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13岁女生发关系要赔偿吗,解开老师裙子猛烈进入动漫,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红粉,麻花豆传媒国产剧mv免费软件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移動網絡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6 16:30:03

序論:在您撰寫移動網絡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移動網絡論文

第1篇

移動網絡教學系統是指由于學習者學習空間位置、時間不固定性和自主學習需求增加而構建的一種由移動學習終端、互聯網、移動通信網絡、資源平臺所組成的支持遠程網絡學習和移動學習的新型教學輔助系統。通過借鑒國外移動網絡教學系統開發的實踐經驗,國內移動網絡教學系統的構建模式從技術角度看,有以下幾種方式。

1.1基于信息服務的移動教學系統

使用移動通信運營商的短信網關、短信息群發器、第三方的短信群發服務是目前開發短信息移動學習系統常用的3種技術。教學者通過運營商提供的短信互動平臺,可以向學習者發送教學過程中的通知安排、課程學綱、課后習題、測驗等信息,使學習者能夠及時了解相關教學信息,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和進度。該技術模式的系統實現簡單,快捷方便,但僅限于簡單的文字信息的傳輸,交互程度不夠,比較適合中小學單一的培訓課程的學習,不能夠適應相對復雜的學習環境。

1.2基于C/S結構的移動教學系統

基于C/S結構的移動教學系統是在手機終端開發移動應用程序,學習者通過在移動設備上運行客戶端程序,與服務器端進行信息交互。此種技術模式下,系統交互性好,功能強大。但由于移動終端設備多樣化,操作系統復雜化,常見的操作系統有Android、IOS、Symbian、WindowsPhone、Black⁃Berry等,其內容呈現適應技術開發比較困難,系統建設復雜。

1.3基于B/S結構的移動教學系統

WAP為移動終端設備訪問互聯網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基于B/S的移動教學系統將基于移動設備的WAP技術和基于互聯網的Web技術結合在一起,使利用移動終端隨時隨地訪問網絡教學平臺上的豐富教學資源成為現實。其系統開發只需與無線應用環境交互,主要使用WML語言編寫WAP站點,支持添加腳本語言實現交互性操作,并通過llS、Apache等Web服務器并運行。基于B/S的移動教學系統,其內容表現方式的定義比較成熟,能夠提供豐富的交互功能,技術實現相對容易,系統建設方便,比較適合初期移動學習系統的設計開發。因此,筆者以技術實現和應用都比較成熟的網絡教學平臺為基礎進行移動功能擴展,構建B/S結構的信息檢索課移動網絡教學系統,在保留PC終端服務功能的同時增加對移動設備的支持,實現移動教學。

2基于Moodle的信息檢索課移動網

絡教學系統設計Moodle是一套完全開源的、基于Web2.0的網絡教學平臺,能夠提供絕大部分在線學習所需要的模塊,同時還提供Blog、Wiki、RSS等Web2.0典型應用;能夠很好地支持師生之間和學習者之間的一對一、一對多、同步和異步等多種形式的互動交流。Moodle為廣大教師在Web2.0環境中設計、管理、實施、評價自己的課程和教學提供了一個開放的平臺?;贛oodle的以上優勢,我們選擇以原有Moodle網絡課程管理系統為基礎,采用WLAN、GSM/GPRS等無線通信技術作為移動終端的接入方式,擴展移動服務功能,構建“信息檢索”課移動網絡教學系統。

2.1整體框架設計

基于Moodle的移動網絡教學系統應具備以下特點:①在保留原有PC終端服務功能的同時,能夠支持不同操作系統的多種手持終端設備(智能手機、超極本、iPad、多媒體終端等)通過多種無線通信網絡登錄系統,并為其提供像PC接入Internet一樣方便、快捷、高效的移動教學服務;能夠對用戶所使用的終端設備進行自動識別,并進行身份認證。②在不改變原有Moodle平臺的體系結構,也不影響原有功能實現以及正常使用的基礎上,使Moodle網絡教學管理系統提供的各種教學內容和活動適用于不同的手持設備,保證用戶瀏覽內容的友好性、便利性、正確性和一致性。由此,我們對Moodle網絡教學平臺進行了支持移動學習的擴展,其整體框架設計如圖1所示。為滿足移動教學需求,擴展后的Moodle平臺將增加用戶及終端設備識別模塊、移動終端內容自適應模塊、移動終端設備信息庫、移動教學功能邏輯模塊、移動教學資源管理模塊。用戶通過不同的網絡和設備登錄移動網絡教學系統后,通過對客戶端瀏覽器的識別,“用戶及終端設備識別模塊”將確定訪問Moodle的用戶是移動通信網絡用戶還是Internet/校園網用戶,同時對用戶的身份進行認證,賦予相應的權限。如果是HTTP瀏覽器,即為PC用戶,轉入現有的Moodle網絡教學管理系統;如果是WAP瀏覽器,即為移動終端用戶,則轉入“移動終端內容自適應模塊”?!耙苿咏K端內容自適應模塊”包括環境檢測、資源轉換重組和移動終端界面生成3個組件,能夠為移動終端用戶提供與其終端設備相適應的瀏覽內容。“移動教學功能邏輯模塊”實現Moodle網絡教學管理系統提供的課程管理及教學服務功能的移動化應用,“移動教學資源管理模塊”完成對底層數據庫的查詢和管理,為上層移動教學應用提供所需要的數據。

2.2功能模塊設計

通過Moodle網絡教學平臺的“網站管理”菜單命令,系統管理員可以實現課程的各項管理工作。信息檢索課移動網絡教學平臺包含4個功能模塊:教師管理模塊、學生學習模塊、資源管理模塊、教學活動模塊.

2.2.1教師管理模塊

教師管理模塊主要用于教師安排課程的教學計劃,上傳、編輯教學課件、教學視頻、教學參考書等教學資源,組織教學活動。該模塊主要包括教學管理、課堂教學、課后作業、教學測評。教師可以將自己整理的、豐富的教學媒體資源,如文本、圖片、網頁、視頻、電子教參書等,通過課程編輯頁面中的“添加資源”命令上傳并保存到服務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直接在Moodle中打開或播放課程的多媒體課件;可以采取基于問題的學習、協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獨立思考、勤于鉆研的精神;可以通過Moodle提供的討論區、聊天室、Blog、Wiki等工具和學生進行互動溝通。通過Moodle提供的電子學習檔案,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記錄進行跟蹤,查看學生的學習報告、學結、討論交流的貼子等,以便對課程教學計劃做出調整。

2.2.2學生學習模塊

學生學習模塊能夠為學生課余時間提供網上自主學習和互動學習的環境。學生可以帶著問題瀏覽Moodle平臺提供的各種課程教學資源。積極參與教師安排的專題討論、問卷調查、投票等活動;通過聊天、在線討論、在線提問與教師或同學實時交流;可以在Blog或Wiki中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

2.2.3資源管理模塊

Moodle提供了4種資源生成方式,包括文本在線編輯模式、網頁在線制作模式、文件或外部站點鏈接模式、文件目錄共享模式?;诖?,資源管理模塊能夠提供課程教學所需的各種資源,包括課程教學大綱(理論教學和實習教學)、電子教案、數據庫檢索Fash演示動畫、實習講義及課件、教學視頻、案例庫、試題庫、電子教參書、參考工具、相關鏈接等。

2.2.4教學活動模塊

Moodle提供了多種課程教學活動類型,包括測驗、論壇、聊天、問卷調查、專題討論、作業、Wiki等。學生可以自由選擇相應的活動,通過完成作業任務、課后或階段性測驗來了解自己的知識掌握情況;通過論壇、聊天、專題討論等活動發表自己的意見,使學生之間產生思維碰撞及理解上的共鳴,發現學習中的問題;通過Wiki、Blog等交流學習心得,進行協作共享式學習。

3Moodle平臺移動擴展關鍵技術實現

Moodle網絡教學平臺移動擴展設計中,最關鍵的技術是用戶及終端設備識別和移動終端自適應.

3.1用戶及終端設備識別

用戶及終端設備識別用于實現Moodle訪問用戶類型及移動終端設備類型的識別?;赑HP技術,我們將其設置在客戶端瀏覽器上。當用戶訪問Moodle時,首先通過STROPS()函數查看網關是否包含Text/vnd.wap.vmlMIME類型。如果包含,則網關支持移動WML網頁的瀏覽。據此就可以判斷用戶是什么類型的,再結合移動終端設備信息庫,就可以識別接入Moodle平臺的移動終端設備型號和軟硬件性能等相關信息,并為移動終端內容自適應生成做好準備。

3.2移動終端內容自適應

該模塊用于將Moodle網絡教學管理系統提供的學習內容轉換成適合具體手機終端設備瀏覽的內容,主要由“移動終端界面生成”和“資源轉換重組”兩個組件構成。為了方便移動終端設備瀏覽,移動終端界面生成組件采用列優先技術,將頁面內容的布局從多列顯示轉變為單列顯示,以適應內容在小屏幕的移動終端設備上瀏覽。當移動終端用戶訪問Moodle時,更具不同的設備類型和用戶偏好,該模塊通過使用XSLT將XML文檔轉換為適合具體設備瀏覽的Web頁面。該模塊會根據用戶終端設備類型和接入速度,為用戶提供相適應的學習資源。首先它會將一些數量較大、質量較好的、豐富的媒介資源轉換成內容一致但數量較小、內容偏差的資源保存到學習資源數據庫中。然后通過“移動教學資源管理模塊”檢索與用戶設備特征相適應的學習資源,將資源重組后界面生成組件,生成用戶界面,返回給終端用戶。

4結語

第2篇

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是未來移動通信發展的兩大主要驅動力,刻畫出欣欣向榮的移動通信產業生態圖景。移動互聯網已經顛覆了傳統移動通信業務模式和用戶使用體驗方式,并將深刻地影響著人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向2020年及未來,移動互聯網信息服務交互方式進一步升級,為用戶提供增強現實、虛擬現實、超高清(3D)視頻等更加身臨其境的極致業務體驗。物聯網擴展了移動通信的服務范圍,從人與人通信延伸到物與物、人與物的互聯,使移動通信技術滲透至更加廣闊的行業和領域。面向2020年及未來,移動醫療、車聯網、智能家居、工業控制、環境監測等將會推動物聯網應用爆發式增長,數以千億的設備將接入網絡,實現真正的“萬物互聯”,為移動通信帶來無限生機。在現有基于專用硬件的網絡系統架構和組網模式下,網絡體系架構僵硬、功能平面劃分不合理、網絡升級維護復雜,基于這一體系繼續演進來應對未來業務需求挑戰是非常困難的。隨著IT界網絡虛擬化技術思想的逐漸發展與成熟,電信網絡也在嘗試引入這兩種技術,醞釀對網元形態、組網方式和網絡架構的全面變革。而網絡功能虛擬化(NFV)則是電信網引入虛擬化技術的整體方案。

2網絡功能虛擬化(NFV)技術簡介

2.1NFV基本概念

軟件功能虛擬化(NFV)改變網元功能形態,將原本封閉設備中的網絡功能釋放出來,統一承載在虛擬化平臺之上,意在打破電信設備“黑盒子”模式。移動網絡的任何一個位置都按需部署(卸載)虛擬化的網絡資源,即插即用,提高網絡靈活度和可擴展性,符合移動網絡不同區域、不同時間、不同場景差異性需求。另一方面,采用工業標準化的服務器、存儲和交換設備替代專用硬件設備,大大降低了組網運維成本。因此,低成本和靈活性是NFV的兩大核心優勢。

2.2NFV標準化進展情況

2012年10月,由AT&T、德國電信、英國電信、中國移動等13個國際主流運營商牽頭,聯合多家網絡運營商、電信設備供應商和IT設備供應商共同推動在ETSI成立網絡功能虛擬化工作組(ISG),旨在推動NFV技術框架研究和產業化發展。NFV工作組在2013年聚焦于Highlevel文檔的設計,已第一批規范,包括NFVUseCases、Require-ments、ArchitecturalFramework和Terminology的V1版本,以及PoCCal(lProofofConcept)。NFV于2014年上半年了第二個版本的白皮書,主要總結NFVISG一年來各個工作組的進展、對場景、需求、架構等內容進行了更新,明確提出NFVISG對于標準化和開源社區的態度。2014年下半年將UseCases、Requirements、ArchitecturalFramework和Terminology的V2版本,以及標準化Gap分析等新版標準文檔。概念驗證(POC)是NFV在2014年的另一項重點工作,通過CallforProposal和Evaluation等幾個環節向產業界征集NFV產品原型和驗證試驗延時,以推動NFV產業發展。

2.3與網絡虛擬化相關技術的關系

(1)NFV與網絡虛擬化的關系

網絡虛擬化(NV)的概念很早就已經出現。目前,通常認為網絡虛擬化是對物理網絡及其組件(如交換機、端口以及路由器)進行抽象,并從中分離網絡業務流量的一種方式。采用網絡虛擬化可以將多個物理網絡抽象為一個虛擬網絡,或者將一個物理網絡分割為多個邏輯網絡。網絡虛擬化打破了網絡物理設備層和邏輯業務層之間的綁定關系,每個物理設備被虛擬化的網元所取代,管理員能夠對虛擬網元進行配置以滿足其獨特的需求。由定義可見,網絡虛擬化主要是針對層二和層三的交換機、端口以及路由器等網絡組件。網絡功能虛擬化則是從電信網業務功能形態的角度,將原本網元設備中的一體化功能分解成多個邏輯功能組件,實現在通用硬件平臺上網元功能的重構、部署和遷移??梢哉J為網絡虛擬化技術的概念更加宏觀和基礎,網絡功能虛擬化則面向電信網網元功能具體的需求。

(2)NFV與SDN的關系

從廣義上理解,軟件定義的網絡(SDN)是一種全新的組網設計思想,通過網絡控制與轉發分離的思想,構建開放可編程的網絡體系結構。SDN與NFV共同被認為是未來網絡創新的重要推動力量。根據NFV白皮書的解釋,NFV與SDN間的關系可以概括為高度互補,彼此獨立。NFV的實現不必依賴于SDN技術。但是兩種技術方案的結合可以獲得潛在的更大增益。例如,SDN所提出的控制與承載分離的理念有助于增強NFV系統性能,簡化設計方案,提升與現有部署方案的兼容性和提高運維和網管效率等。同時,NFV與SDN技術在充分利用標準化硬件設備方面存在高度的一致。

3基于NFV的移動網絡新型體系架構設計

3.1EPC現網架構特征與不足

支持LTE接入的EPC部分實現了信令面與用戶面的分離,信令面網元包括MME、PCRF、HSS等,實現終端設備的鑒權授權、移動性管理、位置更新、簽約管理、策略控制和網關選擇等功能;用戶面網元主要包括S-GW和P-GW,實現用戶會話建立、承載管理、IP地址分配等功能。EPC核心網以P-GW為統一的用戶面錨點,支持多接入系統,提供統一的移動性管理。WCDMA/GPRS接入、CDMA接入和WLAN接入一側不同的本地服務網關(SGSN、HSGW等)與P-GW建立會話,由P-GW分配唯一IP地址實現業務數據流的連續性。EPC核心網具備控制與承載分離,多接入系統統一管理、統一業務數據流錨點等功能特性,是未來移動核心網系統演進的基礎。隨著移動網絡業務的日新月異,當前的EPC架構逐漸不能滿足業務和運營需求,并存在以下幾方面的不足:

(1)架構層面劃分不夠合理

網絡架構用戶面和信令面分離的好處在于可以分別按照網絡功能特性,實現核心網系統信令面集中部署,用戶面邊緣分布的優化,提升網絡性能。但目前的層面劃分中,網關節點仍承擔了復雜的控制功能,與MME等信令面節點交互頻繁。另外,UTRAN/GERAN、CDMA和WLAN系統接入EPC時,其信令面和用戶面是合一的,增加了與E-utran協同組網的難度。

(2)多接入系統間協同能力較弱

EPC架構中實現了多接入系統基于層三IP地址的統一管理和流移動性。體現接入特性的二層則是相互獨立的。運營商實際建網和運維中,每一種接入系統都是獨立組網,異構系統間的資源無法共享,增加了網絡OPEX和CAPEX。從用戶角度看,業務數據流只能在接入系統間切換,無法實現多接入針對不同業務流要求的協同服務,再加之異構接入系統協議存在差異,信息交互,切換流程復雜,不利于提升用戶體驗。

(3)網絡能力的可擴展性較差

現有EPC網絡由基于專用硬件的網元設備組成,硬件限定了網元功能的部署位置和性能指標。MME和P-GW設備部署在運營商核心域,匯聚層次較高,不利于降低業務時延,容易導致信令處理和流量瓶頸;移動網絡業務量隨時間變化特征明顯,但網絡規劃時必須按最高業務預測設置節點能力,造成了閑時資源的極大浪費,固化的硬件節點無法隨業務量變化靈活擴容和縮減,基于硬件設備和物理連接的擴容方法又導致機房組織和拓撲復雜等一系列新的問題。

3.2基于NFV的新型移動網絡架構設想

NFV的核心思想是網元功能的軟件化,理論上任何一種網絡架構都可以引入NFV技術實現網元功能的軟硬件分離。具體到移動網絡網元功能虛擬化,除了NFV本身所具備的優點特性外,網元功能軟件化和重構給移動網絡架構演進提供了廣闊的創新空間。(1)形成基于虛擬化平臺的通用轉發面如圖3所示,EPC架構中的P-GW網元除了業務數據流轉發功能外,還具有IP會話和承載控制功能。網絡功能虛擬化實現后,P-GW形成獨立的轉發功能組件和IP會話和承載控制功能組件。IP會話和承載控制功能可抽取出來,與其他控制功能組件交互實現對用戶會話和承載的統一控制。僅保留轉發功能的P-GW不再是流量的匯聚點,而是普通轉發節點,實現接入、匯聚和核心域全局扁平化網絡。(2)屏蔽底層協議棧差異的統一控制面不同接入系統的業務流程(鑒權/授權、業務接入請求、切換等)和信元類型(用戶標識、位置信息、無線和連接信息、QoS等)大體相近,下層協議棧的協議各自不同(GTP、PMIP等)。硬件網元功能與協議棧的綁定造成異構系統間信息交互復雜,協同工作困難。網絡功能虛擬化實現后,底層協議棧的差別可由虛擬化平臺統一處理,網元功能組件之間采用統一的消息格式和數據結構傳遞信息,完成業務流程。這樣既可以消除控制節點間協議適配造成的額外開銷,也可以實現異構接入系統間全局資源共享和協同控制功能。全面提升控制面處理能力?;谏鲜鲈O計思路,基于NFV的新型移動架構層面更加清晰,轉發面更加扁平,可更好地適應未來移動網絡業務需求。和承載控制功能,形成全網集中的控制平面?;谔摂M化平臺,軟件形態的功能組件可以部署到網絡的任意位置,通過標準化的消息接口和數據格式交換信息,完成業務流程。實現全網信息同步、接入協同和資源調度。全網架構采用云平臺實現??煽焖賹崿F網絡控制功能重構,轉發面行為定義,未來運營商也可以按需組合,靈活編排,有利于新業務的快速開發和部署。云管理平臺用于分配存儲、計算及網絡等資源,全局監控資源利用情況,根據所需動態地分配網絡資源,提升網絡建設和運營效率。

3.3基于NFV新型架構的關鍵技術

基于上述的新型網絡架構,可以引入多樣化的網絡關鍵技術。(1)網元功能重構核心網網關功能可以分解為會話管理、地址分配、資源管理等控制面功能,這部分網元功能從網關設備中抽取出來,與移動性管理、PCC等構成全局控制面??刂破魍ㄟ^控制功能的編排形成到業務邏輯,統一控制轉發面設備的行為。整個系統都可以部署在數據中心服務器,不必依賴龐雜的專用硬件和物理連接。(2)異構接入系統協同移動CDN業務對優化全網流量負載,優化業務時延有極高的價值,但如何實現內容的高效分發、用戶移動性以及與不同終端能力適配是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4結束語

第3篇

電話自19世紀下半葉誕生,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電話進入中國是在20世紀初,也已經百年了。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人們的收入穩步提高,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很大改變。人們交流的時段不再局限于工作和生產時間,交流的內容也更加廣泛,交流的地點也具有更強的私密性,因而產生了對安裝家庭私人電話的大量需求。具有百余年歷史的固定電話,在人類社會通信史的發展過程中,曾經是人們最為重要的通信工具之一,甚至可以說曾經一度是人們通信的主要載體。即使在移動通信飛速發展的今天,固定電話仍然在人們的通信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2固定網面臨的挑戰

固定電話與移動通信設備相比,有其不可取代的優勢。首先,從其性能方面講,是輻射低,通話質量好,語音清晰,且不用充電。其次,從其附帶功能上講,安裝ADSL寬帶必須有固定電話捆綁。第三,從使用費用上講,在撥打的長途電話區號前,加撥一些數字,通話費用最經濟實惠。第四,容易識別電話使用者的位置及身份。然而,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廣泛應用,固定電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隨著移動電話使用者數量的迅速增加,其在通信設備使用者中所占的比重也越來越大。就世界范圍而言,法國成為第一個移動電話從數量超過固定電話數量的國家;就中國而言,深圳成為第一個移動電話擁有量超過固定電話擁有量的城市。在近十多年的博弈中,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共同推進了通信市場的發展,通訊市場的蛋糕越做越大。但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移動電話不僅在新增的通信市場份額中占據了絕對優勢,而且搶占了固定電話原有的部分市場份額。根據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在2009年到2013年的5年時間中,電信用戶從106094萬戶增長到149610萬戶,平均每年增長8700多萬戶,移動電話用戶從74721萬戶增長到122911萬戶,平均每年增長9600多萬戶,而固定電話用戶則從31373萬戶減少到26699萬戶,平均每年減少900多萬戶??梢姽潭娫挿Q雄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

3固定電話生存空間

固定電話稱雄天下的時代雖然已經過去,但它還有沒有生存空間呢?回答是肯定的。我之所以認為固定電話人有生存空間,源于如下因素:首先,固定電話用戶數量雖然自2007年開始負增長,但下滑趨緩。據有關資料顯示,固定電話下滑最快的2008年(減少固定電話用戶2464萬)和2009年(減少固定電話用戶2712萬),每年減少的固定電話用戶都在2000萬戶以上,下降比例都在2%以上,以后逐漸趨緩,而到2012年,固定電話用戶下降數量為696萬戶,下降比例為0.6%,下滑趨勢逐漸趨于平緩。其次,從固定電話用戶性質方面來看,不同的用戶群之間存在很大差異,有增有減。2012年住宅電話減少了951萬戶,公用電話減少了121萬戶,而政企電話則增加了377萬戶。第三,互聯網用戶的不斷增加。中國網民數量增長雖有起伏,且從2009年增長幅度開始趨緩,但仍處于增長過程中。即使2012年新增網民是近幾年最少的,也有5090萬人之眾。當然,其中不乏移動電話用戶成為新的網民。但隨著4G時代的到來,不少手機用戶止步于移動通信高昂的費用,轉而更多的使用固定網。伴隨著寬帶提速、光纖入戶等舉措的實施,與固定電話捆綁的互聯網新用戶則與日俱增。固定電話用戶下滑趨勢的放緩,政企類固定電話用戶的增加,以及固定網絡用戶的增長,都為固定網的生存提供了空間。尤其是政企類固定電話用戶和固定網絡用戶的增長,更值得引起通信企業的關注。

4政企類用戶應成為固定網發展的重點

所謂政企類用戶基本屬于集團客戶。其特點是以單位為需求客體,包括政府機關和學校、醫院、科研機構等事業單位,以及金融、保險、商業等企業機構,還有賓館、寫字樓、文化娛樂設施等領域。這一群體實際上就是業內常說的VIP客戶,其特點是對固定電話的依賴程度較高,消費比較穩定?,F在的通信企業都有專門的集團客戶部對其進行管理、維護和拓展工作?,F在最重要的是對這些客戶要配置專人進行個性化管理。管理人員應對不同單位的性質、下設機構的數量、人員結構、基本業務等信息了如指掌,并在此基礎上提供最適合相應機構的通信產品。雖然固定電話和互聯網是這些機構的必選產品,但是否對光纖和數字電路有需求,就要根據用戶的業務性質和特點,以及其資金的承受能力分別對待,最好能主動為用戶設計一套性價比較高的服務方案,從而得到用戶的信任,愿意成為企業的服務對象。在政企類用戶中,不應忽視小型商戶和個體經營商戶。他們的特點是以固定電話和寬帶等低端產品的需求為主,一個用戶的需求量不大,整個群體數量卻也不少。雖然一個用戶并不能為通信企業帶來豐厚的匯報,但通信企業的員工應該懂得集腋成裘,積水成淵的道理,龐大的數量所能積聚的利潤亦不可小覷。

5光纖接入給寬帶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隨著材料科學探索的新發現,光導纖維以其更快的傳輸速度被應用在寬帶傳輸領域。與傳輸速度為10兆、100兆的光纖相比,原有的傳輸速度為1兆、2兆、4兆的銅線接入已經不能滿足迅速發展的通信市場的需求,從發展的眼光來看,銅線接入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寬帶的發展。隨著光纖技術的日益成熟,其在通信市場已經得到了應用并逐漸開始普及,原有的銅線接入正逐步被光纖代替。光纖接入與銅線接入相比,不僅傳輸速度更快,而且由于其制作材料的性質所決定,不導電、不受磁場作用影響,信號保真度高,具有更強的抗電磁干擾和工業干擾,且不易被竊聽,因而更加安全。銅線接入的互聯網,因受接入技術的制約,大面積線路故障經常會在雨季出現,影響固話和寬帶的正常使用。在給客戶帶來極大不便的同時,也給通信企業帶來巨大的負擔,經常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搶修。光纖接入寬帶網以后,減少了通信企業在維護、搶修方面的人力、物力負擔,通信企業由此節省了大量開支。高效、安全、儉省的光纖接入給固定網帶來了勃勃生機。

6駐地網仍是固網業務生存發展的重要領域

本文所說的駐地網是指在一定區域內進行的土建項目(如國家機關、事業單位、醫院、學校、商務寫字樓、商住樓、酒店、賓館、文化娛樂設施、民用商品住宅、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等)竣工后用銅纜或光纖連接形成的網絡。對于一個電信企業而言,政企類用戶和民用住宅用戶是固定網用戶的兩個重要方面,在駐地網的固網業務發展上,尤其如是。針對固定網用戶量逐年下滑的情況下,政企類用戶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有所增加的這一現象,尤其值得通信企業予以關注。在駐地網覆蓋地地域內,無論是政府機關、各種事業單位,以及商業、企業用戶,對固定電話和固定網的需求是剛性的。無論其辦公還是經營,固定電話和固定網是其須臾也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僅就其經費開支而言,政府機關和各類事業單位,其通信費用基本上是由公務經費中支出的,作為合理的而且是必須的支出項目,其經費是有保障的。而工商企業用戶必要的通信費用支出,則可以納入生產或經營的成本,這筆費用一般也會得到保障。當然,在經費得到保障的前提下,究竟是選用普通寬帶還是選擇光纖,則可根據具體用戶的不同需求而定。通信企業的職責就是為這些用戶提供性價比最優越的產品,并做好網絡的維護工作。通信企業能否為這類用戶提供滿意的服務,是關乎該企業能不能保持政企類用戶數量穩步增長的關鍵環節。駐地網內民用住宅的固定網分為舊有的駐地網和新建的駐地網兩種情形。根據有關數據顯示,截止到2013年年底,全國移動電話用戶擁有122911萬戶,與全國總人口136072萬人相比,手機普及率高達90%,且呈逐年上升趨勢;而固定電話用戶為26699萬戶,與中國家庭總數43000萬相比,固定電話普及率只有62%,并呈逐年下降趨勢。在這種情形之下,舊有駐地網的固定網用戶中,由于越來越多的家庭成為人手一部手機的家庭,部分固定電話的拆機是不可避免的。駐地網中的固定網用戶雖然只占電話用戶總數的22%左右,仍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廣播電視幾大電信運營商,目前都擁有經營固定網的執照。雖然目前在中國北方地區,中國聯通在固定網業務方面,仍舊擁有最大的優勢。但今后的格局如何,還要看各大電信運營商理念和所將采取的舉措。

7固網與移動結合的探索

第4篇

S-MIP基本原理

s-mip屬于Fmipv6和HMIPv6的綜合方案,其設計是兩者的結合方案中引入一個決策引擎(DE,DecisionEngine),從而實現智能適配器的轉接。S-MIP系統結構比較復雜,該模型是通過對用戶移動曲線的用戶模型加以深入預測,同時簡化了S-MIP的設計結構,其主要目標就在于用戶的移動網絡之間可以實現在低延遲條件下能夠最大化地減少信令負荷浪費。S-MIP的主要目標則是通過預測用戶的移動方式來降低切換過程中的延遲性,而這一過程中的移動檢測、新地址的轉換、地址的唯一性確認和各種更新過程都會導致延誤性的增加。S-MIP的用戶移動曲線在預測下一個切換過程發生所處的具置,基于這種思想,可以預見系統網絡中的移動節點的接入會發送其新的轉換地址。而數據鏈路層的信息數據包,S-MIP還可以預測切換時的確切時間。此外,能夠產生地址也是較為繁重的一項工作內容,為了良好解決s-mip系統負擔重的問題,使用重復地址檢測DuplicateAddressDetection(DAD)方法可自動生成一個獨特唯一的新地址,可以避免轉換地址成為唯一的試驗測試過程。從以上幾點來看,s-mip能夠完成無縫切換,并通過引入移動模型的概念,移動節點可以只在網絡轉變即將發生的對端節點發送更新信息,而不需要定期發送,從而減少了信令開銷和浪費。另外,S-MIP移動管理模式可分為兩個主要組成部分,即在每一個節點加入移動模式的學習組成模塊和一個網絡單元實體均可予以執行的一個相關移動管理協議數據包。

S-MIP移動管理模型研究

移動模式如果S-MIP移動管理模型可以準確地被確定和識別,它不僅可以減少網絡信息更新頻繁造成的信號成本,也可以降低切換延遲性,這就是所謂的移動方式。如下移動模型模擬了一個覆蓋較大的地理區域接入路由器網絡,該網絡可以分解為多個六邊形蜂窩,每個單元(蜂窩)包含一個基站。圖1中顯示了一個由17個六邊形蜂窩所組成的這種網絡,每個蜂窩通過一對數組(x,y)標識,其中x為行標,y為列標。這種標識機制反映了網絡中節點的鄰接關系,移動節點從C1(x1,y1))移動到C2(x2,y2)的位置變化也可以用一對數組(dx,dy)表示:dx=x2-x1,dy=y2-y1。當移動節點離開給定單元時,必然要進入一個鄰近的接入路由器。基于這個簡單原理,每個移動節點的移動可以通過dx與dy表示,其可能值為下列整數:-1、0、1。為了能夠更好地解釋學習模式的各個移動節點,部分移動用戶可能會希望研究如下典型的移動管理行為。顯示的移動用戶(如某些企業員工)從家居位置到移動裝置的管理行為,通過以下實例我們就可以建立起較為典型的一個工作日的移動行為模式。移動用戶住宿位于(1,1),標記D,其工作單位坐落在(1,5),標志著W。如果用戶每天早上七離開家去工作,從家到工作的道路,用戶將通過(2,1),(3,1),(3,2),(3,3),(2,4),最后到達工作單位(1,5)。為進一步接近問題,假設每天中午12點,用戶在(1,4)吃午飯,下午5點左右,用戶停止工作一天早晨一樣但反向路徑直接回家。所以在整個過程中,用戶離開(1,5),后(2,4),(3,3),(3,2),(3,1),(2,1),最后回到家(1,1)。每周幾個晚上,用戶位于(2,2)的朋友與家人或朋友在附近(1,2)是一個小型超市購物。表2給出了用戶漫游歷史的示例。3.2移動管理模型s-mip移動管理模式,在學習模式模塊生成的基礎上形成一個移動用戶,用戶移動模式存儲在該移動節點的記憶。該模式存儲于系統內存中,移動節點可以使用存儲的信息終端節點發送一個綁定更新消息,每個消息包含一個移動節點的綁定更新相對于當前時間和位置的移動節點,必須進入了一個新的網絡,發送數據包。此外,如果網絡可能允許的條件下,該模型可用于在數據鏈路層的信息檢測新的接入點和估計的可能性,以任務切換。為實現無縫切換過程,發送到移動節點的信息必須包括接入網絡的移動節點的地址,地址,移動節點可以訪問網絡的子網前綴分配,始終使用相同的信息所產生的地址,使移動節點在同一網絡地址是永遠不變的。用戶移動曲線以下詳細描述了系統的s-mip移動模式結構,并闡述了相關概念和移動曲線預測切換時發生的預測機制。表3顯示了一個典型的例子,用戶每天從家里到漫游的移動單位的曲線。用戶在每天早上7點到7點10分離開(1,1)家庭,7:50到8:00之間到達(1,5)的工作地點,這段路用戶通過(2,1),(3,1),(3,2)和(2,4)。模式的每個時間間隔包含指示用戶在某一時刻所處的具置。例如,從工作出門行進路程中,用戶可以在7:10到7:15之間途經(2,1)位置。切換預測為了預測切換過程發生在特定的時刻,s-mip使用數據鏈路層的信息可以用來表明一種可能的新的接入點,該方法特異功能類似fmipv6。例如,當前接入點的信號強度降低,可以根據接收信號的強度預測一個新的接入點位置。這種方法最初是由數據鏈路層,如果發現當前接入點不在同一子網層觸發開關。s-mip使用移動模型預測移動節點將通過在一個子網,沒有等待的網絡層切換觸發。換句話說,移動模式包括單位和子網信息(見表3)。因此,一旦移動節點接收到一個新的接入點的信號將實現信令網絡層切換。IPv6地址生成與切換過程詳解S-MIP切換過程圖示如下。接收的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切換觸發將被予以執行。觸發包括一個新接入點的一些標識信息如MAC地址或EUI-64地址。依據標識符,移動節點可以測試是否接入路由器在移動曲線。如果分布于曲線以內,它可以生成基于子網前綴為下一個CoA的綁定更新信息。新地址產生,移動節點向其所有的終端節點和家鄉發送包含新CoA綁定更新消息,同時向移動節點的PAR發送FBU。圖2給出了S-MIP切換中的信息交換過程

第5篇

(1)LTE和WiMAX是ITU正式認可的兩個4G標準

但是這兩個標準在物理層有干擾和擾碼的漏洞.因此,在MAC層存在LTE由于DoS攻擊數據完整性被破壞、WiMAX由于DoS攻擊使密鑰管理錯誤等威脅.

(2)無線網絡易遭到攻擊和干擾

在使用過程中,除局域網外,一般都呈開放的狀態,這樣雖然能夠實現用戶與用戶之間的資源共享,但也給一些不法黑客創造了機會,他們會利用各種病毒軟件干擾和攻擊用戶信號,侵犯網絡用戶的個人隱私,嚴重時還直接威脅網絡用戶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

(3)移動設備安全性較差.

移動終端易受到惡意軟件、廣告軟件、垃圾短信等的攻擊,攻擊者利用這些手段竊取用戶信息,如聯系人列表、IMEI和IMSI數字、API認證密鑰、銀行憑證等.

(4)各種類型通信網絡的接入技術不成熟.

4G通信網絡融合了各種無線網絡,但是各個通信網絡之間由于沒有統一的標準來約束接入技術,常常出現不兼容現象,沒有辦法實現網絡間無縫過渡.(5)用戶安全意識差.隨著信息網絡的迅速發展,我國3G、4G手機使用者也越來越多,但許多使用者缺乏基本的網絡安全防范意識,不注重保護自己的個人重要信息,容易受到惡意者的攻擊.

24G通信網絡安全應對措施

4G通信網絡的安全是網絡得以存在發展的基礎.只有在保障了通信網絡安全性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實現4G網絡的巨大價值.

(1)完善4G通信網絡的安全體系

完善無線網絡架構,在提高整體網絡安全性的同時,尤其注意提高從基站端到用戶設備通道的安全性,采用更為先進的數據加密技術、更為復雜的預編碼方案,保證傳輸的數據不會被其他人惡意獲得.

(2)消除協議體系的漏洞

消除LTE、WiMAX物理層和MAC層的漏洞,使得攻擊者無法利用這些漏洞達到惡意攻擊的目的,實現通信網絡內部協議的安全.

(3)采用漏洞掃描系統

采用漏洞掃描系統,找出網絡中的安全隱患和漏洞,做出相應的風險評估,然后根據結果采用優化配置、打補丁等彌補漏洞,消除隱患.同時也可以模擬攻擊場景,不斷地對現有的4G網絡進行攻擊,將發現的漏洞、隱患都加以記錄和修復.

(4)使用更強大的防火墻

通常通信網絡都會設置一個專門的防火墻來保護內部的信息通信不會受到外部的攻擊.所謂防火墻指的是建立在內部網絡和外部網絡或者任何兩個網絡之間的安全控制節點,用來阻止不法用戶訪問某個單位網絡的屏障.數據穿過防火墻的時候都要經過測試,以決定是否允許傳入和傳出的網絡服務,同時訪問也將被審核和控制,這樣一來信息的安全可以得到保證,而且內部的網絡也可以受到保護,免受大多數的惡意攻擊.但是,防火墻技術也有自己的不足.作為建立在兩個網絡之間的保護措施,防火墻只能防止外部帶來的威脅.如果是用戶本地數據包含木馬和病毒,那么防火墻就起不到防“火”的目的了.4G網絡中我們要使用更為強大、更加完善的防火墻以保障整個通信系統的安全性.

(5)使用更加完善的加密技術

通過加密技術對重要的傳輸數據進行加工處理,可以使得在無線通道傳輸的數據安全性得到很大提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經常有重要的文件,如銀行賬戶數據、個人隱私秘密、工作中的重要機密等信息,我們不希望他人知道,可以對這種類型的文件進行加密處理,以防止被攻擊者破解得到.4G通信網絡中,我們可以使用復雜的難以破解的密碼對數據進行加密,也可以使用生物識別等高端加密技術,來保證通信系統的安全性.

(6)采用云安全技術

最好的防守手段就是進攻.云安全技術是信息網絡時代保證信息安全的新技術,通過服務器對網絡中的大量用戶設備進行實時監測,獲取通信網絡中惡意代碼和木馬程序的相關信息,通過分析和判斷后,再把相應的代碼表和木馬程序表發送到每一個移動終端,讓這些終端對相似的信息進行查殺.云安全技術的用戶越多,每一個用戶也就越安全,一旦有新的病毒和木馬出現都會立刻被檢測到,并找出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案.

(7)提高網絡安全意識

4G用戶應加強網絡安全意識的培訓,根據自己的責任和權限,選擇對應的密碼,防止其他用戶對數據進行未經授權的訪問或擅自使用網絡資源等.與此同時,也一定要注意病毒的設防,重視殺毒軟件的更新,并定期對電腦進行查殺,消除潛在的隱患.加強網絡安全意識,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責任意識,建立完善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不斷推進通信網絡的信息安全標準化進程,為4G網絡的安全性提供有效可靠的保障.在依靠先進的殺毒軟件的同時,我們也要建立專業的網絡評估和監測團隊,監測是否存在非法攻擊,并對這些行為進行評估,然后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來提高整個機制的運行效率和安全性.

3結語

第6篇

不管業內對此類數據如何解讀,電視觀眾的日益老齡化、有價值觀眾的不斷遠離是不爭的事實。人均收視時長再次下降……新媒體依然在15-34歲觀眾群中滲透著自己的影響力,青年觀眾的收視量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其實有沒有這些數據,一線的電視媒體人都早已感受到了行業面臨的逐年增強的寒意,進而憂心忡忡、悲觀失望,“互聯網”“新媒體”成了他們揮之不去的職業夢魘。電視還能生存多久?電視是否會最終被新的媒體所取代?已經成為困擾越來越多電視人的問題。客觀地說,目前電視面臨的種種問題,很大程度是體制上、屬性上的問題,但不可否認,也有思路上的問題。業內許多人問:為什么看電視的人越來越少?這個問題其實是偽命題,因為在目前的互聯網上,電視產品依然是其高質量視頻的最主要提供者。電視機構制作、的內容,它是有觀眾的,而且隨著互聯網用戶的日益增加,它的觀眾其實是不斷增多的,只不過是越來越多的人不再通過傳統電視觀看而已。如今,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用戶對視頻的需求將更加呈爆炸性增長,在內容上具有絕對的質量、數量優勢的電視,怎么會有生存問題呢?

二、互聯網給電視帶來的是財政危機

因此,電視目前出現的困境,從對迫近性來看,與其說是內容危機,倒不如說是經營收益快速下降產生的財政危機。這個財政危機的產生,除了長期以來行業內部的激烈競爭,還有三個原因實實在在地跟互聯網密切相關:⑴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有更高要求的有價值電視觀眾不斷流失到互聯網上。⑵越來越多的傳統電視廣告商跟隨這部分觀眾把廣告投放轉移到互聯網上,2013年,移動互聯網廣告市場增長了105%,就很說明了問題。⑶上面兩個因素又促使電視機構、欄目為了擴大自身的影響,飲鴆止渴,向視頻網站免費或廉價提供視頻內容。這三個原因分薄了電視機構應有的收益,造成他們每況愈下的、似乎毫無改善可能的財政困境。于是,電視媒體將被新媒體取代的“末日論”亦真亦幻,不管你信不信,反正許多電視人真的信了,為此抑郁的還不少。那么,我們應該怨天尤人責怪互聯網的出現嗎?自怨自艾是無法阻擋社會技術進步的。電視應該停止對視頻網站的節目輸送嗎?長久以來電視機構對互聯網上傳自己的節目所持的半推半就的態度已經使情況變得欲罷不能。這樣看來,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確實讓電視行業備受煎熬。事實上,如果我們能換一種視角,換一種思路,就會看到其實技術進步也為作為電子媒體的電視提供了公平的發展契機,電視應該是新技術的最熱烈的創導者和推動者,尤其在面對方興未艾的移動網絡技術。在現有體制和法律環境下,電視行業能否化解新媒體的沖擊?能否在移動網絡時代生存發展下去?這是本文將要討論的問題。

三、提升終端體驗未能挽回頹勢

廣電行業內部業務的運作,大致可以分為內容生產、渠道傳播、運作經營三大環節,其中又包含了許多子環節,如內容生產中的策劃、采訪、文稿、剪輯等;渠道傳播的前端、發射、傳輸、終端等;運作經營的組織、宣傳、廣告、推廣等。在當前面對新媒體的巨大挑戰之時,電視機構這些運作了幾十年的傳統環節,都需要我們重新審視它們的合理性,并在把握新技術的發展脈絡的基礎上,抓住其中的關鍵環節作為突破口,帶動其他各環節的與時俱進。傳統電視的主戰場是家庭的客廳,客廳是人們的溫馨幸福之所,也是電視長久以來的安身立命之地。目前電視的苦惱也集中在這里:掌握著電視遙控器的,大多已經被廣告商判定為價值低的人;而一些網絡公司、視頻網站推出的電視機頂盒、路由器使得網絡視頻能夠進入智能電視端,也在不斷蠶食著電視的收益份額;更讓人焦慮的是,年輕的、有價值的觀眾正快速遠離電視轉而投奔新媒體,因為它更適合這個崇尚個性的群體。

隨著近年來廣告商逐步加大了在互聯網上的投入,廣告投放的蛋糕不會無限膨脹,這邊多了,那邊肯定就少了。電視要重新得到廣告商的青睞,就要穩住和重新贏得有價值觀眾,而這些觀眾卻早已經不耐煩只能在固定的某個時間守在客廳看自己喜歡的某個電視節目了,移動互聯網能夠滿足他們時尚、個性、互動、隨心所欲的需求,而傳統電視面對這日益龐大的有價值觀眾群的需求卻無能為力。因此,要改變移動網絡時代電視的生存困境,首先要從改變終端開始。與和互聯網密切相關的PC、平板、智能手機相比,電視行業似乎也很早就看到了自身在顯示終端的劣勢,因此,在終端滿足觀眾交互、多媒體需求上,推出了自己的互聯網電視、智能電視等;在終端的顯示質量、方式上,不斷努力提升從模擬到標清、高清到3D的畫面質量,最近又盯上了4K。但現實情況是,一方面,在電視終端的節目觀賞質量大幅提高的同時,依然不能阻止年輕的、有價值的觀眾從熒屏前不斷流失,轉移到了互聯網上;另一方面,吊詭的是,目前互聯網的視頻顯示質量并沒有超越電視的優勢,因為它們所提供的視頻大多數情況下在從電視轉移過來的過程中,畫質會有相當大的損失,然而觀眾依然棄電視如敝履,投奔互聯網卻樂此不疲,著實令努力挽回觀眾的電視機構困惑不已。這樣看來,清晰度、色彩等畫質因素并不是這些觀眾優先考慮的要素。電視機構在終端上企圖抓住觀眾的思路出現了嚴重偏差,之前的種種努力,以及把電視做得更大、更薄的想法,并不能滿足觀眾的真正需求。

四、合適的移動終端是電視生存的重要方向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客廳依然是電視的重要戰場,但電視機構應該把主要注意力轉移到移動收視的用戶上來。電視尋找到能夠盡快投入使用的合適的移動顯示終端是生存的關鍵環節。筆者認為,電視在終端顯示的發展方向,應該體現出設備的便攜性、節目的個性化定制、網絡的互動性,以及良好的觀賞感受等這些需求的兼備,才能逐步穩住和挽回觀眾。但這些需求當中,又存在著一些矛盾似乎不太可能同時兼得,比如觀眾看電視要求的良好觀賞感受,這其中不但有高畫質的要求,而且還有適當的顯示尺寸的要求,這與設備的便攜性是有沖突的。為了解決這一矛盾,電視行業曾經寄希望于可卷曲電視,但這種電視在可預見的將來,卷曲后的體積和便攜性還是無法跟我們目前廣泛使用的智能手機相提并論的。在便攜性、顯示質量上,智能手機倒是最佳終端。目前的智能手機并不是電視的理想終端,然而,筆者認為它有條件能夠成為電視的理想終端。未來電視的終端,能夠穩住進而拓展有價值用戶的一個重要的方向,應該具備五個要素:便攜、交互、個性、大幕、高畫質。上面我們討論到,便攜和大幕似乎是無法統一的矛盾,然而,技術的進步能夠解決這一矛盾,這就是在智能手機上增加投影功能。

事實上,目前的投影技術發展也是一日千里,只是沒有像移動互聯網技術那樣引人注目。隨著技術的進步,投影的亮度、發熱、噪聲、微型化等問題將會得到解決。更何況,目前投影技術已經達到了與手機相結合的實用條件,但互聯網因所提供的內容類型的差異,對投影的需求沒有電視大,而電視行業自己亂了陣腳病急亂投醫沒有抓住這一關鍵點。筆者相信,如果在電視行業意識到這一點并積極推動智能手機與投影這兩種媒介的相互融合,將會極大地促進雙方的發展。當這兩種前沿技術在智能手機的方寸之間完成交匯整合之時,將為電視的發展重新贏得信心、尊重以及寶貴的生存空間。同時,除了智能手機,電視行業還要密切關注前景遠大、日趨成熟的作為智能穿戴設備的智能眼鏡,雖然目前它的技術還在發展階段,產品價格高企,對眼睛存在不確定影響,但它仍將是視頻顯示的另一個爭奪焦點。投影手機的出現,將使電視從固定收視的家庭客廳,延伸到移動收視的手機、平板等移動終端上,電視將從目前的終端困境中解脫出來,并因大幕、高畫質完勝互聯網視頻提供者,當然,這僅僅是網絡時代電視為生存做出改變的第一步。投影手機將為電視行業提供移動收視的終端條件,也為電視行業在獲得如此重要的終端用戶的前景下,倒逼行業從這個終端開始,溯信號源而上,對終端軟件、信號傳輸、前端、節目制作、攝錄設備等各環節進行一系列深刻的適應性調整、變革。

五、結語

第7篇

目前,很多標準化組織都從不同角度對移動網絡能力開放問題展開了研究。OMA重點研究移動網絡與第三方業務提供商之間的API接口,已經定義了文件傳輸、能力發現、位置信息、圖片共享等20多個API接口。GSMA基于OMA的研究成果,也定義了包括設備能力、位置信息、支付、連接屬性在內的9個API接口。3GPP在2013年啟動了相關的研究工作,主要分析網絡能力開放的需求,包括物聯網領域和其他第三方業務提供商,而且考慮了第三方可以給移動網絡開放能力信息,從而幫助移動網絡進行業務預測分析,改善網絡質量和用戶體驗。

2開放需求分析

移動網絡是運營商的寶貴資源,充分挖掘移動網絡的能力才可以讓運營商在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總的來看,移動網絡可以開放的能力主要包括網絡信息能力和網絡運維管理能力兩個方面。

2.1網絡信息開放

網絡信息主要是指用戶使用網絡的相關信息和屬性,包括用戶位置信息、用戶的連接屬性、移動終端屬性等方面。

(1)用戶位置信息

對于用戶位置信息開放,可以讓運營商向第三方開放用戶實時或非實時的位置信息。具體的應用場景包括救援機構根據某一區域內的用戶數量,合理安排救援力量,或者第三方根據某一區域的用戶數量和類型投放相應的廣告內容等方面。開放位置信息可以讓運營商充分利用位置服務的能力提升網絡價值,同時保障第三方開展基于用戶位置的服務能力,從而達到雙贏的目的。

(2)用戶的連接屬性

對于用戶連接屬性的開放,主要是開放用戶可能會獲得的最大傳輸速率以及接入網絡的方式,從而讓第三方進行業務適配,提升用戶體驗,同時也可以讓用戶節省網絡流量,降低業務時延。

(3)移動終端屬性

對于移動終端屬性的開放,主要包括用戶的終端類型、屏幕規格、終端電量等信息,從而讓第三方進行業務適配。具體的應用場景包括第三方網站可以根據終端的電量來確定推送的視頻信息的大小,從而保障了推送消息的成功率。

2.2網絡運維管理能力開放

網絡運維管理能力主要是指網絡的認證計費等支撐服務能力、語音短信等業務服務能力以及業務監控等網絡運維服務等能力。下面簡要分析其中的兩個方面:

(1)對于計費能力開放

主要是指網絡可以讓第三方靈活地指示某項業務的付費方式(是由第三方付費還是由用戶付費),以便于第三方靈活開展業務。

(2)對于網絡和業務監控的能力開放

主要是指對用戶的漫游狀態是否保持連接、終端和卡是否分離、通信是否中斷等信息的開放,可以讓用戶或是第三方監控到終端的狀態、使用業務的情況等信息,用于公共安全監管等領域。

3網絡架構演進

基于上述網絡能力開放需求分析,在未來的網絡架構演進上也需要充分考慮并支持網絡能力開放的問題,以便于讓移動網絡可以更加靈活高效地與第三方展開合作,并縮短業務部署的周期。未來網絡能力開放應該充分考慮對第三方資格的認證管理,以及開放能力的分析處理等方面。因此,未來網絡架構需要增加網絡能力開放層來負責與第三方業務提供商進行交互的功能。網絡能力開放基本架構中包括第三方業務認證適配功能模塊和能力管理網關兩個部分,

(1)第三方業務認證適配功能模塊

該模塊通過鑒權接口與第三方應用服務器對接,對第三方業務提供商的資格進行鑒權、授權,并對第三方請求的業務進行識別適配,觸發相應的網絡網元,上報所需能力信息;通過內部接口與能力管理網關進行交互,傳遞第三方認證情況和業務請求確認信息,并根據能力管理網關的觸發對第三方進行計費。

(2)能力管理網關

該網關接收、分析和處理網絡網元上報的能力信息,并通過能力交互接口與第三方應用服務器進行對接,將相關信息開放給第三方業務提供商。該網關主要實現對移動網絡能力的管理和開放功能。

4結束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若尔盖县| 陇川县| 福清市| 青河县| 于田县| 六安市| 平乐县| 嵊泗县| 连平县| 波密县| 科技| 富裕县| 抚州市| 循化| 吉林省| 东安县| 南部县| 平塘县| 永德县| 同心县| 沿河| 泊头市| 祁阳县| 宜良县| 弥渡县| 昌宁县| 红河县| 繁昌县| 大庆市| 稷山县| 凤山市| 古浪县| 彭山县| 肇东市| 晋州市| 海原县| 汝南县| 绥棱县| 建平县| 克拉玛依市| 绍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