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試從當代語言學的角度,理解和詮釋陸宗達先生在繼承和發展章黃學術精華時提出的"文獻語言學"的概念及內涵。文章首先以作者從先生受業十數年之所學為基礎,體會和總結先生何以反復強調"文獻語言學"之意義及原理所在。然后,分門別類對比索緒爾以來當代語言學分科的理論體系,討論"文獻語言學"與"歷時/共時語言學"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文獻語言學所蘊含當代語言學所有及所無而需發展的內容和領域,包括并不限于:結構主義原則(見《訓詁淺談》《訓詁簡論》《說文通論》)、文獻語義學(首創同律引申)、文獻語音學/音韻學(《中國聲韻學》庚辰年荷月)、文獻句法學("了成句之理,辨字位所處")文獻字法學/文字學(如"野人與之塊"之"凷",從字形(盛土于∪)、字音(蕢讀為塊)及文獻用例(《史記》"野人盛土器中進之")的三維角度來證明)、文獻韻律語法學(提出"音節句讀≠句法句讀")、文獻語體語法學(對季剛先生"文與言乖""雅俗殊形"的繼承與闡發)以及"中國之學,不在于發現,而在于發明"學術原則。總之,由陸先生的文獻語言學更可看出:章黃學派的文獻語言學孕育了今天的韻律語法和語體語法,蘊含著發展當代語言學的新視角和新要素,是后代學者和未來學術取之不盡的思想寶庫。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