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掌握三峽庫區干流現有魚類種類組成和物種多樣性狀況,2013-2015年在三峽庫區干流涪陵、云陽、巫山和秭歸4個江段開展漁獲物調查,分析了該區域的魚類資源現狀及物種多樣性。結果表明,調查期間共收集到魚類84種,隸屬于5目、13科,以鯉形目和鲇形目為主,其中包括厚頜魴(Megalobrama pellegrini)、巖原鯉(Procypris rabaudi)、圓口銅魚(Coreius guichenoti)等12種長江上游特有魚類,魚類種類數沒有顯著變化;多樣性分析顯示,以相對重要性指數(IRI)大于2%為標準,三峽庫區魚類群落優勢種共15種,其中飄魚(Pseudolaubuca sinensis)和黑尾歺又魚(Hemiculter nigromarginis)的優勢度最高。漁獲物調查表明,三峽庫區日平均單船產量為8.93kg;魚類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H)和Simpson優勢度指數(D)呈現逐年增加趨勢。基于本調查結果,提出了棲息地恢復、嚴格控制捕撈強度等措施,以保護三峽庫區干流的魚類多樣性。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水生態學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研究與探索、名特優新、技術綜述、資源與環境、增殖養殖、病害防治、飼料與營養、漁業經驗、水產動態、廣告信息等等。于1981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