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西方語境中,闡釋具有多重面孔,有釋經學意義上的闡釋、語言學意義上的闡釋、認識論意義上的闡釋、心理學意義上的闡釋、本體論意義上的闡釋、解構論意義上的闡釋、人類學意義上的闡釋、文化學意義上的闡釋,也應該有跨文化研究意義上的闡釋。在中國語境中,闡釋學研究經歷了西方闡釋學研究、中國闡釋學研究和跨文化闡釋學研究三個階段。跨文化闡釋學是以跨文化闡釋現象為研究對象的學問。所謂跨文化闡釋,是用一種民族的語言、符號和文化來解說另一種民族的語言、符號和文化。跨文化闡釋應該將西方闡釋學傳統中的時間維度,轉化為闡釋的空間維度,重新思考全球范圍內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間的關系,尋求跨文化理解與對話的可能性和途徑。跨文化闡釋學雖然是晚近出現的一門學科,但跨文化闡釋現象卻是自古就有的。跨文化闡釋學可以從本體論、發展論、方法論、實踐論四個方面來進行研究,這門學問可為中華文化的對外傳播提供學術支持。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文學理論前沿雜志, 半年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等。于2004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