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13岁女生发关系要赔偿吗,解开老师裙子猛烈进入动漫,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红粉,麻花豆传媒国产剧mv免费软件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課外培訓學業總結范文

時間:2023-02-28 15:53:09

序論:在您撰寫課外培訓學業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課外培訓學業總結

第1篇

關鍵詞:大學生;兼職;就業;學業;相關性

目前,大學生兼職已經成為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通過兼職活動,大學生可以增加對社會的了解,鍛煉自我,提升實踐能力,同時獲得一定經濟收益。本文調查研究北京市大學生的兼職情況,并分析其對就業、學業的影響,以期為大學生兼職提供科學的指導,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為北京市2010級之后大學生,網絡發放問卷634份,其中有效問卷570份,畢業生214人,在校生356人。調查學生以理學、管理學、工學、文學、法學的學生為主,占總調查人數的95.8%。研究方法分別采用問卷調查法、文獻研究法和數理實證研究法。其中,調查問卷采用網絡平臺“樂調查”進行問卷設計與發放,問卷共分為5部分內容,分別為受訪者基本信息、兼職基本情況、兼職對學業的影響、兼職對就業的影響、兼職認知調查。數據處理與分析基于SPSS軟件進行,將問卷調查數據處理后制作成量表,計算其Cronbachα系數獲得其信度,當Cronbachα系數達到0.6時即認為此量表可靠,然后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分析。

二、北京地區大學生兼職現狀

通過調查,獲得北京地區大學生兼職的基本特征。兼職信息的獲取渠道主要為熟人介紹、招聘網站、校園招聘及學校的招聘信息。兼職動機則以提升個人能力、賺錢減輕家庭負擔、滿足自己的消費需求、為就業或創業做準備等為主。兼職崗位類型豐富,促銷導購、門店或電話服務、培訓班教師、家教、問卷調查員、技能工作者等是大學生兼職的主要崗位,但總體技術性不強,與所學專業關聯性也不強。兼職時間多選擇在周末,其次是平時的課余時間、節假日以及寒暑假。兼職日收入多在50~150元,月收入多在500~1,000元。兼職收入的主要用途為生活費,其次是用于技能培訓、娛樂等。大學生兼職的收獲,充實生活與感悟生活是最重要收獲,其次是自己支付部分生活費用,增強個人成就感,以及擴大交際圈與提升交際能力、增加工作經驗與社會閱歷等,總體上精神與能力層面的獲得感要顯著高于物質層面的收獲。大學生兼職過程中也遇到一些問題,如薪酬較低或發工資不按時、合法權益得不到保護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學生自我防范意識不高、大學生兼職活動缺乏保護與管理等原因。

三、大學生兼職對學業的影響

對于兼職對學業的影響,只有24.74%的學生選擇兼職對學習會有負面影響,41.4%的學生選擇沒有影響,還有33.86%的學生選擇兼職之后更加努力學習??傮w上,兼職對學生的學業以非負面影響為主。當兼職與上課時間沖突時,近60%的學生選擇去上課,僅有不足3%的同學會去兼職,還有約37%的同學則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而定,可見學生對上課的態度是端正的。對于課外學習時間是否受到兼職的影響,僅有15.79%的學生反映課外學習時間不夠,可以看出大學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較為充裕。兼職對專業認知的影響,有56.67%的學生沒有改變,有25.61%的學生選擇變得更喜歡本專業,覺得本專業很有發展前景,有17.19%的學生變得不喜歡本專業,另外9.83%的學生表示在兼職過程中找到了新的興趣點?;趯φ{查問卷的分析,選擇“學業影響”為因變量,因變量有兩種狀態,即負面影響(0)和無影響或正面影響(1)。將兼職過程中會影響學業的因素總結為兼職動機、崗位類型、專業相關性、沖突選擇、每周兼職時長、課外學習時間、心理發展以及專業認知等8個變量,變量說明見表1。(表1)計算量表Cronbachα系數為0.601,認為量表基本可靠,采用“向后LR”方法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最終保留課外學習時間、專業認知、心理發展三個變量,將三個變量采用“強制進入”法再次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獲得結果見表2。(表2)從表2中數據可看出,之前設定的兼職影響學業的8個因素中,課外學習時間、專業認知這兩個因素與學業影響在a=0.05水平上顯著相關,心理發展因素與學業影響在a=0.10水平上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1.035、-0.326和0.247,表明課外學習時間、心理發展與學業影響呈正向相關,而專業認知與學業影響呈負向相關。效用系數表明,課外學習時間、心理發展及專業認知的變化將引起2.815、1.281和0.722的學業影響變動。因此,不管兼職對學生的專業認知產生何種影響,只要學生有積極的心態與充足的學習時間,那么學業就不會因為兼職而產生負面影響,甚至有的同學會因為兼職而更加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更加珍惜當下寶貴的學習機會,更加努力學習。

四、大學生兼職對就業的影響

調查顯示,認為兼職對就業有幫助的受訪者占82.46%,僅有17.54%的受訪者認為兼職對就業無幫助。兼職有助于了解的就業信息分別為職場能力要求(28.52%)、薪資待遇(24.34%)、職場規則(22.07%)以及就業形勢(21.92%)。兼職對于大學生能力素養的提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人際交往能力(29.67%)、心理素養(25.20%)、工作能力(16.12%)、職業素質(16.06%)及專業技能(11.65%)?;趯φ{查問卷的分析,選擇“就業幫助”為因變量,因變量有兩種狀態,即無幫助(0)和有幫助(1)。將兼職影響就業的因素總結為兼職動機、兼職時長、兼職月收入、專業相關性、崗位類型、畢業規劃、工作經驗、社會經驗、就業信心、心理發展及綜合能力等11個變量,變量說明見表3。(表3)計算量表Cronbachα系數為0.667,認為量表可靠,采用“向后LR”方法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最終保留兼職月收入、心理發展、社會經驗、畢業規劃、技術含量5個變量,將5個變量采用“強制進入”法再次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獲得結果見表4。(表4)結果顯示,兼職對就業的影響因素中,兼職月收入、心理發展、社會經驗、畢業規劃四個因素對就業在a=0.05水平上呈顯著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0.473、1.009、1.630和1.472,表明這四個因素對就業的影響呈正向相關。效用系數表明,兼職月收入、心理發展、社會經驗、畢業規劃的變動將會引起1.604、2.742、5.104、4.369的就業幫助變動。以上數據分析表明,社會經驗的提升對學生就業具有積極促進作用。通過兼職,學生對于社會上的各種規則、為人處世、人際交往等會有一定的了解與認知,在招聘面試、試工實習階段就會表現得更加成熟、適應性更強,那么在就業過程中就會更有競爭力。57%的受訪者認為兼職讓自己對未來有了更明確的目標與規劃,有助于學生的積極就業。58%的學生認為兼職對心理、情緒產生積極影響,學生有了過硬的心理素質,才能正確處理就業市場上的各種情況,而用人單位也希望招聘心理素質好的人才。兼職月收入因素也能積極促進學生就業,學生在兼職時獲得較高收入,原因多是兼職崗位技術含量高或者是勞動強度大,技能扎實或吃苦耐勞的學生自然是用人單位青睞的對象。兼職對就業的影響和兼職工作的技術含量在a=0.10的水平上呈現相關性,相關系數為0.692,因此為正相關,效用系數為1.998。兼職工作的技術含量越高,越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理論水平與實踐經驗,表明學生的業務能力更強,因此會更受用人單位的喜歡。

五、結論與建議

通過對北京高校大學生兼職情況的調查分析顯示,大學生對于兼職總體上持肯定態度。兼職對學生學業的影響以非負面影響為主,與學生的課外學習時間、心理發展、專業認知三個因素相關,只要學生能夠保證充足的課外學習時間,并且具有積極向上的心態,就不會因為兼職對學業產生不良影響。兼職對就業是有積極幫助的,與兼職月收入、心理發展、社會經驗、畢業規劃、技術含量五個因素相關,其中社會經驗、畢業規劃、心理發展是主要因素。學生有明確的畢業規劃與積極的心態,又積累了相應的社會經驗,自然就業成功的幾率就會比較大。因此,社會、學校、家庭都應給予大學生兼職更多的重視與關注,讓它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社會層面,進一步規范與健全大學生兼職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勞動法律知識的宣傳與普及,減少大學生兼職過程中的權益侵害。學校層面,進一步加強對大學生兼職的管理。第一,建立大學生兼職服務管理系統與信息平臺。建立大學生兼職數據庫并進行定期跟蹤回訪,掌握大學生兼職的基本情況,保障兼職在不影響學生學業的基礎上開展;廣泛收集并嚴格核實兼職招聘信息的真實性與可靠性,并分門別類入庫、,保證校園招聘信息的質量。第二,由專門老師負責大學生兼職事宜,了解兼職學生的學業規劃、畢業規劃、就業意向等資訊,更好地給予學生引導與管理;定期資訊或開設講座給予學生在法律法規、職場規則、心理健康、價值導向等方面的指導。第三,系部積極參與,通過聯系系友、校外實習基地、合作單位等收集更多與專業相關的兼職信息,使大學生的兼職更有利于專業知識的學習與專業技能的培養。家庭層面,則應在日常生活中將正確的價值觀、消費觀、金錢觀以及自我保護意識等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學生,并密切注意學生的心理變化與心理健康,發現問題及時疏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姚遠.大學生兼職行為特征研析[J].中國青年研究,2014(01).

[2]趙寶.大學生兼職現象及影響因素研究[J].當代青年研究,2014(03).

[3]潘明明,龔新蜀.大學生兼職經歷與就業關系的實證研究[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6(05).

[4]杜俊娟.大學生兼職對就業的影響及其相關性研究———以合肥地區高校本科生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5.36(32).

[5]盧守亭.“學”與“工”:社會角色的錯位與回歸———校外兼職對大學生學業的影響研究[J].當代青年研究,2014(03).

[6]劉文華.關于大學生如何協調好專業學習與兼職活動和考研關系的思考[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4(10下).

第2篇

關鍵字:課外輔導;教育咨詢師;學習管理;發展性輔導;介入性輔導;矯正性輔導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1)05-0083-01

眾所周知,由于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響,造成學生身心發展的差異,面對身心發展存有差異的幾十名學生,任何一個高明的教師在四十五分鐘內都無法滿足每一個學生的要求。而課外輔導則是充分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要求的重要措施,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

縱觀當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行政、教學與輔導已構成了現代學校管理的基本框架,他們三足鼎立、相輔相成。而課外輔導則一直是中小學教育中家長、學生、教師乃至教育行政部門都十分關注的問題。大家都似乎普遍認為課外輔導對學生學業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積極促進作用。課外輔導的質量如何,真正取決于課外輔導學校的管理,就此,筆者談談自己的一點心得體會。

一、課外輔導學校的團隊教育的本質是促進個體的社會化,尊重和發展學生的個性差異是課外輔導學校的根本任務

課外輔導學校不光要配備各科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還要有相對應的教育咨詢師和學習管理師,團隊合作采取量身定做的教學計劃和方案,幫助學生提升學業成績并促進素質發展,為學生提供優質專業的服務,最終達到課外輔導的目的。學大教育的教師在個性化教育教學方面體現了如下的諸多特色:相信所有學生都能學習,對學生一視同仁,在實踐中承認個體差異,考慮學生不同需求。通過了解學生的成長過程和學習過程,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培養熱愛學習的態度。

創造并豐富教學情境,捕捉和保持學生的興趣,最有效地利用時間,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周期性的練習和考試,評價學生的學業進步情況,并通過陪讀服務,養成學生的良好習慣。充分了解全國中小學各學科的教學和考試狀況,注重學科知識的創新,注重學科聯系以及在本地的應用。通過了解學生既往經驗和背景知識,為學生制訂專門的教案和計劃,傳授學科知識、解題技巧、考試經驗,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學大教育正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巖床計劃”,通過建設教師培訓基地,將品學兼優的師范畢業生通過培訓和實踐輸送到學大教育的各地學習中心,學大教育的師資力量將得到系統和持續的提升。通過制度化的培訓和教研活動,加強教師素質和實際教學輔導經驗,努力拓展技能范圍,加深知識理解,提高判斷能力,使教學工作適應新發現、新思想和新理論。并通過學管師的溝通,創造性地與家長合作,讓家長富有建設性地參與學生的教育工作。

1.教育咨詢師。對課外輔導的學生進行專業的學習診斷,檢測學生的學習類型、學習目標、記憶方法、學習心略、時間管理、應試技能、學習潛能等多項學習的內在因素,同時提供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幫助家長改善親子關系、認識學習、認識教育,成為合格的“學習教練”,并為家長自我教育、自我發展提供學習咨詢。

2.學科教師。學科教師必須經歷嚴格的篩選流程:筆試、面試、試講、培訓結業考評等,還要有細致的培訓發展計劃:診斷、教學和溝通等,使之具備良好的輔導能力。

3.學習管理師。學習管理師負責對孩子教學進度的追蹤及了解,隨時解決各種突發問題,負責對所匹配教員工作的協調,負責學生管理;學生檔案的建立與保管,學生學習過程的協調、跟蹤與家長保持溝通。

二、課外輔導學校的制度和工作

1.加強課外輔導管理,必須有一套規范的管理制度,使之規范化,使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并收到實效

(1)建立輔導對象個人成長檔案。課外輔導工作中,教師要掌握學生的情況,如學生學業成績的分布情況、智力發展情況、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等。通過了解,建立輔導對象檔案。這樣就能對癥下藥,使輔導出實效。

(2)制定輔導計劃。在課外輔導中要做到有計劃,為學生制訂針對性的教學計劃。教育咨詢師、班主任(學習管理師)、學科教師,在不同階段根據需要組成團隊,為學生實施課外輔導輔導。只有有計劃地進行輔導,才能使輔導不流于形式,而是能一步一步地取得成效。

(3)制定課外輔導目標管理細則。要求課外輔導教師開學有計劃,期末有總結,每個輔導對象都有一個成長記錄袋,記錄輔導過程中取得的成果等,由專人檢查。責任目標要求面向學生,學生合格率達到一定比例,學困生轉化率達一定比例等。

2.輔導工作要分層級進行學校教育的宗旨應該是開發多種智能并幫助學生發現適合其智能特點的職業和業余愛好。課外輔導學校面對的是身心發展不平衡的學生,要開發他們的智能,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輔導工作要分層級進行,運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因材施教。

(1)發展性輔導:針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進行一般性輔導;實施各項輔導活動,增進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建立健康的價值觀與人生觀;輔導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習慣與方法;協助學生適應團體生活,建立良好人際關系,培養適應社會之能力;培養學生主動搜集資料、運用信息的能力。

(2)介入性輔導:針對適應困難或行為偏差學生進行學科專業輔導;協助學困生轉換學習環境,提供學習輔導;提供行為偏差或適應困難學生的心理輔導。

(3)矯治性輔導:對行為偏差或嚴重適應困難學生進行心理輔導,配合社會資源與相關醫療機構,實施相關輔導。

總之,應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特質,廣泛運用測驗、觀察、調查、諮商、訪談等方式獲取資料,作為學生輔導的基礎,同時依課程教學、社團活動、個別談話、團體輔導、測驗實施、個別談話、個案研討、咨詢與心理輔導等方式進行,最終達到輔導學生的目的。這也是課外輔導學校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石。

參考文獻

第3篇

我們所進行的主要是基于聽力理解的自主學習行動研究,教師以學習日記為主要手段對學生進行元認知訓練,培養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問卷、訪談、咨詢記錄等方法進行數據收集和分析,得到了以下研究結果:(1)行動研究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行為的變化,即元認知水平及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高,這在自主學習三個階段均有所表現:①學生自主設置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不僅能在分析自身學業水平及學習特點的基礎上設置近期的、具體的目標和切實可行的計劃,并且在學習過程中,能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習目標和計劃進行合理調整。②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的自我監控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夠通過意志控制、時間管理、學業求助等策略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調控。③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得到了提高。(2)自主學習促進學生學業進步。通過本次自主學習活動,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掌握了更多的聽力技巧,提高了學業成績。(3)學習目標和計劃實施、意志力、元認知水平等內部因素影響著學生的課外自主學習行為和成效,學業求助以及學校物質環境等外部因素也對課外自主學習產生一定的影響。(4)教師在課外自主學習中作為監督者、學習材料的提供者、咨詢者、學習方法的培訓者對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自主學習行動研究也使教師對課外自主學習中自身角色及師生關系有了新的認識,促進了教師的成長。通過實踐研究我們也總結了以下一些結論,可以為實踐提供一些指導和幫助。

一教師應重視自身理論學習,成為學生課外自主學習好的幫助者

在自主學習中,學生的問題五花八門,有學習方法上的,有語言知識上的,有制定計劃上的,等等。學生很期望從教師那里得到幫助和建議。因而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的需求認真分析,對學生可能產生的問題事先要有所準備,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語言知識,還要有相當的語言教學和語言學習理論,尤其是教師自身首先應對自主學習理論以及自主學習各階段的特點等有一個全面系統的了解。在課外自主學習進行過程中,需要教師根據不同的學生特點運用不同的自主學習指導方法、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自主學習策略,同時對學生提供語言知識方面的咨詢。其次,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解決自主學習各階段出現的問題,教師還需要對與自主學習相關聯的學習理論和學習策略有一定的了解,如將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等學習模式與自主學習相結合,使課外自主學習更有效地開展并取得相應成效。

Littlewood說過,學生的自主發展的前提就是教師的自主發展。因而,教師在教學之余,應注重自身的專業發展,在實踐中不斷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提高教學水平,提升自身形象,努力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成為學生真正的良師益友。

二教師應適時幫助學生獲取適當的自主學習材料

自主學習中,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也不同,傳統意義上的教材不能滿足其全部需要,同時,學生對自己適合什么樣的教材認識不夠,五花八門的材料充斥互聯網,學生很難分辨優劣。這時,教師應適時幫助學生獲取適當的材料,甚至可以嘗試對各種資源進行整合,開發適合不同水平學生的自主學習教材。在選材過程中,一方面教師應考慮到不同學生需求的差異,注意所選材料在每個學生原有水平上的提升,以幫助學生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另一方面,還應強調所選材料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性,注重其評價的作用,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能很好地衡量自己的水平,對于取得的進步心中有數;同時還應注重材料的實用性和趣味性,以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此外,教師也應注意培養學生在材料選擇上的自主性,盡量讓學生通過自身的需求分析確定學習內容,教師對此提供指導和建議。這就要求教師教給學生選擇合適材料的標準與方法,在實際操作中,教師可以把選材的標準直接告訴學生或者通過提問和學習與學生一起探討材料的適合性,甚至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對聽力材料提出批評意見和改進的建議,這樣不僅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也能進一步促進學習者的自主性。

三教師應充分發揮其測評者的作用,為學生提供合理的評價

在課外自主學習中,對學生學習行為的評價以學生的自我評價為主,以培養學生學習者自主的概念,發展元認知水平,進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也不能忽視教師作為測評者的作用。首先,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具有學術權威性,教師的積極評價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其次,教師掌握學業測評的工具,能夠幫助學生更迅速有效地了解當前的學業水平,使學生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從而制定學習計劃和調整學習行為,提高學習效果。在課外自主學習活動中,教師不僅要運用測驗等手段對學生進行學業評價,還應對學生學習全過程持續觀察、記錄、反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度、策略等學習行為進行形成性評價。因而教師有必要學習和了解語言測試的基本理論,認識和處理好英語自主學習和英語測試與評價的關系,有計劃地根據學習內容靈活設計,做到持之以恒。通過評價,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到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使評價有利于學生的情感投入,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有利于學生的英語聽力學習。

四教師應明確自身的角色扮演,把握好提供幫助的尺度

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告訴我們,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學生從“已有發展區”向“最近發展區”前進。在課外自主學習中,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導權,教師的角色主要是監督者、咨詢者、促進者,隨時為學生提供幫助,因而在實際行動中,應把握好尺度,避免以下兩種誤區:一是過分強調教師的作用,一切包辦。自主學習要求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生必須學會自我計劃、自我監控、自我評價,教師在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中,在適時地對各學習階段和過程發揮其指導作用的同時,必須注重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己分析自身實際情況、自己選擇學習材料、自己計劃和調控學習行為、自己進行學習評價,盡量讓學生在行動中去摸索,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自主學習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發展自己的元認知能力,建構起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真正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為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二是一味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忽視教師的引導作用,對學生的自主學習不聞不問。雖然在課外自主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但由于還未建構起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元認知水平,很容易因為內外部各種問題的干擾而中斷,尤其是初級階段,教師不應坐等學生的求助,而應積極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運用各種手段有效指導和監控學生的學習行為,激發和維持學習動力。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其培訓者、咨詢者的作用,活動前做好理論及方法的培訓,活動中做好監控指導工作,運用策略訓練使學生在學習方法、意志控制、自我計劃、自我調控等方面穩步取得成效,逐步實現自主學習行為從他控向自控、從被動依賴到自覺能動、從有意識到自動化的轉變。

五促進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的學校教學管理策略

學校教學管理通常包括目標管理、課程管理、教材管理和資源管理等方面,學??梢酝ㄟ^確立以培養學生自主能力為中心的目標體系、改革課程設置、轉變評估和激勵方式、轉變學生管理模式、營造適合學生自主發展的學校物質環境等手段來促進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和空間,為學生提供設備、信息等各方面的支持,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梢越⒙犃ψ灾鲗W習中心,組織教師開發自主學習教材,為學生提供各類聽力自主學習材料以及優良的學習環境設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通過以上的分析和研究,我們對課外英語聽力自主學習問題的分析已經更加清晰和明朗。本文所得出的一些結論還需要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修改,持續地完善,從而不斷推動英語教學改革的進程。

參考文獻

[1]高朝陽,過俊.大學生英語聽力自主學習現狀調查與研究[J].攀枝花學院學報, 2012(1):91-94.

[2]呂鳴.社會互動理論與英語聽力自主學習的整合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 2012,(2):148-149.

[3]Chu Yongjuan. Network Based Autonomous Listening Learning Ability Training-a study based on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training in research . The years ( second half ), 2011(2): 75-76.

[4]舒莉,高曉瑩.軍隊工科院校本科新生英語聽力自主學習能力結構分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1(11): 178-180.

第4篇

關鍵詞:美國;中小學;家庭教師輔導

中圖分類號:G78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3)08-0041-04

由于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日益重視以及升學競爭的日趨激烈,我國家教輔導①正呈現突飛猛進的發展勢頭。但國內的家教輔導就目前情況來看不容樂觀,深入了解美國的家教輔導狀況,或能給我國家教現狀帶來一些啟示性思考。

一、美國課外家庭教師輔導概況

(一)對家庭教師輔導持正面積極態度,同時認為需加強管理與訓練

美國學者大多認為:“對學生進行長期的學業成就改善措施,最讓人能夠看得到希望的方式是基于家庭的輔導項目?!彝ソ處熭o導(Tutoring)逐漸成為學校常用來作為加強課堂教學與改善學生學業成就的一種為人們所熟悉的工具?!盵1]

近年來,美國的家庭教師輔導大多由志愿者們組成,作為一種志愿行為,其參與者的動機是積極而單純的,他們都有著極大的熱情與愛心去輔導那些在學業上處于失敗邊緣的中小學生。但美國學者同時認為,志愿家教們得到的管理性指導程度不一,需要持續性的管理指導,以利于他們能力的提高與信心的增加。[2]缺乏訓練與沒有經驗也許會給志愿家教的指導工作帶來更多的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比如,他們或許是使閱讀處于失敗邊緣的學生更加的氣餒了,或者是反而阻止了這些學生取得進步的步伐。[3]

因而,如果想要志愿家教項目取得好的效果,至少需具備如下條件:第一,嚴格挑選那些確實對家教輔導感興趣的人,并且需與項目組簽定承諾書。第二,為具有挑戰性的閱讀學習者提供特別的家教輔導訓練。第三,經常不斷地對志愿家教進行管理指導。第四,保持最低限度的志愿家教與管理指導者的配備比。第五,從開始著手時,就要讓相關的學校與教師一起參與發展志愿家教項目。[4]威斯克(Wasik)在1997年對成功志愿家教項目研究的結論也表明:在志愿家教項目中應該有執業教師的參與和指導,在志愿家教整個家教輔導的過程中都提供不斷的反饋信息,高質量的志愿家教訓練才能保證輔導的過程也是高質量的。[5]

(二)政府從管理與財政上給予大力支持

1996年,克林頓總統簽署了《美國閱讀挑戰法案》,承諾要讓每一個初中畢業生(third grade)都能夠進行很好的獨立閱讀。為了響應《美國閱讀挑戰法案》的號召,有不少研究者紛紛選擇在不同學區的學校,開展為處于學業成就失敗邊緣的中小學生提供志愿家教服務項目。例如,針對密歇根東南部地區的六所小學,為具有文化多樣性學生提供的一項志愿家教服務項目,成功地使這些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獲得了提高。特別地,這一項目致力于提高文化多樣性學生的閱讀表現能力,改善他們的閱讀態度,其整體效果是令人滿意的。[6]

(三)廣泛的人員參與及全方位的系列措施

美國的志愿家教項目主要是由學校教育系統來承擔的,包括學區教育行政人員、中小學校長、大學的研究團隊等。主要的措施涉及經費的提供、人員的招募與培訓、場地的尋找與提供等。對于志愿家教的招募與培訓活動涵括輔導學習活動中的監管與跟蹤指導、提供反饋信息、對輔導者輔導水平進行持續性提高的訓練指導等方面。

二、美國課外家庭教師輔導的具體內容與實施環節

(一)輔導教學材料的選取

1.以選擇率較高的書籍作為閱讀材料的來源

美國中小學各門學科的教材由任課教師自行選定,同樣,家庭教師的個別輔導也是由輔導者自主決定選擇學習材料。以閱讀輔導為例②,對于閱讀輔導材料的選取,輔導者們通常會選用具有較高選擇率的書籍,或從其他課外輔導項目中進行借鑒性選擇。

2.選用以美國多元文化背景為特色編寫的閱讀材料

因為美國目前的移民人口眾多,因而有研究人員開發出了為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學生使用的教材,這種多元文化的書籍較具代表性的是由戴孟德與莫爾-哈特(Diamond and Moore-Hart)開發出來的指南[7]。就美國中小學生的多元文化背景來看,這些被選出來的閱讀材料是比較具有針對性的,能夠加強學生們欣賞與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的能力,同時也能改善他們的閱讀成績。在一項對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小學生所進行的閱讀輔導項目中[8],教輔人員手冊里包括輔導教學方法與指導方法,多元文化書籍包括閱讀或寫作教學活動設計指南、特殊文字教學策略等,為學生準備的輔導檔案包括讀寫記錄單,帶有“力量圈”的詞庫(a word bank with a “power ring”)、教學計劃(lesson plans)、一包字母卡片(a packet of letter cards)與評價表(comment sheets)等等。這些材料能夠使輔導者記錄學生閱讀書籍的量、新詞匯的學習(當受輔者學習認識這些詞時,凡是他們能夠熟練掌握的詞就會被放進一個圓環內,即所謂的“力量圈”)、識字量或發音的正確率(這可通過識字卡片來進行)。這些輔導檔案有可能讓輔導人員通過學生的仿寫活動記錄下他們的寫作表現(writing sample sheets)。輔導檔案還提供一種方式來交流輔導者觀察與記錄的受輔者的日常進步。用這種方式,如果有多人同時輔導一個學生,那么所有的輔導者也仍然能夠從輔導檔案記錄里了解到該生的日常進步,從而確保在整個輔導期間都能夠對他進行積極的輔導。

(二)輔導教學培訓流程

1.項目負責人與讀寫指導員進行嚴格訓練

美國的志愿家教輔導活動,輔導人員大都會參與時間不等的培訓研討會,研討會主要是對輔導人員進行系統的教學培訓與指導。在這些研討會上,項目負責人與讀寫指導員(the project director and the literacy coordinator)會陳述輔導程序、讀寫基礎教學策略與技術、讀寫教學模式等核心輔導環節,然后成員在小組內進行模擬教學實踐或其他方式的模擬教學。輔導人員為了盡快熟悉閱讀進程、適應輔導項目,必須在整個培訓期間都頻繁地演練這些輔導教學的方式、方法與策略。同時,項目負責人及指導者們也必須基于當前的讀寫研究策略與閱讀進步策略,花大量的時間來指導這些輔導人員,這樣才能使輔導人員能夠充分地了解兒童讀寫的學習心理。

2.通過實訓,使輔導人員了解閱讀是一個心理語言學過程

特別地,輔導人員需了解閱讀是一個心理語言學過程,閱讀者需通過信息的獲得與問題的解決才能夠了解一段文字的意思。因為意義來自于讀者個體背景與文本的交互作用,所以在閱讀文本時學生的積極活動相當重要,而且寫的活動必須聯系著讀的活動,問問題、使用高質量的閱讀材料等策略都是被特別強調的。觀看一組特制的教學模式后,輔導人員要進行個人的或小組內的模仿實踐,此時,讀寫指導員對他們進行流動指導,并適時地促進他們理解與使用教學策略,以達到真正掌握這些輔導教學模式的目的。讀寫指導員常常會發給輔導學員一些小冊子,上面記錄著特別的讀寫術語、概念或教學策略,這有助于學員在他們的輔導教學過程中隨時翻閱使用。同時,學員們也會在這些小冊子上隨時添加上他們在輔導教學過程中總結出來的實踐經驗。

3.拼寫輔導須在閱讀活動中進行

另外,家教輔導員會懂得如何教學生認識單詞與拼讀字母之間的關系,這需要在閱讀文本中進行,或通過使用經巧妙處理過的材料進行。例如,輔助教學研討會中讀寫策略環節就包括:閱讀思考行動指導(DR-TA)、在問與答之間建立聯系(QAR)、語言經驗使用(LEA)、語義圖(semantic mapping)、提問策略,語法故事、配對閱讀策略、詩歌朗讀(choral reading)、戲劇扮演(reader’s theater)、期刊雜志、寫作策略、填字游戲(making words)、識詞策略等。以上所列的這些基于研究得來的教學策略,都會在輔導教師手冊里看到,這有助于輔導教師反復記背或在后續的輔導教學中用以參考。

4.家教輔導信息的公開宣傳與反思性研討活動的開展

項目負責人與讀寫指導員也會從文化的角度來宣傳如何進行有效的輔導教學、如何使用具有文化多樣性的讀本、如何對待虐待兒童問題、如何建立父母與學校間的聯系、如何培養團隊精神等。在這些研討會中,輔導人員都有機會去進行反思、討論問題,或是分享他們在研討會學習過程中所取得的成功,另外還配有頭腦風暴法的教學策略討論,這些對他們輔導學生都是有所助益的。

5.培訓人員的跟蹤指導

輔導者們會受到現場訓練,在他們與其受輔學生一起學習時也會得到適時的現場指導。在這些現場的指導教學訓練中,讀寫指導員會提供反饋信息,提供建議或對輔導人員的教學進行評論,包括閱讀模式、寫作策略,或在任何時候當輔導者需要幫助時提供幫助。他們還安排時間讓輔導人員與讀寫指導員進行單獨的現場指導,以便能更好地解決輔導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

(三)輔導時限、時長與頻率

輔導的目的在于通過提供課外的閱讀與寫作時間,開展令人愉快的具有個人體驗的閱讀與寫作活動,讓學生的讀寫能力有所提高。在參與至少兩個周期的教學培訓研討會后,輔導人員就能夠開始30分鐘的一對一式的家庭輔導教學了。這種輔導每周2-4次,視不同的學校而定。不管一周2次還是4次,這些輔導的形式都是一樣的。在每次30分鐘的輔導中,輔導教師與孩子一起閱讀多元文化的文本,用15-20分鐘來進行交互式的問與答,接著是進行由托平(Topping)提出的配對閱讀策略[9],再接著是為每個受輔孩子的每一輔導期設計形式多樣的輔導方案,它們會在實際的閱讀輔導教學、包括學生自己的讀寫時間(每次至少15-20分鐘)中得到使用。

(四)閱讀輔導的步驟

美國學者大多認為,閱讀技能是一切學科知識獲得的基礎,因而,在有關志愿家教服務的諸多項目中,閱讀能力的輔導最為重要。首先,受輔學生在他們的輔導者指導下選擇他們愛讀的書。其次,開展交互式的文本閱讀。它除了輔導者與學生的問與答外,還有與學生一起大聲朗讀的活動。第三,始終地,受輔學生會在輔導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有規律的、特別的贊美(例如,在表達上與流暢程度上等)。為了加強理解,輔導者定期地停下來與學生一起討論詞語與故事的內容。第四,輔導者還會在對學生就文本提問時進一步檢測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程度,這種檢測可在交互式問答之前或之后進行。這些問題根據文本的類型都遵循DR-TA或QAR的原則。[10]

三、美國課外家庭教師輔導的啟示

較之于我國的家教輔導,美國的家教輔導至少能給予我們以下幾點啟示:

(一)積極肯定的價值觀

美國具有較久的源于西方古典傳統的家庭私人教師教學文化,而且崇尚個別教學法,因而,對家教輔導持積極而肯定的態度。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由于經濟水平的發展,課外輔導逐漸興盛,但絕大多數屬有償家教,而且不少在職教師為學生提供課外個別輔導屬高昂的有償教育服務,這導致我國普遍對家教輔導持負面態度或功利性看法。

(二)科學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

美國的志愿家教有成套系統的方法,進行家教課外輔導的志愿者都有一套穩定而有效的教學策略。相比較而言,在中國,大學生進行課外輔導,大多只是為賺取生活補助費,他們既沒有一套系統的教學計劃,也無有效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技能,更談不上為中小學生選取適合于個別輔導的學習材料。而由在職或退休教師及其他成人為中小學生提供的課外輔導,其輔導學習材料主要是為了應試目的而制作,而并非是為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其對學生全面發展的效用十分有限。

(三)優惠的鼓勵性政策支持與具有專業水準的人員使用及培訓

如前所述,美國的家教輔導絕大多數屬志愿型,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受到不少優惠政策的鼓勵,例如地方政府、學區管理部門、中小學校等需撥出一部分資金,主要用于志愿家教人員的培訓上及其他一些教學支援服務項目上。這真正體現了教育的公共事業屬性。當然,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培訓與監督機制,家教輔導是不可能真正做好的。在美國,不少大學與研究機構皆有專門人員組織各種類型的志愿家教輔導項目,輔導人員的選用實行公開招募,對其的培訓亦相當嚴格而科學,并在其對中小學進行課外輔導時仍有專門人員隨時給予指導,并給予教育教學知能的追蹤性再提高培訓。

相比較之下,我國也是不主張在職教師為學生提供有償課外輔導服務的,但事實卻是大多數課外輔導是由在職教師有償提供的,近些年來,更是在正規學校教育系統之外又形成了一個蔚為壯觀的市場化特色鮮明的家教或補習“教育系統”。另一方面,各類高校學生也會組織無償的“支教”活動,但“支教”大都面向農村薄弱學校、城市邊緣地帶農民工子弟學校等,“支教”的大學生往往是在未接受良好的教學指導的狀態下就匆匆上陣,很難為支教對象提供多少有效的學業技能的改善??偟膩砜?,由在職中小學教師所進行的有償家教服務,主要受市場規律決定;由大學生所進行的勤工助學家教或“支教”服務,則要么流于形式,要么屬一次性短期行為。國內兩種類型的家教服務皆缺乏相關部門的有效監管、指導與培訓。

綜上所述,欲改善我國課外家教輔導亂象叢生的局面,首先須從價值觀上厘清課外輔導應屬于公共教育事業的有益補充,我國政府及社會應從公共教育事業的角度來理解和看待課外家教輔導,并給予輔導人員以必要的培訓和指導。

注釋:

①本文所提“家教輔導”是“課外家庭教師輔導”的簡稱,其具體含義指的是正規學校課堂教學之外的學習輔導活動,這種學習輔導活動的輔導者主要由成年人來承擔,受輔導的對象主要是學業困難的中小學生。它區別于學生之間的“同輩輔導”或“朋輩導修”等其他類型的學習輔導活動。

②閱讀作為一門課程在美國中小學屬于“主科”,他們通常將語文這一科目分為拼寫、閱讀、寫作等幾個方面來進行。當然,美國并不像我國通常所理解的那樣,有涇渭分明的分科教學,但閱讀教學確實是他們的基礎教育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Edward E. Gordon. 5 Ways to Improve Tutoring Programs[J]. PHI DELTA KAPPAN.2009:440-445.

[2]Morris, D. The Howard Street Tutoring Manual: Teaching At-risk Readers in the Primary Grades[M]. New York: Guilford Press,1999.

[3]Wasik, B. Using Volunteers as Reading Tutors: Guidelines for Successful Practices[J]. The Reading Teacher, 1998(51): 562-569. Gordon, E. Looking Beyond the Stereotypes: Ensuring the True Potential of Tutoring[J]. Phi Delta Kappan, 2003(84): 456-459.

[4][6][8][10] Margaret Moore-Hart, Stuart A. Karababenick. Becoming Successful Readers: A Volunteer Tutoring Program for Culturally Diverse Students[J]. Literacy Research and Instruction. 2009(48):149-171.

[5]Wasik, B. Volunteer Tutoring Programs: Do We Know What Works?[J]. Phi Delta Kappan, 1997(79):282-287.

第5篇

【關鍵詞】中職生;元認知策略;策略培訓;英語學業成就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和文獻綜述

1.研究背景和目的

目前專家學者對影響青少年英語學業成就的各個因素進行了大量調查研究,主要包括學生的學習動機、英語學習策略和歸因方式等。然而筆者發現這些研究大部分都是針對中學生和大學生這兩個群體,對于中職學生這個整體英語學業成就偏低的群體的調查和實踐性研究還不夠專業和全面。我國的中等職業學校的生源大部分是中考的失敗者,英語基礎薄弱。許多同學對英語學習有著不同程度的習得性無助感。在這樣的情況下,筆者試圖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以廣州市醫藥職業學校的中職學生為研究對象,在對元認知策略的運用和英語學業成就之間相關進行相關調查后,著重進行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元認知策略培訓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學業成就的實證研究。

2.理論框架和文獻綜述

2.1關于元認知策略的概述

美國心理學家費拉維爾(Flavell,1979)首先提出“元認知是指人類以自身的認知系統為認知對象,對主體認知過程的自我意識、自我控制、自我評價和調節?!監xford(1990)將學習策略分為直接策略和間接策略兩大類。其中間接策略包括元認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會策略。大多數專家和學者都認可元認知策略包括計劃策略、監控策略和評價策略,也就是在學習過程中確定學習重點、計劃安排學習和評價學習。

2.2元認知策略的運用與英語學業成就相關的國內研究現狀

文秋芳(1995)提出:學習策略對成績有著明顯的影響,有意識地調整學習策略是取得成功的關鍵,策略因人而異,因時而變。其對英語元認知策略的研究結果顯示在元認知策略的使用方面英語學習成功者與不成功者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前者使用元認知策略的意識比較強,學習富有計劃性和主動性;后者使用元認知策略的意識比較淡薄,學習處于盲目、被動的狀態。

在以中職生為研究對象的各項研究中,胡開顏(2010)得出結論:對中職生進行元認知策略的培訓,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朱政(2011)發現中職生在英語元認知學習策略的使用上較少使用監控策略,相對來說更常使用計劃策略和評價策略;而在元認知學習策略的使用上,學優生使用最多的是評價策略,而學困生用得最多的是監控策略。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和過程

調查環節:筆者參考了OXFORD的學習策略量表中關于元認知策略的部分和胡開顏編寫的相關調查問卷,改編了中職生英語學習中元認知策略使用情況問卷。在進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檢驗后,隨機抽取了一年級的三個專業各三個班級共423人,調查和分析了中職生元認知策略的使用情況。同時,以一套英語測試統考題進行測驗,收集成績數據作為學業成就的變量,與元認知策略使用情況問卷結合分析學優生學困生在元認知策略使用情況方面的差異。

實證部分:在參與調查研究的班級中選擇兩個班級作為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時長15周的實證研究。由筆者對實驗班的學生進行元認知策略培訓后,對兩個班級的學生再次進行元認知策略使用情況的問卷調查,同時進行英語測驗。之后將實驗班與對照班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探討元認知策略的運用是否和英語學業成就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

1.元認知策略培訓的具體方法和過程

首先,筆者對實驗班的同學進行了系統的元認知策略的理論知識介紹,結合實例使學生明確元認知策略培訓的重大意義,培養學生的策略學習動機。然后在15周的英語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現有教材資源,從計劃策略、監控策略和評價策略三個方面訓練學生的元認知策略運用能力,指導學生制定英語學習計劃,讓學生交流學習各種有效的復習和預習方法,定時反思和交流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進步之處和不足之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充分利用教材――《英語》基礎模塊。基礎模塊中的章節分別圍繞一個與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今后工作密切相關的主題展開,把相關的詞匯、語法和聽說讀寫技能有機綜合在了一起。第一個部分便是學習目標(GOALS)。這個部分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之前明確學習內容和目標。筆者在實驗班引導學生看著目標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制定自己對于這一章節預習和復習的側重點和時間分配。同時,每個章節配有自我檢查(I CAN...)部分。這個部分其實正是編者希望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能充分運用元認知策略。筆者嘗試讓學生在評分的同時,根據評分制定下一步計劃,把自我評估策略和計劃策略的運用結合起來。另外,筆者會為學生提供一些具體的策略。例如讓學生在朗讀復習(REVIEW)部分的短文的時候,用秒表計時,用筆為困難詞匯做記號,之后把幾次的時間和記號的數量進行比較便能知道自己這個部分的學習進程。

(2)充分利用輔助教材。《中職新思維評價手冊》從結構和編排來看,非常適合用于在學生的英語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元認知策略能力。該手冊為學生總結提煉了43個涵蓋基礎模塊中各個章節內的聽說讀寫四個實用技能方面的任務,并設置了各個任務的習題。每個章節的詞匯部分都設有配套練習供學生自己進行前測或者后測。筆者會把該章節要求完成掌握的實用技能任務和課本中的學習目標結合起來,對課本的內容進行重新整合后實施教學。而在實驗班的教學過程中,筆者除了讓學生明確這是計劃策略和監控策略的體現之外,根據情況嘗試為學生增加了幾項任務:在每次課結束的時候,讓學生自己在教材上找到經過整合后的重點內容并在班級進行總結;在新章節開始之前,讓學生分組根據技能任務表格,嘗試自己找出教材中的重點,并且這些重點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和程度進行調整和變化。

(3)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和不同的評價方法,有意識訓練學生運用各種元認知策略。例如布置的作業除了筆頭和口頭之外,根據教材的內容多布置合作類的交際型任務,并在實驗班利用攝像設備對一些作業進行了錄制,讓學生們在觀看的時候互相感受自己和其他同學之間的合作與學習、進步和不足;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過程中,除了自評,組評和老師評價外,嘗試讓同學相互根據評價給對方提出改進學習的建議;在英語測驗結束后,以觀察、約談、自己寫總結等方式引導學生總結評估自己的學習并有意識對學習方法加以調整。

第三部分 研究結論

1.在元認知策略使用情況的調查階段,423份問卷中有效問卷共412份。連同第一套英語試卷的測驗成績,經過數據分析后,得出結論:中職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元認知策略運用上分數總體偏低,同時存在比較顯著的性別差異,其中女生的各項元認知策略的分數明顯比男生使用各項元認知策略的分數高;同時元認知策略的運用水平和英語學業成就呈正相關,學優生使用元認知策略的分數明顯比學困生偏高。

2.在結合教學過程對實驗班進行的元認知策略能力運用培訓結束后,對實驗班的48名同學和對照班的53名同學通過問卷調查、訪談和英語測驗,再次進行了橫向和縱向的分析比較,得出了結論:經過元認知策略培訓,實驗班的學生策略意識得到了明顯的增強,英語學習明顯更有計劃性,從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英語自主學習習慣。實證研究證明元認知策略培訓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學業成就。

第四部分 研究反思和啟示

1.本實證研究的全面性還值得進一步拓展。首先,調查環節的樣本范圍還不夠大,可以考慮和兄弟學校的其他老師合作一起進行調查。其次,影響英語學業成就的因素相當多,并不僅僅是元認知策略的運用,因此今后的研究可以在此研究基礎上進一步拓展,例如可以研究學習自我效能感和元認知策略的交互作用等。

2.在元認知策略的培訓方面,今后應該更嘗試結合調查中的差異,在中職校園內對不同類別的學生進行側重點不同的培訓,或將取得更好的效果。 同時,試想如果將元認知策略的培訓與成敗歸因等因素相結合,對于帶動中職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英語學業成就乃至綜合素質都會有更大收益。

3.筆者今后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積累經驗,多向經驗豐富的同行取經學習,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并真正把實證研究成果運用于教學之中。同時,筆者也希望借此引起教師們進一步重視元認知策略運用能力的培養,并能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有計劃的系統地對學生進行一些策略培訓,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成就和綜合學習能力與素養。

【參考文獻】

[1]Flavell,J.H.1979.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A new area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al inquiry【J】.

[2]Oxford,R.L.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M】.New York:Newbury House Publishers,1990.

[3]董奇.論元認知【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01)

[4]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論【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5]胡開顏.通過元認知策略培訓提高中職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D].2010.

[6]廣州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英語》基礎模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7]朱政.中職生英語自主學習現狀及元認知策略使用的調查與對策[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27

[8]中職英語教材編寫組.《中職英語新思維評價手冊》【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1

附1.英語學習元認知策略調查問卷

1=這種做法完全或幾乎完全不適合我的情況。2=這種做法通常不適合我的情況。3=這種做法有時適合我的情況。4=這種做法通常適合我的情況。5=這種做法完全或幾乎完全適合我的情況。

1.我會制定英語學習的目標和計劃。( )

2.我經常檢查是否按時完成自己的英語學習計劃。( )

3.在上英語課前我會進行有針對性的預習。( )

4.在英語課上,我盡量主動地爭取回答問題。( )

5.當老師叫其他人回答問題時,我會仔細聽,并嘗試在心里對自己說答案。( )

6.上英語課時我會主動記筆記。( )

7.學習語法的時候,我會試圖理解語法規則。()

8.我用重復循環多遍的方法來記新單詞。( )

9.記英語單詞時我會聯想同類別有關的單詞。( )

10.交英語作業和試卷前,我都仔細檢查。( )

11.在英語課文或者考試中碰到不認識的單詞時,我會試圖猜測新單詞的意思。( )

12.我會在課外主動接觸英文電影、歌曲或者雜志。( )

13.我會記課外在網絡上、電影中或者其他場合下出現的英語單詞和短語。( )

14.課后我會進行復結。( )

15.我經常反思自己的學習方法是否有效,嘗試找出更好的學習方法。( )

16.我會在考試后注意到自己所犯的錯誤,并通過改正它完善自己的英語學習。( )

17.當考試成績不理想時,我會暗暗鼓勵自己千萬不能泄氣。( )

18.我會根據學習任務特點,選擇不同的學習策略。( )

19.我選擇適合自己英語水平的材料來學習。( )

第6篇

關鍵詞:中學體育 課余訓練

學校課余體育訓練是學校體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目標是利用課余時間,對部分有一定體育特長和愛好的學生進行較系統的訓練,挖掘他們的競技能力,逐步使他們的運動才能定向地發展和得到提高,培養德智體育全面發展的競技體育后備人才。但在中學課余體育訓練中卻存在諸多問題。究其原因是由于訓練對象必須接受國家規定的和學校教學內容所限定的。

一、中學課余體育訓練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應試教育”下的問題

新課改下,無論怎樣減負,現在的學生還是要面臨升學考試,不管是小學,中學依然在進行選拔式的高分教育,由于受大學、高中招生人數的限制,每年有許多中學生落榜或進入自費生的行列。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在這種高分學業成績的壓力下,家長反對孩子參加課余訓練,盡一切努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學業上獲得的高分,升入重點大學與高中。這是家長的利益性選擇,但也是合理的選擇。這種利益性的選擇,給學校課余體育訓練的開展帶來一定的難度,首先,參加體育特長訓練勢必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業成績;其次,有些體育項目的投資很大,訓練周期相對也較長;三,成功的概率相對很低,教育行政部門每年確定的體育特長生很少且專項運動成績確定的很高。第四,受文化課成績的影響中學課余訓練時間也是比較難安排的,學生節假日參加各種文化課補習班、提高班的現象相當普遍,訓練只有安排在每天的早晚。早晨受時間的限制,訓練的時間很短,強度還不能大,否則,學生在上文化課時會因疲勞產生睡意,精力不能集中而影響學業。每天只有下午放學后有一點時間訓練,還會受到學生課后作業的影響。中學課余體育訓練實際開展起來是有一定難度的。

2、體育教練員資格認定制度不夠完善

學校為了減少教育經費的開支,中學一般都沒有聘請專職的教練員進行課余訓練,而是由學校體育老師完成,由于體育老師在學校中的角色主要是教學,因此大部分體育老師都沒有教練員資格證或上崗證,加上進修,崗位培訓的機會又少,在沒有專業理論的指導下,導致訓練缺乏科學性、專業性和系統性,影響了課余訓練的水平。

3、教師年輕化,訓練經驗不足,缺乏敬業精神和責任心、職業素質不高

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迎合評估的要求,各級中學都把引進高學歷人才作為學校發展的重點,使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但是體育教師隊伍呈現年輕化又成為新的問題,加上老教師呈階段性的退休,體育教師隊伍青黃不接的現象嚴重,在沒有專業知識的指導和老教師的指點下,青年教師缺乏課余訓練和比賽經驗,嚴重影響了運動員競技成績的提高和隊伍的發展。同時,體育教師缺少一定的敬業精神和責任心,職業素質不高,訓練不同程度的存在不科學、無大綱、隨意性明顯、不系統,有的老師還身兼數職,對訓練聽之任之,嚴重影響了課余訓練的發展和學生的前途。

二、對策

1、盡量避開學生的學習時間,利用上學前的早上、放學后的傍晚的純課余時間訓練。

利用課余時間能有效化解學訓矛盾,同時也能有效避開家長的擔心和班主任的授課壓力。學校要重視課余訓練,建立行之有效的課余訓練機制,合理安排負責訓練的體育教師的工作量,將常規課教學工作量和課余訓練工作量均衡考慮,制定科學合理的工作量,激發體育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做學生的免費文化課輔導老師。

普通學校的學生運動員是以文化課學習為主的學生,不是專業的運動員,體育課余訓練只是培養部分體育能力較強的尖子學生的體育特長,培養的目標應該理解為是文化課成績的補充和的延伸,為將來升學服務。家長關注孩子的學業成績是為以后的升學考慮,學校關注全體學生的學業成績是用來評估辦學質量。其實語、數、外的成績是中學生學業成績的核心,體育教師在課余訓練中不但要提高學生的訓練成績,更要關注學生文化課課外作業的完成情況,假如學生在完成課外文化課作業時出現困難,體育教師要盡量做學生的文化課輔導老師,幫助學生解決文化課學習中的困難,這就需要體育教師要不斷充實自己的文化知識,來滿足學生運動員成長的需要。

3、建立教練員資格證機制。

學校要嚴把上崗資格關,要求擔任訓練任務的教師必須持有教練員資格證或崗位培訓資格證,否則不予安排訓練工作。當地教育部門或學校應給年輕老師多提供崗位培訓機會;二體育院?;蝮w育學院應該將學生獲得教練員資格證作為檢驗學生理論和實踐學習的重點,為今后的中學教練員水平把關;三通過地方體育主管部門的溝通和當地體校聯合辦學,由中學負責學生的文化課學習,體校則負責學生的課余訓練,達到雙贏的目的。

4、組織學習與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訓練水平。

第7篇

關鍵詞:順應潮流;健康上網;課外活動

世界網絡時代潮流洶涌,網絡信息技術日新月異。隨著現代科技突飛猛進,信息網絡技術給人們的工作、生活、學習帶來了巨大實惠,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而中學生作為一個成長中的群體,正是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關鍵時期。如何讓中學生在當前環境下健康成長是家庭、社會最為關注的問題。

通過問卷、座談、觀察等形式,我們認識到學生上網大多通過手機,或在家上網,還有極個別同學常惠顧網吧。面對網絡這把雙刃劍,我們應該怎樣面對呢?為此,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學校除了正常的學業,要努力創設專門的情感與訓練活動,培養青少年判斷和選擇的能力及行為習慣,以開闊視野,提高能力

學校多開展各種類型的課外活動來充實課外時間,包括文體活動、科技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等,讓中學生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積極接觸社會生活,學會認識社會,適應社會,不斷地成長和提高。如學校組織學生參加乒乓球組比賽,籃球組比賽,廣播操比賽,文藝演出,常組織學生到老年公寓打掃衛生,宿舍衛生大比拼,夏令營等活動。充分展現自我,實現價值,并在活動中找到友誼和自信心。

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人際關系的引導,通過開展活動創造人際交流的機會,鼓勵學生擴大人際交往范圍,讓學生掌握一般的人際交往的技巧,促進中學生現實生活中人際關系的改善和提高。一個良好的人際氛圍,可以減輕心理壓力,利于中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滿足個體人際交往的需要。

學校要凈化、美化生活環境,加強藝術教育功能,發揮藝術熏陶作用,培養良好的審美觀念,真正達到團結、友愛、嚴肅、活潑的校風校貌。

二、開展主題班會

在班級中聯合班主任開展關于健康上網的主題班會,搞好學生的班集體建設,提高學生的人格感染力,從多角度審視網絡帶給我們的便利與糟粕,達到防微杜漸的效果。

三、設置“心理咨詢室”“心理咨詢信箱”,開展心理衛生知識講座,開展性知識教育課程

消除中學生對性的神秘感和苦悶,對性有正確的認識,以消除他們對黃色網站的熱衷,從而減少網絡成癮的可能性。學校還要積極加強校園網絡信息資源的開發,普及網絡知識,促進網絡教育,使學生認清網絡本質,并養成科學上網的生活習慣。

四、引導家長配合老師嘗試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術和方法,

加強家長與相關老師隨時電話聯絡,對“網絡成癮”學生進行行為糾正

我們要引導家長們認識到:注意發現孩子的優點,不要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孩子學習的優劣上。要知道,在學校的考試中,必然有成功者和失敗者,不可能所有的孩子都是前幾名。如果家庭評定他們成功的標準只有一個,那些學業失敗的孩子就更可能去網絡尋找虛幻的成功。作為家長要千方百計讓孩子有成就感,包括學業、特長、交友等各個方面,不能“堵”只能“疏”。特別對于網癮學生更需要父母、老師更細心地關心,給他們多一點關切,耐心地和他們講道理,幫助他們走出“網絡成癮”這個誤區。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引導家長緊跟時代步伐,改變以往的傳統教育、暴力教育和嬌縱溺愛,引導家長重視孩子的網絡健康教育,開展家庭網絡健康教育的知識講座,對家長進行適當培訓,不斷提高家教水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北市| 民勤县| 乌审旗| 闵行区| 福州市| 酒泉市| 汉沽区| 富锦市| 米易县| 满城县| 海门市| 漳浦县| 昌乐县| 兴仁县| 景泰县| 呼和浩特市| 林甸县| 奉贤区| 嘉荫县| 锦州市| 阿城市| 佛教| 车险| 潞西市| 渭南市| 贵州省| 石嘴山市| 白河县| 泸西县| 教育| 黑水县| 古丈县| 兴仁县| 泉州市| 房山区| 江永县| 乐清市| 报价| 郯城县| 辽宁省| 定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