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天性巨結腸(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是一種常見的小兒消化道畸形,是新生兒腸梗阻的常見原因,其發病率為1/5000~1/4000,居小兒消化道畸形第二位[1]。HSCR的主要病理改變是在胚胎發育的5~12周神經嵴細胞遷移障礙,導致末端腸壁黏膜下及肌間神經叢神經節細胞缺如,引起病變腸管持續痙攣性收縮,蠕動消失,近端腸管擴張而出現腹脹、嘔吐及排便障礙等臨床表現,是一種多基因與環境共同作用的復雜疾病[2]。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臨床外科雜志, 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論著、專家筆談、短篇報道、讀者·作者·編者、綜述與講座、臨床經驗、述評、術式介紹、專家共識等。于1993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