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新疆東戈壁鉬礦為例,研究礦體上方弱膠結層不同粒級土壤中元素分布規律及成因,主成礦元素活動態賦存形式,為金屬活動態測量法在戈壁荒漠區尋找鉬礦提供依據.本次研究發現,Mo、Cu等成礦及伴生元素在弱膠結層(10-40cm)中傾向于向兩“極”富集,即最粗粒級(-4-+20目)和最細粒級(-160目)含量較高.在粗粒級中富集與粗粒巖屑保留了原巖礦化信息有關;在細粒級中富集與細粒土壤中粘土礦物、鐵錳氧化物能有效捕獲從深部礦體遷移上的活動態金屬元素,形成元素含量二次疊加有關.活動態Mo、W元素主要賦存于水提取態中,活動態Cu主要賦存于鐵錳氧化物態中.在大面積基巖出露的剝蝕戈壁區,采集弱膠結層粗粒巖屑樣品即能反映異常;在覆蓋區進行鉬礦地球化學調查時,采集弱膠結層中細粒級樣品為佳,能有效捕捉深部含礦信息.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新疆地質雜志, 季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基礎地質、礦產地質、鄰區地區、環境地質、能源地質、技術方法、研究簡報等。于1983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