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和動物的健康也是不利的。
3.大氣污染
一方面是養殖場排出的粉塵中可能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會經空氣傳播擴散到周圍環境中,使污染范圍擴大,危害性增強,進而嚴重威脅人類和動物的健康;另一方面是畜禽不能完全消化飼料時,尤其是蛋白質類飼料,剩余的養分會經糞便排出體外,經國一系列發酵作用,產生氨、硫化氫、甲胺等帶有惡臭味的有毒氣體,致使大量蚊蠅滋生,污染了空氣環境和人類居住環境,還會影響畜禽的生產質量。
二、畜牧養殖污染環境的主要原因
1.畜牧養殖業規模壯大,地點選擇不當
近年來的畜牧養殖業迅速發展,規模較大,而且比較集中,在管理方式上也趨向于機械化、專業化,畜禽糞便轉向液態,造成污水大量增加,另外由于對畜產品需求量增大,為方便運輸,養殖地點一般選擇市郊,加上種植業的減少,導致畜禽糞尿不能及時用于農田,日積月累,使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
2.濫用化肥
相對糞尿等有機肥,化肥價格較低,加上缺乏相應的糞尿處理設備,導致糞尿使用日益減少,造成積壓,而化肥的過度使用嚴重污染了土壤,引起水體富營養化,加劇溫室效應,破壞了生態平衡。
3.家禽業的不當養殖和管理
家禽感染病原體的幾率較大,而且病癥復雜異變,加上小規模養殖戶較分散,多分布民宅附近,糞污亂排亂放,對畜禽的正常生產和人類健康造成了嚴重威脅。還有在水禽飼養方面依然沿用落后的倚塘方式,因此含有藥物和病原體的糞便直接進入魚塘,大大威脅著水產養殖的質量,甚至危及人類健康。
4.奶牛產業和養豬場廢棄物、污水和糞尿的大量堆積
奶牛在養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糞污、飼料殘渣、墊料等廢棄物,另外在大規模的現代養豬場中,不斷的產生、積累污水和糞尿,這已成為很多城市郊區的主要污染源。
三、防治畜牧養殖破壞生態環境的措施
1.加大執法和宣傳力度,提高人們環保意識
國家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對動物排泄的處理問題等作出明確規定,使畜牧養殖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加大執法力度,同時向畜禽養殖者普及《畜牧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畜牧養殖業污染排放標準》等法律法規,大力宣傳畜牧養殖造成的環境污染及其嚴重危害,提高其環保意識和管理水平,依法辦事。
2.科學生產、使用飼料,提高其利用率
飼料生產廠家應經濟、環保兩手抓,嚴格按照相關標準使用添加劑,生產合格的飼料。畜禽養殖戶要以科學的方法配制飼料,在保證畜禽基本營養需要的基礎上,盡量降低蛋白質的使用量,同時添加適量的礦物質、酶制劑等提高飼料利用率,以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
3.科學、合理的選擇養殖地址
在選擇養殖基地時,應在保護環境的基本原則下,合理布局,選擇利于生產、管理的地點。如養殖場周圍要有大量的田地、苗圃、果園等,以充分利用畜禽糞尿,減少環境污染,在水源條件優越、交通便利的情況下,地址應遠離城鎮、風景區等人員密集的地方。
4.建立生態畜牧業
利用現代技術,以生態經濟學和生態學為原理,結合動植物和微生物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實現整個過程中沒有污染和廢物的產生,這就是生態養殖,即畜禽排出的糞尿通過生物發酵作用后生成沼氣,將過程中產生的沼液和沼渣施入田地,或用于池塘養魚,實現了畜牧業的良性循環。
適合農村養殖的項目
1、貴妃雞養殖
貴妃雞與普通雞不同,其價值比普通雞稍高。貴妃雞外表各異,以三冠、五趾、黑白花羽為其最典型的特征,顯得十分美麗,因此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貴妃雞飼養90日齡就可上市售賣,養殖500只的成本在8000元左右,重量在3~4斤左右。售價達到每只100元左右,純利潤每只70元,一年收入真不可少。養殖2千只,一年賺10萬元沒問題。
2、甲魚養殖
甲魚是十分常見的一道菜了,也有很多人覺得甲魚是十分珍貴的,現在幾乎各地許多地方都在養殖甲魚,因為在很多宴會中,尤其是農村的宴會上甲魚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證明這很有價值,其實甲魚不僅是餐桌上的美食,也是用途廣泛的滋補藥和中藥材料。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能力也逐漸增強。
養殖一畝秧苗重量以0.5斤為例,可養2000只,成本2萬元左右,一年重量1.5斤/只左右,這個價格可捕魚,目前甲魚售賣價格約32元左右。
因此,一只一斤半的甲魚能賣48元左右。2000只能銷售96000元,除去養殖成本,利潤只能賺7-8萬元,當然如果是投喂顆粒飼料就沒有這么高的利潤了。
3、野兔
農村致富小項目有哪些?野兔肉蛋白質比瘦豬肉高出50%,比羊肉高出一倍,脂肪僅為豬肉的1/16、羊肉的1/7,膽固醇含量為豬肉的1/3、雞鴨肉的2/3,因此深受市場寵幸,特別是在南方市場,農村養殖致富項目野兔現60-70元/只仍供不應求,且現國內的飼養遠遠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4、養鴿業
養肉鴿的成本大大低于肉用雞。肉鴿飼養簡單、投資少、成本低、用糧少、見效快、經濟效益高,是有發展前途的養殖業,也是快速致富的好項目,適合國營農、林、牧場和專業戶飼養。
5、肉犬養殖
狗對大家來說很常見,不僅是人的靈魂,也是人的朋友。然而,肉犬就與寵物看家犬不同了,犬肉不僅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且有補腎、壯陽等藥用價值。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犬養殖前景更加廣闊。飼養肉犬是目前較為普遍的養殖行業,不僅是成本低的養殖項目,利潤也很高,利潤主要取決于肉犬的生長速度、肉犬的市場價格、飼料成本等因素。
養殖200只的話,成本大約2萬元左右,養到40斤左右的樣子,就可以上市了。近年來,各地肉犬的需求量大幅增加,而且價格也有所上升的,特別是廣東、廣西等地價格都達到了15元/斤,一只狗能賣600元左右,200只的話就是120000元,除去成本,利潤在10000元以上的養殖項目。
肉犬養殖市場前景廣闊,利潤空間大,培育良好,賺錢非常容易。當然犬類一直被稱為人類最好的朋友,有的人對于吃狗本來就心里抗拒的狠,還是要結合自身情況決定!
6、奶牛
如果具備飼養條件,可以放心發展。奶牛是我國目前發展潛力較大的畜種。就畜種生產力水平來看,奶牛是飼養報酬較高的畜種,其飼料轉化率居畜禽之首,是目前發展前景廣闊的致富門路。
7、生態養豬
生態養豬,這種養豬模式主要適宜于300~1000頭左右的適度規模生豬養殖場、養殖大戶及養殖小區。是中科院博士周傳社和他的幾位師兄、師弟,共同研發了一種全新的生態養豬模式:利用生物發酵原理處理糞尿,從而解決農村糞污隨意排放引起的環境污染問題。
7、土種雞
一、項目建設背景
在縣委組織部對大學生村官扎根基層,創新創業的不斷引導與鼓勵下,在鎮黨委的正確領導和悉心指導下,龍港鎮大學生村官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結合當地實情,引導廣大農民積極創業增收,創建斑嘴野鴨生態養殖中心。
二、項目經濟及社會必要性評價
鳳江村是個傳統的農業村,富余勞動力較多。由于種植業收益率低及鳳江村特殊的地理位置所限(易漲水,經常遭受臺風侵襲),導致大量勞動力外出務工,如何在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時期,破解這一瓶頸,增加農民收入,成為擺在當前的一道難題。
鳳江村群眾有養殖的傳統習慣,養殖積極性高,但由于品種單一、生產原始、技術落后,且防疫工作不到位,導致成活率低甚至造成魚鴨的大批死亡,給養殖戶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嚴重打擊了農民的養殖積極性。此外較小的養殖規模沒有給養殖戶帶來應有的經濟效益,因此讓農民真正做到養殖增收,解決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問題,是農村養殖的緊迫課題。
三、市場需求分析及預測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綠色野味食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追捧。經過人工喂養結合野外放飛的野鴨,能很好保持純正野性。其肉質細嫩,脂肪少,野味濃郁,并以其低膽固醇,低熱量、瘦肉率高、蛋白質和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含量高等特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在我縣綠色野味品種少之又少,市場需求空間巨大,千家萬戶的餐桌、賓館、酒店等到處都是施展魅力的地方。野生水禽養殖產業孕育著巨大的商機,隨著人民對食品安全及健康問題越來越重視,對于生態野味消費需求量將會逐年快速上升,后市一路看好。
經調研,我們認為根據鳳江村區域位置及市場特點,結合龍港城區的消費水平,非常適宜在此地開展斑嘴野鴨生態養殖。由于本縣鮮有人進行斑嘴野鴨養殖,市面上極少量斑嘴野鴨皆由外地運入,僅見于個別高檔酒店,運輸費用占產品成本很大部分,造成該產品價格居高不下,極大限制了普通消費者對斑嘴野鴨的消費需求。因此,我們認為高品質的野味養殖業在我縣具有很大發展潛力和前景。
四、項目建設內容及規模
1、養殖規模與方法
蒼南縣福利蛋鴨養殖場由殘疾人創辦,是全縣規模較大的蛋鴨養殖基地。自2006年創辦以來,在各級領導的關懷支持下,合作社得到較好發展。現養殖場共有水域面積約4畝,雜地面積約3畝,養殖場面積較小,因此需要發展立體生態養殖業,充分發揮有限的土地資源創造最大經濟效益。去年底大學生村官到該養殖場做完調研后認為蛋鴨養殖市場飽和度高,附加值低,建議該社可利用多年的養鴨經驗,合作發展斑嘴野鴨生態養殖。斑嘴野鴨抗病能力強,味道純正,營養價值高。該品種野鴨養殖在我縣尚屬空白領域,市場需求量大,附加值高,增收明顯,前景廣闊。若市場銷路能夠打開,可擴大生產規模,進行野鴨及鴨蛋深加工處理,帶動本村及臨近村農戶發展相關生態養殖業、禽畜加工業,共同致富。
所謂生態養殖主要是用谷物、玉米、豆類和黑麥草作為主食喂養野鴨,河道放養經濟魚蝦類。野鴨吃剩食物可掃入河道作為魚食,小部分鴨糞可滋養水生浮游生物供給魚蝦食用,大量節省魚蝦飼料。競爭力弱的小魚小蝦還可以成為輔食供放飛野鴨時它們自主覓食之用,增加鴨子野性。大部分鴨糞還田用作黑麥草肥料或作為鄰近番茄、柑橘等經濟作物肥料。副產品野鴨蛋可直接供應市場或供應食品加工廠進行深加工。野鴨毛亦可銷往附近羽絨被服廠。相信依靠科學養殖和精心管理,野鴨生態養殖一定大有發展前景。
現在養殖場已經著手擴建原鴨舍。5月底引進種苗1500羽進行試養,加蓋室內飛棚。先在網棚內飼養,等技術成熟再進行放飛養殖。
2、 具體建設內容
(1)養殖棚舍建設
初步建設鴨舍3棟,雛苗舍1棟,加蓋室內飛棚,河道修整及清淤,第一期投資6萬元。
(2)種苗及食物費用
(3)其它費用
防疫費0.5萬元/年,保險費0.5萬元/年,河道及場地租賃費1萬/年,交通、通訊、技術培訓費等1.7萬。明年準備建造一座孵化廠約8萬元,這樣能大幅減少種苗成本。
以上幾項共需資金61.5萬元。
五、項目投資效益分析
六、項目實施的組織管理
該生態養殖項目由大學生村官與養殖場合作實施,鎮科委負責政策指導。項目負責人溫從回,畢業于華北科技學院的優秀學生,負責抓好養殖場配套設施建設和銷售管理工作。養殖場創辦人陳志光負責日常飼養及防病防災工作。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原生態養殖;生豬
中圖分類號:S8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0)-06-0181-1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飲食文化的追求也越來越高。如今,人們不但能吃飽,還會考慮怎樣才能吃好――怎樣吃才能吃出營養,吃出健康。大多數人的飲食離不開豬肉,豬肉也漸漸成為了人們飯桌上的主菜。當飼料豬肉(指生長激素等有害物質含量超標的豬肉)、死豬肉、病豬肉、母豬肉、注水豬肉等問題豬肉充斥豬肉市場的今天,廣大消費者更加期待能夠吃上放心的豬肉。
1 生豬養殖現狀分析
無論是養殖場還是個體養殖戶,生豬養殖均采用飼料喂養。飼料喂養不僅省時省力省事,還能增加收益。正因為利益的驅使讓飼料喂養成為了一種養殖生豬的習慣。由于我國市場上生豬飼料的品質良莠不齊,一些不法生豬飼料生產廠家在生豬飼料中摻入了大量的有害的物質,如生長激素等等。吃問題生豬飼料出欄的生豬肉一旦流入豬肉市場,最終被消費者分食掉,這些被生產激素等有害物質污染的豬肉對人體的健康是有害的。
2 豬肉市場現狀分析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豬肉已成為人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菜。正因如此,豬肉市場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幾乎占據了整個菜市場的半壁江山。然而,豬肉市場的現狀不容樂觀,豬肉市場的豬肉品質良莠不齊。豬肉在市場上分了許多等級,不同等級的豬肉價格也不一樣。大部分老百姓和飯店等贏利場所會選擇購買比較便宜的豬肉。豬肉價格便宜肯定是有原因的,要么是飼料豬肉,要么是死豬肉,要么是病豬肉,要么是母豬肉,要么是注水豬肉。而這些問題豬肉流入了豬肉市場,悄無聲息地危害著人們的身體健康。
3 豬肉存在的問題分析
豬肉的種類繁多,而消費者辨別豬肉的能力有限,加上經濟的原因,問題豬肉存在較大的市場。豬肉存在的問題有:第一,由于食用無良生豬飼料出欄的生豬,豬肉內生長激素等有害物質的含量超標,此類豬肉食之味淡,不香;第二、死豬肉、病豬肉、母豬肉等問題豬肉被無良商販投機鉆營引入豬肉市場,此類豬肉食之異味,質地堅硬,難以嚼爛。第三,注水豬肉。有些不良商販在生豬宰殺前強行灌入大量的水分,以增加豬肉的含水量,賺取更高的利潤。
4 原生態生豬養殖存在的問題
4.1 時間長,成本高
原生態養殖放棄使用生豬飼料喂養生豬,取而代之的是糧食、紅薯、野菜等豬食,由于沒有生長激素的刺激,生豬的生長會放緩,出欄時間會延長,養殖戶的收益會下降,從而提高了生豬的養殖成本。
4.2 沒有價格優勢
如果原生態豬肉與問題豬肉不加以區分對待,那么原生態豬肉就沒有價格優勢,受傷的會是原生態生豬養殖戶,最終導致原生態養殖的養殖戶越來越少。
4.3 豬肉市場魚龍混雜
如果沒有規范的豬肉市場管理機制,原生態養殖就難以立足。飼料豬肉、死豬肉、病豬肉、母豬肉、注水豬肉等問題豬肉的價格便宜,肯定會擠兌原生態豬肉的市場,結果導致原生態豬肉沒有了立足的空間而退出市場。
4.4 消費心理影響
同樣是豬肉,如果存在三種價格,分別為30元/公斤的原生態豬肉、20元/公斤的飼料豬肉、16元/公斤的問題豬肉,50%的消費者會選擇中間價位的豬肉,即20元/公斤的飼料豬肉。40%的消費者會選擇低價位的豬肉,即16元/公斤的問題豬肉。而剩下的10%才會選擇上等的豬肉,即30元/公斤的原生態豬肉。造成消費者如此選擇的原因有三:第一,缺乏豬肉的辨別能力,反正都是豬肉,表面上難以看出好歹。第二,經濟因素,畢竟家庭富裕的占少數。第三,折衷心理。既不買最好的豬肉,也不買最差的豬肉。
5 原生態生豬養殖問題的解決措施
5.1 倡導原生態生豬養殖
首先,要減少使用生豬飼料喂養或者不用生豬飼料喂養。其次,倡導使用糧食、紅薯、野菜等天然豬食喂養。最后,嚴禁生產問題生豬飼料。
5.2 政府保護價收購原生態生豬
國家對糧食實行保護價收購,以保障農民的收益。同樣,政府也可以保護價收購原生態生豬,以規避養殖風險。適當提高原生態生豬的收購價格,保障原生態生豬養殖戶的收益,提高原生態生豬養殖戶的積極性,擴大原生態生豬養殖規模。
5.3 政府職能部門應抵制問題豬肉流入市場
首先,要有檢測問題豬肉的質量體系。其次,要有嚴格的豬肉市場準入制度。最后,執法要嚴,對問題豬肉一票否決,決不手軟。
5.4 消費者拒絕為問題豬肉買單
首先,消費者要提高問題豬肉的辨別能力。其次,不要貪圖便宜購買問題豬肉。最后,要到正規的市場購買豬肉。
6 原生態生豬的養殖前景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豬肉品質的要求也會不斷提高。原生態豬肉可以說是不含任何有害物質的“綠色食品”,以后肯定會成為消費的主流,深受消費者的喜愛。隨著原生態豬肉需求量的增加,原生態養殖的規模會迅速擴大,原生態養殖的前景無限美好,原生態養殖大有可為。
常言道:“病從口入”。豬肉雖然是我們飲食中的一個小細節,但也馬虎不得。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呼喚原生態養殖,不僅能讓人們吃上放心的豬肉,而且還能讓原生態生豬養殖戶走上致富的道路。原生態養殖,人們的期待。原生態養殖,養殖的希望。原生態養殖,明天的主流。
參考文獻
[1]張聞驥.論生產二分之一塊紅磚的嘗試[J].吉林農業, 2010,(4).
一、項目建設背景
在縣委組織部對大學生村官扎根基層,創新創業的不斷引導與鼓勵下,在鎮黨委的正確領導和悉心指導下,龍港鎮大學生村官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結合當地實情,引導廣大農民積極創業增收,創建斑嘴野鴨生態養殖中心。
二、項目經濟及社會必要性評價
鳳江村是個傳統的農業村,富余勞動力較多。由于種植業收益率低及鳳江村特殊的地理位置所限(易漲水,經常遭受臺風侵襲),導致大量勞動力外出務工,如何在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時期,破解這一瓶頸,增加農民收入,成為擺在當前的一道難題。
鳳江村群眾有養殖的傳統習慣,養殖積極性高,但由于品種單一、生產原始、技術落后,且防疫工作不到位,導致成活率低甚至造成魚鴨的大批死亡,給養殖戶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嚴重打擊了農民的養殖積極性。此外較小的養殖規模沒有給養殖戶帶來應有的經濟效益,因此讓農民真正做到養殖增收,解決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問題,是農村養殖的緊迫課題。
三、市場需求分析及預測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綠色野味食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追捧。經過人工喂養結合野外放飛的野鴨,能很好保持純正野性。其肉質細嫩,脂肪少,野味濃郁,并以其低膽固醇,低熱量、瘦肉率高、蛋白質和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含量高等特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在我縣綠色野味品種少之又少,市場需求空間巨大,千家萬戶的餐桌、賓館、酒店等到處都是施展魅力的地方。野生水禽養殖產業孕育著巨大的商機,隨著人民對食品安全及健康問題越來越重視,對于生態野味消費需求量將會逐年快速上升,后市一路看好。
經調研,我們認為根據鳳江村區域位置及市場特點,結合龍港城區的消費水平,非常適宜在此地開展斑嘴野鴨生態養殖。由于本縣鮮有人進行斑嘴野鴨養殖,市面上極少量斑嘴野鴨皆由外地運入,僅見于個別高檔酒店,運輸費用占產品成本很大部分,造成該產品價格居高不下,極大限制了普通消費者對斑嘴野鴨的消費需求。因此,我們認為高品質的野味養殖業在我縣具有很大發展潛力和前景。
四、項目建設內容及規模
1、養殖規模與方法
蒼南縣福利蛋鴨養殖場由殘疾人創辦,是全縣規模較大的蛋鴨養殖基地。自2006年創辦以來,在各級領導的關懷支持下,合作社得到較好發展。現養殖場共有水域面積約4畝,雜地面積約3畝,養殖場面積較小,因此需要發展立體生態養殖業,充分發揮有限的土地資源創造最大經濟效益。去年底大學生村官到該養殖場做完調研后認為蛋鴨養殖市場飽和度高,附加值低,建議該社可利用多年的養鴨經驗,合作發展斑嘴野鴨生態養殖。斑嘴野鴨抗病能力強,味道純正,營養價值高。該品種野鴨養殖在我縣尚屬空白領域,市場需求量大,附加值高,增收明顯,前景廣闊。若市場銷路能夠打開,可擴大生產規模,進行野鴨及鴨蛋深加工處理,帶動本村及臨近村農戶發展相關生態養殖業、禽畜加工業,共同致富。
所謂生態養殖主要是用谷物、玉米、豆類和黑麥草作為主食喂養野鴨,河道放養經濟魚蝦類。野鴨吃剩食物可掃入河道作為魚食,小部分鴨糞可滋養水生浮游生物供給魚蝦食用,大量節省魚蝦飼料。競爭力弱的小魚小蝦還可以成為輔食供放飛野鴨時它們自主覓食之用,增加鴨子野性。大部分鴨糞還田用作黑麥草肥料或作為鄰近番茄、柑橘等經濟作物肥料。副產品野鴨蛋可直接供應市場或供應食品加工廠進行深加工。野鴨毛亦可銷往附近羽絨被服廠。相信依靠科學養殖和精心管理,野鴨生態養殖一定大有發展前景。
現在養殖場已經著手擴建原鴨舍。5月底引進種苗1500羽進行試養,加蓋室內飛棚。先在網棚內飼養,等技術成熟再進行放飛養殖。
2、 具體建設內容
(1)養殖棚舍建設
初步建設鴨舍3棟,雛苗舍1棟,加蓋室內飛棚,河道修整及清淤,第一期投資6萬元。
(2)種苗及食物費用
第一年引進三期共9500羽種苗19萬元,人員管理費(3人)一年4.8萬元,野鴨食物及魚蝦苗成本20萬。
(3)其它費用
防疫費0.5萬元/年,保險費0.5萬元/年,河道及場地租賃費1萬/年,交通、通訊、技術培訓費等1.7萬。明年準備建造一座孵化廠約8萬元,這樣能大幅減少種苗成本。
以上幾項共需資金61.5萬元。
五、項目投資效益分析
該品種野鴨飼養90-120天左右可上市,據目前市場價,每只可賣80-120元,每天食物和管理費用約為0.3元/只。一年能養3批,每批4000 只,一年能養12000只,初步計算純利在40-50萬元左右。如果市場反應良好,養殖經驗成熟,準備在明年擴大養殖規模并向鄰近農戶尤其是低收入農戶推廣經驗,大量供應市場,走共同致富之路。
六、項目實施的組織管理
該生態養殖項目由大學生村官與養殖場合作實施,鎮科委負責政策指導。項目負責人溫從回,畢業于華北科技學院的優秀學生,負責抓好養殖場配套設施建設和銷售管理工作。養殖場創辦人陳志光負責日常飼養及防病防災工作。
農村可再生能源包括沼氣、太陽能、風力發電、微小水電、生物質能這幾個方面,均屬于潔凈的、無污染的、可再生的能源,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大力發展農村新能源,利用新型轉換技術,開發新型燃燒設備,減少煤炭等常規化石能源的消耗,不僅可以解決農民生活用能問題、清潔農村衛生、保護生態環境,還能降低能源消耗,減少污染排放,構筑農業農村節能減排的重要平臺,成為發展清潔循環能源,建設低碳鄉村的重要環節。對促進全縣特色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推動農村沼氣深入發展
要進一步把沼氣發展置于農業農村經濟和新農村建設全局中統籌考慮,促進沼氣產業與養殖業、種植業良性循環發展。重點圍繞提高沼氣使用的覆蓋率,積極推動“三個轉變”。
1、推動農村沼氣由單純解決農戶生活燃料向綜合利用轉變。
按照《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發展規劃》,縣委、縣政府提出了鞏固壯大大樹楊梅、鮮食葡萄等優勢產業,打造具備旅游觀光條件的規范化綠色食品園等重要舉措。農村沼氣建設應結合我縣實際,圍繞區域經濟發展,以發展生態農業為核心,試點發展沼肥利用專業公司,以規模化、品牌化為導向,通過推廣以沼氣為紐帶的“豬-沼-果(菜、糧)”等生態農業模式,形成上聯養殖業、下聯種植業的循環農業新格局,促進高效生態農業發展,做好農家樂旅游的深度開發,規劃建設農家樂村寨,豐富文化內涵,展現農趣民俗,突出飲食特色,以農事體驗為載體,提升農家樂的檔次和品位。帶動生態旅游等其它行業發展,形成生態經濟帶動新農村建設的新路子。
2、推動單戶農村沼氣池向集中式沼氣工程轉變。
近年來,農村出現了大量外出務工、農戶家庭養殖減少甚至不養殖等新情況,在一些壩區和農戶較集中的地方,沼氣建設用地較為緊張,在城鎮周邊地區養殖業逐步走向集約化發展。要針對這些情況,積極開展聯戶集中沼氣建設和秸稈沼氣試點示范,提高沼氣使用覆蓋率,有效解決由于農戶家庭養殖減少或外出務工帶來的沼氣池閑置問題。同時,順應養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的趨勢,結合生豬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無公害禽蛋生產基地建設、牛羊基地建設和特色養殖基地建設等項目,完善集中畜禽養殖的管理制度。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加快提升規模畜禽養殖場的工藝水平,并確保其配備廢水處理設施,積極推廣大中型沼氣工程,解決好養殖糞便污染問題,以統一建池、集中供氣、綜合利用的建設模式,把養殖場沼氣工程建成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公益設施,以發展農業循環為指導,將養殖業、沼氣工程和周邊的農田、魚塘等進行統一籌劃、系統安排,在為畜禽場或周邊居民提供清潔燃料的同時,開展沼液、沼渣綜合利用,發展生態農業,帶動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使養殖場糞污達標排放,實現畜禽糞便的資源化利用和環境治理雙重目標。
3、推動由重視建設數量向建管并重轉變。
目前,我縣農村后續服務體系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不斷探索農村沼氣建設后續服務管理機制,建立和完善農村能源服務網絡,為用戶提供優質服務,確保農村能源工程安全生產和長期高效。一方面,抓住國家和省政府加強對農村能源服務體系建設政策扶持機遇,進一步健全服務網絡,重點加強對鄉鎮一級服務站的建設。另一方面,積極探索服務體系保障機制,借鑒農業技術推廣站模式,爭取解決鄉鎮一級網點負責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大力興辦能源服務實體,逐步做到立足能源搞經營,搞好經營促服務。
二、大力發展農村太陽能利用
富民縣太陽能資源豐富,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在農村推廣利用太陽能,可以有效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使用熱水問題,每戶農戶一年可節約薪柴1t左右,提升生態效益,促進農民增收,還可減排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1t,促進農村節能減排。應積極完善對農村太陽能推廣應用的財政補助政策,以農村太陽能家電下鄉為契機,加快推進太陽能熱水器下鄉,促進低碳經濟建設,帶動太陽能產業快速發展,同時,積極開展重要農林經濟作物太陽能干燥項目及太陽能公共浴室工程等可再生能源節能建筑和太陽能路燈等新農村亮化工程試點示范。
三、強化農村生產生活節能技術推廣
農村生活節能應進一步強化省柴節煤灶的推廣力度,提高農村改灶補助和技術標準,加快省柴節煤爐灶升級換代,提高成型商品爐灶的使用比例,大力推廣高效低排放成型爐灶,生產上積極開展磚瓦窯、炒茶灶、烤煙房等加工設備的節能改造。加快農村地區可再生能源建筑節能的應用,面向經濟較發達地區的農村居民住宅以及學校、衛生院等公共建筑,實施太陽能建筑一體化、被動式太陽房和淺層地源熱泵等示范工程。
關鍵詞:稻田養魚;新品種;甌江彩鯉
中圖分類號: S965.116;S511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ki.jlny.2016.23.064
1甌江彩鯉簡介
1.1品種來源
甌江彩鯉俗稱“田魚”,是浙江甌江流域的地方性養殖品種。
浙江省龍泉市國家級甌江彩鯉原種場是浙江省甌江彩鯉原種生產定點單位。
浙江省龍泉市國家級甌江彩鯉原種場與上海海洋大學聯合進行了甌江彩鯉的提純選育工程,使得甌江彩鯉這一優良中國原種得以發揚。
1.2特征特性
甌江彩鯉具有相當高的營養價值、食用價值、藥用價值和觀賞價值,并且適宜養殖。
營養價值:甌江彩鯉的肌肉中蛋白質含量是18.04%,脂肪是2.37%(鮮重比),肌肉中含有17種氨基酸,人體必需的9種氨基酸,如甘氨酸、谷氨酸、天門冬氨酸及丙氨酸等含量較高,也含有一定量的鈣、鋅、鐵、硒等礦物元素,而鋅的含量高于一般的淡水魚類。為此,甌江彩鯉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食用魚類,宜推廣養殖和加工。
食用價值:甌江彩鯉肉質細嫩、營養豐富、鱗片柔軟還可食用。
藥用價值:甌江彩鯉還屬藥用魚類,其肉有利尿、消腫等藥效。
觀賞價值:甌江彩鯉體色艷麗,有全紅、粉玉、大花、麻花、粉玉花等體色,是我國鯉科魚類中極為罕見的品種,兼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在國內外休閑漁業迅猛發展的今天,是新形式下的極好機遇,其前景十分廣闊。
養殖特性:生長快、抗逆性強、耐粗食。是食用魚養殖的一個極好品種。
2稻田養殖甌江彩鯉的優勢
2.1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甌江彩鯉品種優良,且集食用價值、藥用價值、觀賞價值于一身,且易養殖,是池塘養殖、稻田養殖等的優良品種。目前,吉林省的市場供不應求,發展空間大,前景廣闊。
2.2生態效益
水稻的整個生產過程,為甌江彩鯉提供了生長所需要的自然生態環境,魚類食用稻田的敵害昆蟲和稻田中的雜草,減少了農藥的使用,燈光誘蟲在稻田養殖中,吉林省很普遍,提供了魚的餌料,避免了疾病發生,一舉兩得,不用化肥和漁藥,保證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提供的是綠色、無污染的農產品和水產品。同時,魚類的代謝物可以為水稻的生長提供肥料,不僅減少了化肥的使用,減少了成本,同時,保護了土壤,環境友好,使得農業得到可持續發展。稻田養魚中,眾多環節的兼容性、相適性為種養結合提供了良好的、得天獨厚的條件。這種生態養殖,稻谷不減產,質量更優異,同時又增加了甌江彩鯉的產量,最大程度利用土地資源,改變稻田單一栽培的歷史,促進了生態和經濟兩個良性循環。
3吉林省稻田養殖甌江彩鯉情況
吉林農業大學夏艷潔教授主持的吉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項目“北方寒冷地區稻田養蟹技術研究與示范”,其中的研究內容為稻田甌江彩鯉養殖,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2015年在吉林省的稻田中進行甌江彩鯉的養殖試驗研究,項目組投放的當年甌江彩鯉夏花魚苗,9月28日進行生長測量,平均尾重123.1克,最大尾重達154克,稻田畝產甌江彩鯉為15.3公斤。
在本項目的研究中,項目組使用微生態制劑,用于水體的調控、凈化水質,能產生生物效應或生態效應,也可以用于調整或維持動物腸道內微生態平衡,達到防治疾病、提供健康水源和促進生長的目的。尤其是采用稻田外大溝渠取代環溝的方式進行養魚,其溝渠淤泥厚,水質不良,水中氧氣低、氨氮和亞硝酸鹽高等情況直接影響河蟹的生長、攝食及生存。項目組用微生態制劑改善水質、預防疾病,效果明顯。
另外,稻田水的透明度在25~30厘米以上為宜,pH值7~8,水溫20℃~30℃,溶氧5毫克/升以上為好;換水時,可采取邊排邊灌的方法。一般換水服從于水稻的需要,魚生長要求池水溶氧充足,水質清新,為達到這個要求,要堅持定期換水。每次換水1/5~1/4;如水位過淺要及時加水,水質過濃要換新鮮水。換水時間通常宜選在上午10~11時,換水時要注意:水溫差不超過3℃,并防止急水沖灌,干擾魚的正常生活。如果稻田確需放水烤田,也只能把水位降至畦面位置,并只能分次輕烤田。烤田結束隨即將水加至原來的水位;做到“一巡”、“三防”、“四察”。巡即是早晚要巡田;三防即是防敵害、防污水、防偷盜;四察即是一察防逃設施有無破損,發現問題及時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