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Cd抗性不同的四個小麥品種為試驗材料,設置0、25 mg·kg^-1和50 mg·kg^-1三個CdCl2添加濃度進行盆栽試驗。通過對小麥成熟期形態指標、多個生育時期生理指標、成熟期各器官中總Cd含量及各化學結合形態Cd占比的研究,旨在探討小麥對Cd脅迫的形態和生理響應、小麥Cd吸收積累特性以及抗Cd機理。結果表明,株高、葉面積對Cd脅迫敏感程度低,25 mg·kg^-1 Cd處理下對M1019的株高和西農20、許農186和M1019葉面積有促進作用;而同化物質的積累對Cd脅迫敏感,葉片干質量最為敏感,50 mg·kg^-1 Cd處理下下降20%以上;高濃度Cd處理對小麥各生長指標均表現為抑制。25 mg·kg^-1 Cd脅迫下能提高葉片POD酶活性,而50 mg·kg^-1 Cd脅迫下POD酶活性降低,隨脅迫時間增加POD酶活性降低;葉片SOD酶活性隨著脅迫濃度和時間的增加而降低;脯氨酸含量則隨著脅迫濃度和時間的增加而升高;葉綠素含量隨脅迫濃度的增加而降低。隨Cd處理濃度的增加小麥各器官Cd含量增加,各器官積累量表現為:根>葉片>莖稈>籽粒,許農186和M1019整株Cd含量低于西農20和漯麥0603。50 mg·kg^-1 Cd處理下漯麥0603葉片和籽粒的Cd轉運系數最低,分別是21.2%和2.2%;葉片Cd轉運系數最高的品種是西農20,系數為26.4%;籽粒Cd轉運系數最高的是許農186,轉運系數為3.0%。各化學結合形態中以氯化鈉提取態和醋酸提取態占比最大,隨Cd處理濃度增加而增加,活躍態Cd含量占比以許農186和M1019較低。結果表明不同形態和生理指標對Cd脅迫的響應不同,不同小麥對Cd的吸收積累特征有共性也存在品種間的差異,抗性品種與敏感型品種相比Cd的吸收積累量較低,活性高的Cd占比較少。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