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利用數據挖掘及文獻研究,匯總分析潰瘍性結腸炎(UC)中醫藥內服及灌腸治療的方藥規律。方法檢索中國知網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數據庫、維普數據庫收錄的近10年公開發表的中醫藥治療UC的臨床研究文獻,建立文獻研究數據庫,對涉及的方劑、中藥的功效類別、頻次頻率等進行統計,再對核心用藥進行關聯規則和網絡圖的數據挖掘分析。結果①最終納入相關文獻339篇,涉及內服方劑50個,以烏梅丸使用最多,關聯規則亦顯示“烏梅-附子-黃連”強關聯;常用藥物167味,其中補虛藥占31.11%、清熱藥占20.15%,使用頻率在10%以上者有甘草、黃連、白術、白芍、黨參、當歸、木香、茯苓、黃芩、黃芪、白頭翁、陳皮、烏梅等26味;關聯規則顯示健脾益氣類中藥強關聯。②灌腸方劑16個,以白頭翁湯使用最多,關聯規則亦顯示“白頭翁-秦皮-黃柏-黃連”強關聯;常用藥物123味,其中清熱藥占39.17%、止血藥占17.72%,使用頻率在10%以上的中藥有黃連、白及、黃柏、地榆、白頭翁、黃芩、苦參、敗醬草等17味;網絡圖顯示“白頭翁-黃連-黃柏-白及-地榆”強關聯;中成藥5種,錫類散使用最多。③黃連在內服和外用中藥關聯規則和網絡圖中均表現出與其他藥物的強關聯。結論UC的中醫藥內服治療重在健脾益氣扶正、清熱燥濕祛邪,以烏梅丸最為常用;局部灌腸治療以清熱解毒燥濕、收斂止血、化腐生肌為主,以白頭翁湯及錫類散最為常用;綜合內服和灌腸中藥,最常用的藥物是黃連。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上海中醫藥雜志, 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杏林漫道、信息窗、學科新探、臨證承啟、經方縱橫、臨床試驗、實驗研究、綜述等。于1955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