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巫溪縣構造上位于南大巴山弧形褶皺帶的核心部位,八面山弧形褶皺構造帶的北緣,地理上位于三峽庫區奉節—巫山段北部,區內以發育行的褶皺構造為主,巖層中構造節理裂隙發育。區內地形切割強烈、起伏大,表現為中高山峽谷地貌,年降雨量大,地質環境條件脆弱。研究區西溪河北岸多發育高位高危碎屑流型滑坡,具有隱蔽性強、危害性大等特點。論文在Lidar影像分析、野外詳查、鉆探等手段的基礎上,詳細分析了滑坡地質環境背景、滑坡的特點及運動堆積過程,認為風化層厚度大、高陡的地形地貌、特殊的構造條件、典型的斜坡結構是滑坡發育的主要因素,持續性的降雨是滑坡發育的直接誘發因素,斜坡上部二疊系炭質灰巖、灰巖的崩落是導致斜坡中下部原本就處于孔隙水飽和狀態下的志留系粉砂巖碎屑失穩并轉化為碎屑流的重要因素。針對這類高位高危碎屑流型滑坡,提出了高位崩滑—高速啟動—碰撞解體—高速鏟刮—拋射堆積的成災模式,為三峽庫區此類滑坡的防治提供技術依據。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