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異質預期視角下,提出匯率溝通影響機構交易者匯率預期形成過程的可能機制,并應用彭博的人民幣匯率預期數據,采用變系數面板模型和ARDL模型考察了匯率溝通對預期水平值及異質性的作用效應,同時比較了央行匯率溝通與直接干預的作用效果。結果表明,匯率溝通對超過50%的機構預期存在顯著、合意的政策效應;而直接干預對不同預測區間的匯率預期存在非對稱效應。進一步,包含預期異質性、匯率溝通頻次和干預規模等變量的ARDL模型的實證結果表明,匯率溝通頻次的增加,會增加預期異質性,而直接干預規模的增加會降低異質性。這表明,匯率溝通是基于信號渠道,直接干預是基于協調渠道來發揮作用的。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經濟科學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經濟學和經濟理論、西部大開發、證券與投資、金融研究、企業經濟、商貿研究、財稅研究等。于1979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