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代體質說和《傷寒雜病論》"家"的病理體質雖然究其根源均與《黃帝內經》的體質理論相關,但當代體質說屬于中醫所界定的"未病"階段,而《傷寒雜病論》"家"病理體質多指各種宿疾日久,導致機體臟腑陰陽氣血虛損所形成的復雜病理體質。本文將對體質學說產生的根源、2種體質學說的各自特點進行較為深入的剖析和比較,力求說明當代體質的劃分對于養生防病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當代體質說相較于《傷寒雜病論》"家"相關病理體質在中醫臨床診療中的極高準確性以及臨床應用價值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理論探討、實驗研究、臨床基礎、針灸研究、中醫寫作與翻譯、臨證驗案、述評等。于1995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