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的百花園中,長江南岸的鄱陽湖地區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環境孕育了瑞昌剪紙這一民間藝術。經過無數代民間藝人的傳承和整合,形成了獨富江南地方風格的個性特質,已成為鄱陽湖地區一枝獨特的民間藝術奇葩。由于歷史的原因,千百年來形成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瑞昌剪紙處于難以繼續生存下去的瀕危境地。文章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瑞昌剪紙的保護與開發提出解決的思路,對如何應對和重新找到生存和發展的空間等問題作一探討。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九江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雜志, 季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醫學、工程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體育學、社區醫學教育(120)、數理科學、社區醫學教育、油茶等。于1986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