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NCEP/NCAR FNL(1°×1°)資料已成為研究強對流天氣觸發機制、演變等特征的基礎資料,有必要分析該資料在強對流天氣中的可信度。利用山西岢嵐地區20052014年共414個強對流天氣日的NCEP/NCAR FNL(1°×1°)資料與探空資料,采用偏差、絕對差、相關系數和偏差區間占有率的統計方法,對常用的常規氣象要素、診斷量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1)在常規氣象要素中,溫度的可信度最高,而相對濕度的可信度最低,緯向風和經向風的可信度相差不大,均略低于溫度的可信度。2)總體上,診斷量的可信度不如常規氣象要素的,其中,K指數偏差值在[-5,5]內占總數的57.25%,沙氏指數SI偏差值在[-3,3]內占總數的75.12%,對流有效位能CAPE偏差值在[-100,100]內占總數的78.26%,風暴強度指數SSI偏差值在[-10,10]內占總數的62.08%。因此,雖然NCEP/NCAR FNL資料中的常規氣象要素可信度較高,但與強對流天氣存在緊密聯系的診斷量卻存在較大偏差和絕對差,其可信度較低,若以其進行強對流天氣機理的診斷分析,需注意該資料的這種特征。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氣象與環境科學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研究論文、簡訊、應用技術等。于1978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