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中線粒體功能的變化.[方法]C57BL/6小鼠采用膽堿蛋氨酸缺乏(methionine choline deficient,MCD)飲食誘導小鼠NASH模型,喂食膽堿蛋氨酸充足(methionine choline sufficient,MCS)組作為對照;4周后,處死小鼠同時取血清和肝組織.生化指標檢測血清丙氨酸氨基轉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活性、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肝組織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觀察肝組織病理學變化;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式反應(quantificational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檢測小鼠肝臟組織中mtDNA/nDNA和nDNA,以及由線粒體DNA編碼的的基因、線粒體DNA復制相關的基因、與小鼠肝臟中能量代謝相關的基因的表達變化.[結果]與MCS模型組相比,MCD組ALT,AST,TG水平明顯升高,但TC水平降低;肝組織變性嚴重,產生大量脂肪空泡,小葉結構破壞嚴重,炎細胞浸潤明顯;MCD模型組線粒體生成能力、能量代謝水平和DNA修復能力顯著降低.[結論]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線粒體功能發生障礙。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上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特邀綜述、研究論文等。于1995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