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環磷酰胺序貫治療原發性干燥綜合征伴肺間質病變(PSS-ILD)的可能機制.方法納入2005年6月至2008年11月在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風濕科住院的PSS-ILD患者39例,分為環磷酰胺組(24例,脫落9例)和激素組(15例,脫落7例).環磷酰胺組初始應用環磷酰胺8~12 mg·kg-1·d-1,連續2 d作為 1次沖擊,每3周沖擊1次,6次后改為3個月沖擊1次,總療程2年;激素組應用潑尼松口服(起始劑量1 mg·kg-1·d-1),8周后減量,每周減少原用量的10%,減至0.5 mg·kg-1·d-1后每2周減5~10 mg/d長期維持.兩組患者均常規輔以低分子肝素鈉、腸溶阿司匹林等常規抗凝治療.通過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法檢測2組治療前以及治療3、6、12、24個月時,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中腫瘤壞死因子(TNF)-α、轉化生長因子(TGF)-β1mRNA相對含量;通過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法測定治療前以及治療3、6、12、24個月時血清及BALF中TNF-α、TGF-β1及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的濃度.結果 (1)治療前環磷酰胺組患者PBMC中TNF-α mRNA、TGF-β1 mRNA相對含量分別為0.39±0.22和0.31±0.18.環磷酰胺干預后3個月時患者PBMC中TNF-α mRNA含量(0.23±0.19)開始明顯下降(t=2.533,P〈0.05),TGF-β1 mRNA含量則在6個月降為(0.18±0.15),比治療前明顯下降(t=2.617,P〈0.05).(2)治療前環磷酰胺組患者血清中TNF-α、TGF-β1、MMP-9含量分別為(11.2±2.6)、(72±19)和(38±9)μg/L.環磷酰胺干預3個月時患者血清TGF-β1降至(36±12)μg/L,與治療前相比明顯下降(t=2.526,P〈0.05).6個月時患者血清TNF-α下降為(7.1±1.3) μg/L(t=2.578,P〈0.05),血清MMP-9水平則在治療12個月時下降為(18±4)μg/L(t=2.329,P〈0.05).(3)治療前環磷酰胺組患者BALF中TNF-α、TGF-β1、MMP-9含量分別為(17.1±3.5)、(36±17)和(27±10) μg/L.環磷酰胺干預3個月時患者BALF中TGF-β1下降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述評、專家論壇、專題筆談、論著、短篇論著、綜述、講座、病例報告。等。于1953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