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解青藏高原裸大麥區種質資源的遺傳多樣性,提高該地區裸大麥種質資源利用效率,對86份青藏裸大麥種質資源的形態多樣性進行鑒定。結果表明:該地區裸大麥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豐富,主穗長的形態多樣性指數最高,為2.05;株型的遺傳多樣性指數最低,為0.47。總體表現為數量性狀形態多樣性指數大于質量性狀。基于形態性狀的聚類分析把86份材料聚為4類,第Ⅰ類是二棱種質,為高稈大穗大粒型,第Ⅱ類種質為矮稈多粒長穗型,第Ⅲ類種質為短穗型,第Ⅳ類種質為高稈多粒型。采用主成分分析進行種質評價,提取前7個主成分即可概括全部性狀的大部分生物學信息,篩選出適合江蘇地區生長的優良種質資源,為裸大麥種質資源的收集和利用提供理論依據。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浙江農業學報雜志, 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作物科學、動物科學、簡訊、園藝科學、植物保護、環境科學、食品科學、生物系統工程、農業經濟與發展、綜述等。于1989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