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宗教經濟學批判了世俗化理論,然而其視角與后者同樣局限于制度化宗教.本文基于對澳大利亞聯合教會的田野研究,將楊慶堃用于把握中國宗教現象的“彌散宗教”概念轉向考察西方社會中的宗教.聯合教會在制度層面衰落的過程,同時也是在世俗社會中穩步前進,取得更大發言權的過程,對此世俗化理論和宗教經濟學都無力解釋.結合澳大利亞本地學者的研究成果,本文認為宗教與道德、文化和政治的互動不應被宗教研究所忽略,制度性宗教之外的彌散宗教現象同樣重要.如果得到恰當的梳理和豐富,“彌散宗教”觀有潛力走出中國,成為適用于西方宗教研究的概念.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宗教人類學雜志, 年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修行人類導論、修行與日常生活、修行與身心實踐、修行與學習過程、田野報告等。于2012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