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晉西北沙化土地粒度特征及其可蝕性進行研究,為該區合理利用土地和有效防控風蝕沙化提供基礎數據和科學依據。[方法]選取晉西北沙化土地區的撂荒地、玉米地、人工林地、裸地4種地類0—20cm的土壤作為研究對象,對不同地類土壤樣品進行粒度分析,并采用粒級—標準偏差法對各地類易蝕顆粒進行提取。[結果]①晉西北沙化土地區的土壤粒度組成均以極細砂(0.125~0.063mm)、粉砂(0.063~0.002mm)為主,含量占總粒級的70%以上。②不同地類中,撂荒地、玉米地和人工林地均以粉砂為優勢粒級,其含量分別為52.86%,48.81%和43.52%,裸地以極細砂為優勢粒級,其含量為45.64%。③撂荒地的易蝕顆粒(0.25~0.056mm)最少,為47.18%,其次為玉米地(49.67%),這Ⅱ種地類的可蝕性均為中等,裸地的易蝕顆粒最多(68.80%),人工林地(55.83%)次之,可蝕性強。[結論]土地利用方式會影響土壤顆粒的級配特征,使土壤性質發生變化,并導致土壤可蝕程度存在差異。裸地是該區今后土壤風蝕防控的重點地類,應采取地表覆蓋等保護措施以降低風蝕程度。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水土保持通報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試驗研究、研究簡報、應用技術、綜合治理、綜合研究、簡訊、專家論壇與介紹等。于1981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