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一種全新的政權組織形式,川陜蘇區建立伊始即面臨著嚴重的干部荒。為了迅速恢復秩序并汲取社會資源,蘇區建政之初采取了從舊人員和鄉村邊緣人群中吸收鄉村干部的權宜之計。迫于生存壓力,蘇區政權建設呈現了明顯的軍事化特征,尤其強調對于鄉村資源的汲取,特別是在分配土地與財產等方面。因關涉自身利益,這些鄉村干部往往表現為消極抵制或者貪污腐化,進而引發清洗與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在實踐中發現的貧農積極分子。然而隨著蘇區生存危機的加劇,往往又會出現新一輪干部清洗。這種頻繁的非常態干部流動體現了針對鄉村干部的選拔·淘汰機制。盡管這種機制的形成與蘇區面臨的生存壓力緊密相連,但極易造成蘇區基層干部資源的枯竭,進一步消解了蘇區的社會動員效能。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蘇區研究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學術爭鳴、專題討論、多維視點、研究動態、智庫文選等等。于2015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