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運用梵漢對勘的方法,全面考察了《無量壽經》和《維摩詰經》對表起始處的梵語從格的翻譯,并對其中因翻譯梵語從格而出現的特殊語法現象作了詳細分析。在兩部漢譯佛經中,譯者都采用漢語中具有相同功能的介詞短語'從/于NP'和框式結構'于NP中/間'對譯表示起始處的從格。由于梵本語序的影響,《無量壽經》中指示起始處的介詞短語'從NP'和'于NP'位于動作作者之前,而不是與指示終到處的動賓短語一起位于動作作者之后。在《維摩詰經》中,對譯從格的'于NP'位于求索動詞'求'之前,指示求索的來源,而不是像中土文獻中一樣以'求N對象于N來源'表示求索的來源。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非洲研究與中非合作:非洲宗教研究、江南文化研究、歷史學、教育論壇等。于1960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