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日軍開始加強對持久戰、總體戰戰略的研究,在理論與制度上進行準備。《帝國國防方針》確定,日軍戰爭戰略以速決戰為優先,同時兼顧持久戰,以美蘇為主要假想敵,將中國排序于其后,并據此確定了對華軍事部署。盧溝橋事變后,日軍希冀以有限的兵力實現速決戰目標,其間雖亦制定了對華持久戰規劃,但出于對戰爭前景的樂觀預期,日軍對自身軍事進攻與政治誘降的效果做出誤判,無法下定實行戰略收縮以減少消耗的決心。因此日軍持久戰計劃多次讓位于其“速決”投機,在投機失敗后,又不得不因形勢的變化而調整迭代,缺乏政策穩定性,其原因是日軍對中國軍民抗戰能力與決心的低估。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抗日戰爭研究雜志, 季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專題研究、書評書訊、青年會論文、青年會論文·專題研究、筆談·史學論文的文字問題、抗戰研究回顧、漢奸研究、會議綜述、卷首語、問題討論等。于1991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