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鈴薯是我國的第四大主糧。內蒙古是我國最大的馬鈴薯生產基地,馬鈴薯產業是當地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2017年8月,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部分馬鈴薯田塊發生了一種細菌性黑脛病,發病面積約為200畝,發病率約為20%。發病初期,植株的莖基部變色、發黑,伴有臭味,嚴重時莖稈腐爛,植株死亡。為明確該地區馬鈴薯細菌性黑脛病的病原菌種類,本研究對該病原菌進行了分離,并利用生理生化測定,Biolog分析和分子生物學手段將該病原菌鑒定為胡蘿卜軟腐果膠桿菌巴西亞種(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brasiliense)。據以往報道,我國馬鈴薯黑脛病主要由黑腐果膠桿菌(P. atrosepticum)和胡蘿卜軟腐果膠桿菌胡蘿卜亞種(P.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兩種病原菌引起,本研究是P. carotovorum subsp. brasiliense引起馬鈴薯黑脛病在國內的首次報道。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植物病理學報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專題評述、病原學、細胞生物學、生理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致病性與抗病性遺傳、植物病害及其防治、實驗方法、研究簡報等。于1955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