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火爐城市"重慶市極端溫度與心腦血管疾病死亡之間的關系及其時間規律。方法收集重慶市2011-2013年心腦血管疾病死亡數據及氣象、環保等數據,控制空氣污染、時間長期和短期趨勢等混雜因素,采用分布滯后非線性模型(DLNM)分析極端溫度對心腦血管疾病死亡影響的滯后效應和累積效應。結果對于腦血管病死亡,高溫的影響在當天最大(RR=1.66, 95%CI:1.19-2.33)、持續2 d;低溫的影響滯后4 d、持續12 d,最大RR值出現在第6天(lag 6)為1.22(95%CI:1.06-1.41)。對于缺血性心臟病死亡,高溫的影響在當天最大(RR=1.88,95%CI:1.12-3.15)、持續7 d;低溫的影響滯后1 d、持續27 d,其最大RR值出現在第2天(lag 2)為2.05(95%CI:1.32-3.20)。極端高溫(34℃)對腦血管病和缺血性心臟病死亡的累積風險分別為2.08 (95%CI:1.49-2.90)和2.63 (95%CI:1.27-5.42),極端低溫(2℃)對兩者的累積效應分別為4.61 (95%CI:1.85-11.5)和120 (95%CI:3.72-463)。結論極端高溫和低溫對兩種疾病死亡的滯后效應不同;極端低溫的累積效應高于極端高溫,尤其是對缺血性心臟病死亡的影響。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環境衛生學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綜述、編譯、簡訊等。于1974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