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試驗于溫室容器栽培條件下,研究了晝/夜溫度(25 ℃/15 ℃、35 ℃/25 ℃、45 ℃/35 ℃)和接種叢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摩西斗管囊霉( Funneliformis mosseae )和/或變形球囊霉( Glomus versiforme )對百合( Lilium brownii )東方百合品種‘西伯利亞’(Siberia)耐熱性的影響.結果表明,同時雙接種摩西斗管囊霉和變形球囊霉(混合接種)的根系侵染率、叢枝著生率和泡囊數最高,該處理的百合株高、莖粗、花蕾數、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及葉面積均顯著高于不接種對照;接種AMF促進百合的生長效應大小順序:混合菌種﹥變形球囊霉﹥摩西斗管囊霉.于35 ℃/25 ℃溫度下處理48 h,與對照相比,混合接種的百合葉片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分別提高15%和14%,丙二醛含量和相對電導率顯著低于不接種對照.接種變形球囊霉和接種混合菌種可以降低高溫對百合植株的傷害程度,而接種摩西斗管囊霉改善百合耐高溫效用不顯著.結論認為接種AMF能在-定范圍和程度上提高百合的耐熱性,其中以摩西斗管囊霉和變形球囊霉混合接種效應最大.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青島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雜志, 季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農學·園藝·植保、動物科學·動物醫學、生命科學、園林·生態、食品科學與工程、海洋科學與工程、工程技術、基礎科學等。于1960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