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由、民主和法治,是當代社會人類共識的最大公約數,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目標。三者協調的包容性社會如何實現,則是一個開放性的話題。在沒有結論之前,一切保障民權和限制公權的努力,都可以被理性探討,卻仍然至少不應受到譴責。為了探索與拓展國家與社會發展的最大化共識,無論是優秀的政治家,還是專業的政治學者,都應當發揚科學精神,認真分析各階層的核心利益;在各種利益中確定沖突的性質,進而理解協調性和共存性,并對不可調和的利益的解決方式有明確表述。一旦具備了科學的人文主義精神,在改革、發展、穩定及正義的實現過程中,發達的政治科學就非常有利于治療后發國家政治哲學浪漫主義幼稚病。超大型的轉型組織,尤其需要調查研究為先導的問題意識方法論。結合美國’政治學家羅斯金《政治科學》里的洞見,進一步地,該文以美國特朗普當選與英國脫歐的媒體預測等事件為案例證明了:為了實現公共理性以培育政治家精神,為政府與企業等組織的“善治”提供危機預警分析取服務,政治學者應當走向大眾媒體,以智庫化和市場化的專業服務精神,認真撰寫政治短評,在政治科學中拓展大眾與精英相互信任理解的社會分工合作體系。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社會科學論壇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人文探索、哲學與政治學研究、文史縱橫、法學視界、學術評論、學科新探·僑易學、學人隨筆等。于1984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