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指導三角魴(Megalobrama terminalis)、團頭魴(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與翹嘴鲌(Erythroculterilishaeformis)的雜交育種工作,利用篩選出的16對微衛星引物,比較分析了團頭魴、三角魴、翹嘴鲌、團頭魴♀×翹嘴鲌♂、三角魴♀×翹嘴鲌♂后代群體的遺傳結構;結果顯示,平均等位基因數(Na)分別為3.56、3.63、3.44、4.00和4.31,平均觀測雜合度(Ho)分別為0.3510、0.3757、0.3175、0.3818和0.4079,平均期望雜合度(He)分別為0.6182、0.6290、0.5921、0.6490和0.6825,平均多態信息含量(PIC)分別為0.5354、0.5367、0.5258、0.5785和0.6067。雜交群體的平均多態信息含量均大于他們的親本團頭魴、三角魴和翹嘴鲌,表明雜交親群體的遺傳多樣性較高。聚類分析顯示團頭魴與三角魴首先聚類,團頭魴♀×翹嘴鲌♂與三角魴♀×翹嘴鲌♂首先聚類,然后這2大類聚為一支,最后與翹嘴鲌聚類。其中團頭魴與翹嘴鲌遺傳距離最遠,為0.5204,團頭魴和三角魴遺傳距離最近,為0.0853,結合遺傳相似度分析表明2種雜交子代均具有母本效應?;蛐头治霰砻?2種雜交后代的等位基因均來自于父母本。引物TTF3、TTF4、TTF10以及Mam25在5個群體中均可產生特異性條帶,可區分5個群體。研究結果對三角魴×翹嘴鲌和團頭魴×翹嘴鲌的良種選育、種質資源保存以及種群鑒定具有重要意義。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水生生物學報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研究報告、綜合述評、研究簡報等。于1955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