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中醫回醫文獻、臨床研究等方面,對痰濁的形成及其病因病機、論治體系進行梳理。認為五臟失和與氣血津液失常為痰濁基本機制,脾為生痰之源,腎為生痰之本,肺為儲痰之器;肝郁氣結、心之血脈瘀滯則津停凝結為痰濁;五臟皆生痰濁,其致病多屬本虛標實。其次,中風多因體虛,與痰濁密切相關。回醫痰濁理論與中風:四性、四液稟性衰敗為痰濁病理根源;腦主臟腑,腦經主司全身臟腑經絡,痰濁交阻腦經,腦元失養失用而發中風,化痰濁與通利腦經防治腦中風。為完善回醫對中風的理論認知,豐富回醫藥治療中風的手段與方法,提高臨床療效提供依據。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山西中醫學院學報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中醫藥科學前沿問題、醫史文獻、實驗中醫藥學、臨床研究與經驗 、臨床經驗、講座與綜述 、中藥制劑工程與技術 、現代生物醫學等。于1999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