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13岁女生发关系要赔偿吗,解开老师裙子猛烈进入动漫,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红粉,麻花豆传媒国产剧mv免费软件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動物園規劃設計范文

時間:2023-06-27 15:56:28

序論:在您撰寫動物園規劃設計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第1篇

關鍵詞:城市動物園;廣州動物園;三元論;生態展示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2641(2017)03-0023-06

收稿日期:2017-02-08

修回日期:2017-05-12

Abstract: Taking Guangzhou zoo planning and desig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rialism of urban zoo planning and design. Zoo planning and design should meet the goals and needs of animals and tourists. It puts forward a natural environment-based design theory which aims to integrate human and animals. It also illustrates that Zoo planning and design should be based on three elements: animal, human and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zoo planning and design framework system model,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urban and wildlife zoo planning and design.

Key words: Urban Zoo; Guangzhou Zoo; Trialism; Eco-exhibit

引言

動物園的發展經歷枷鎖、鐵鏈、鐵籠、坑地等野蠻的展覽方式,至今已逐漸擺脫舊式的籠舍展覽,自然式、沉浸式設計開始盛行,力圖把參觀者帶進實地環境。國內大多數城市動物園建設在20世紀五十年代和六七十年代,現都面臨著設施陳舊、教育服務系統不完善、管理體制落后等問題[1]。現代郊野動物園的興起,更是導致城市動物園經營能力大打折扣。1996年至今,全國已有30多個城市動物園被迫搬離市區,搬遷至郊外[2]。廣州動物園、北京動物園等許多城市動物園也都曾面臨著搬遷的困境。但是城市動物園有著自己特有的優勢[3],如交通便利和文化歷史沉淀,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城市有關政府部門也開始重視城市動物園的功能,大力開展改造建設工作。因此,研究城市動物園規劃設計和改造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城市動物園規劃設計的三元素

動物園的規劃設計需要忠實于三個實體對象。動物是設計者的伙伴;游客、管理員、飼B員、職工可以說是設計者的雇主;環境是設計者的顧客[4]。城市動物園不同于城市其他空間,必須考慮其特殊性。設計者必須為動物創造自然的生活環境,尊重環境,同時強調美學和感知,滿足人的需求和舒適度。

動物園的三元素為動物、人、環境,體現了城市動物園規劃設計的三個主要目標:以動物為目的,要求保護和繁殖動物,提高動物福利;以人為目標,強調滿足人的需求,提供教育、休閑娛樂的環境;以環境為目標,為動物和游客創造良好的生態體驗環境。對城市動物園的規劃設計需從動物園的三元素出發:以動物為本,融于自然;以人為本,歸于自然;以自然環境為本,人與動物的融合。

1.1以動物為本,融于自然

英國農場動物福利委員會(Farm Animal Welfare Council,UK)在1992年提議使用Brambell Committee在1965年提出的建議,推行動物五項基本自由,動物的權利逐漸被重視[5]。城市動物園與其他城市公園不同,必須充分考慮動物的利益,動物園規劃設計應以動物的生活經驗為基本前提,重視動物基本權利。以動物為本,融于自然主要體現在動物籠舍、豐容設計、保護研究和展區生態化等方面。

1.1.1動物籠舍

廣州動物園現有籠舍建筑的形式小部分是網籠式,年代較為久遠已無法滿足動物的需求,亟需改造。籠舍設計應以動物為本,結合動物習性和自然環境,考慮動物對氣候、環境的實際要求,生態、科學地設置籠舍的位置、大小和設施設備,創造合理、生態和經濟的動物籠舍空間。動物展覽方式應強調動物棲息地的模仿以及自然肌理與材料的使用,展現動物的自然行為,將動物從簡單的鐵籠解放到類似野外的生境中去(圖1,表1)。

1.1.2豐容設計

動物的日常生活包括食物、水、陽光和遮蔭、居所、避難和隱藏處、社交、捕食行為和領地等需求。生活在園里的動物,由于缺少野外環境的刺激,生理和心理都受一定影響。對動物籠舍進行豐容設計,為圈養動物提供環境、行為以及社群方面的有益刺激來改善動物的心理和生理狀況,使動物行為更加活躍、更好保留天性,讓游客能夠觀賞動物正常的自然行為(圖2)。

第2篇

關鍵詞:動物園規劃設計園林景觀設計生態娛樂以人為本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Zoo

――Handan City Zoo Landscape Planning

Student majoring in Landscape Ddsign Li Yuanyuan Gao qunfen

Tutor Zhang Baojun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overal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Handan City, the idea of the zoo and features, combined with the natural conditions of the status quo and create a living environment for animals, people around the theme of integration in nature to creat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animals, the atmosphere, combined with green , water features, architectural pieces, the formation of multiple visual effects and landscape, the environment is conducive to people, people and animals, human and natural communication.

20世紀70年代以來,自然保護和生態平衡的問題日益引起人們重視,動物園在宣傳和保護瀕危動物的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為了更好地開展教育活動,每個動物園都制定了本園的教育計劃,決定自己的目標和任務。

1.項目概述、目標與策略

1.1.背景

邯鄲市位于河北省南部,曾是趙國國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且資源、區位優勢明顯,經濟基礎雄厚,是中原經濟技術協作區的中心城市。市區內的大型綜合公園――叢臺公園內有多處歷史人文景觀和遺跡,但公園內原有動物區與公園合為一體,動物種類稀少,占地面積小,無法形成動物、自然、人和諧相處的狀態,同時又影響了公園內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趙武靈王叢臺的環境效應。為此,市委市政府立項搬遷叢臺公園動物區,建設獨立的“邯鄲市動物園”。

1.2現狀

邯鄲市動物園位于邯鄲市西北部的城鄉結合區,北臨蘇黃路,東到中華大街,南至永康路,西靠建華街。東為夢湖風景區,西南部是著名黃梁夢呂仙祠。整個園區位置交通便利,并與夢湖風景區和呂仙祠歷史人文景觀區相呼應,形成觀賞游玩的一個焦點。

1.3.設計目標

結合現狀的自然條件,圍繞人與自然相融合的主題,創造適合動物生存,易于游客觀賞的集休閑、娛樂、科研、教育、動物保護于一體的生態型、景觀型的動物園。1.4.規劃原則遵循人、自然、動物相和諧的原則;人工與自然相結合的原則;生態與景觀相兼顧的原則;以人為本的原則。2.設計說明

2.1.設計手法采用變化多樣,收放有致,人性化和普適性的設計手法。2.2.設計布局2.2.1.主要景觀結構 寬廣的湖面是園區的中心,湖口處飛流直下的瀑布為園區自然布景的視覺中心,與其相對的湖畔所對應設置的觀景燈塔更是成為整個園區的景觀制高點,其它功能區圍攏在湖面周圍,并通過主干道和次干道連接,形成兩軸一環線景線結構。(1)南北景觀軸――進化軸: 動物醫院――北次入口一線是一條主景觀軸,以軸線中部的兩棲館區為起始點,向北逐步進入至食肉動物――大型猛獸區;向南逐步進入至食草動物――偶蹄動物半放養區。(2)東西景觀軸――文化軸: 主入口――西次入口一線是另一條景觀主軸,軸線經過主入口科普長廊、湖濱棧橋及中心白鴿廣場區等景點,在此軸線上設置了豐富的科普文化項目,多元化地展示人、動物、自然這一文化母題。(3)沿湖景觀環線――靜態觀賞環線: 園區的濱湖主干道形成一條景觀環線,圍繞湖面締造綠色廊道。2.2.2.功能分區

(1)展館區:由形式多樣的動物籠舍組成,圈養食肉猛獸和大中型食草動物,同時包含對鳥類和爬行動物的保護性展出場館。(2)兒童游樂區:由器械游樂場、糖果屋休閑吧、戲水池、植物迷宮、淘氣王國攀爬城堡以及動物幼兒園組成。

(3)湖面及水禽半放養區:湖面及水禽區作為與主入口相對應的區域,以平靜如鏡的大水面和自由自在游弋的水禽吸引游人視線,由小湖面向大湖面飛流直下的瀑布更是整個景區的視覺焦點。

(4)偶蹄類動物半放養區:羊、鹿等偶蹄動物性情溫順,疏林草地、淺淺的池塘,是它們美好的家園。

(5)入口廣場及科普區:進入入口廣場,園區景點盡收眼底,并同瀑布、猴山隔湖相望,遙相呼應。科普長廊設立在通往湖岸的主干道上,以動物園簡介、動物科普知識和適合兒童認知、學習的簡單圖片為內容。

(6)獼猴半放養區:模仿猴類的原生環境半放養它們,以人工石塑山體作為猴類的棲息之所。(7)中心白鴿廣場:位于西次入口,以大草坪為主,穿插放射性的園路,成群白鴿飛翔于碧空。

3.綠化設計3.1.喬木密林區:動物園四面臨路,種植喬木密林進行遮擋,如國槐、合歡、毛楊等,以減少城市噪音和熱鬧街景對動物的干擾,形成相對安靜封閉的空間。3.2.喬灌林區:園區內主要車行道兩側種植喬灌木,如白臘、五角楓、紫薇、等,對各景區進行分隔。 3.3.草坪區:動物園西次入口白鴿廣場區以大面積草坪為主基調,孤植景觀樹,如雪松、馬褂木。3.4.特色植物區:在主入口的南側,種植棕櫚、木瓜、紅楓等特色植物。3.5.濱水景觀區:湖面的東側,有野餐休憩地和濱水步道,多為變葉樹種,如黃櫨等,富于季相變化。3.6.疏林草地區:在偶蹄動物半放養區和猴山、大型食草動物區,以疏林草地為主,種植合歡、元寶楓、欒樹等,營造適合動物生存的生態環境。3.7.水生植物區:湖面的水禽放養區,種植蘆葦、荷花、香蒲等水生植物.3.8.針葉林區:園區內的大型猛獸區,以種植常綠針葉樹木為主,如白皮松、油松等。3.9.廣場綠化區:在入口廣場適當種植植物模紋和時令花卉,創造整潔優美、清新自然的環境。3.10.濱水景觀道:沿湖景觀環線兩側,栽植柳樹和碧桃,展現垂柳依依、湖光粼粼的自然宜人景色。

第3篇

【關鍵詞】任務驅動模式 園林規劃設計 應用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35

為順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現代教育提出了要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與創造能力的新時期新人類的教育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理念,學校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引進了任務驅動教學模式,該模式能夠使學生在學習課程的過程中不僅掌握園林設計規劃的理論知識,而且親自體驗設計規劃發散思維的過程,體會創造、創新帶來的喜悅,使學生在獨立或合作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對教師來講,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引進具有很大價值,在課堂上,教師需要解決的最主要問題是如何合理利用任務驅動模式來盡可能提高園林規劃設計課程的教學效率。

一、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內涵

所謂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就是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通過對現有教學資源的合理利用以及自主探索、合作探究,完成某一個特定的任務,并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學習實踐能力。相比于傳y的教學方法,任務驅動模式的最大優勢在于改變了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實現了“以任務為主線、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充分自由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能夠將自己的創新思維表現在自己的作品中,不斷獲得成就感的同時,更大的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最終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

任務驅動模式的基本環節包括確定任務、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效果評價三部分。不同部分都有其存在的必要和作用,教師在采用任務驅動模式授課的過程中需要嚴格遵循這一流程,從而保證該模式在提高授課效率方面的作用能夠發揮出來。在任務驅動模式中,任務的設置是核心,體現了教師對課程的理解程度,反映了教師的教學水平,一個優秀的問題或任務不僅與課程教學內容、目標相一致,同時也能夠更大程度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激發他們理解、分析并完成任務的欲望,符合探索性學習的特點。

二、任務驅動模式在園林規劃設計課程中的應用

園林規劃設計是職業學校園林專業十分重要的設計類課程之一,它在園林樹木學、花卉學的基礎上,結合了園林建筑、園林工程設計等學科。教學的重點包括園林規劃設計理論知識和實踐兩部分,其中理論知識的學習是為實踐做基礎,進行具體項目的規劃設計是課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任務驅動模式教學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滿足園林規劃設計課程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特定,是很好的改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規劃設計能力的教學方法,其具體的應用環節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確定項目任務

任務驅動模式的核心是“任務”,一個優秀的教學任務需要尊重學生特點和知識接受能力的差異,教師在布置任務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學生的實際能力,避免任務過于新穎、難度過大。同時,任務要符合整體教學框架的需求,最好是從總目標中分出的若干小目標之一,符合課程教學學時要求。當然,由于職業學校往往同校外企業存在聯合辦學關系,因此可以將實際的園林工程項目規劃設計拿到課堂中來,供學生練手,這種真實的訓練項目往往比利用校園、公園等園林綠地進行的虛擬設計項目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在確定具體任務之后,學生為了達成任務,需要將任務劃分成若干階段。以某地一處小公園為例,第一階段的任務是到現場進行實地勘察,了解公園的地理位置和實際情況,第二階段是根據要求完成小公園的總平面圖、植物配置圖、植物施工圖、鳥瞰圖、景觀設計說明書等成果。

(二)實施任務計劃

在確定任務主題和劃分任務實施階段計劃書之后,學生可以正式開始實施任務。根據任務量的不同,可以采用自主完成任務的方式,也可以分組完成任務。不同的方式具有不同的優勢,自主完成任務能夠使學生接觸到更加全面的園林景觀設計知識,分組協作完成的方式能夠激發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討論,賦予設計項目更多的創新點。

以分組寫作設計為例,教師在項目實施之前,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特點將班內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的成員人數控制在10人以內,并選出小組負責人,要求小組其他成員需要在負責人的引導和分配下共同完成設計工作。項目負責人作為小組的主要領導者需要根據任務計劃書完成小組成員工作內容和工作量的分工,要讓每一個小組成員充分參與到設計實踐中來,避免任務驅動模式教學方法流于形式。在整個小組活動過程中,教師主要起到引導監督的作用。

項目實施的第一階段需要進行現場勘查,校外項目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實地考察,如果進行實地考察存在困難,也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圖片文字資料作為參考。進行實地考察的主要內容包括設計項目場地現有的建筑、植被情況以及場地的水文、地質、地形等自然條件。實際考察的過程中,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看到的事物來構思設計要點。實地考察之后,小組成員需要整理場地資料和現有的植被、建筑情況,交流設計想法,共同討論設計要點,并以園林規劃設計的理論要求為依據確定整個場地規劃設計的總體構思。教師在學生整體討論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全局,發揮檢查督促的作用。

最后,小組在組長的領導下完成場地設計初稿,并通過教師指點和組內討論的方式,在初稿的基礎上進行修改,進一步完善細節,形成最終版本,并制作展板和圖紙集,匯總最終的提交成果。

(三)效果評價階段

在任務完成之后,教師需要組織學生進行設計展示環節,展示的內容包括設計效果圖、設計構思和設計過程。在學生展示完成后,教師和學生代表需要指出項目的亮點,對取得的成績給予適當鼓勵,激發學生的成就感,提高他們學習創新的動力,同時還要指出規劃項目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解決方案,促使學生進行反省,不斷提高他們的實踐設計能力和對課程理論知識的認識程度。在評選活動的最后,教師和學生還要確定最優秀的設計作品,并做好作品的歸檔保存工作。

第4篇

關鍵詞:物流產業園;規劃設計;用地規劃布局

Abstract: Logistics park planning is different from the industry,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park planning, the Bohai commodity exchange in East China General delivery center project planning and design as an example, from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area advantage, land planning, land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and other aspects, which introduces the logistics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characteristics and project practice, so you can see the understanding of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al.

Key words: logistics Industry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land use planning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

隨著經濟迅速發展產業多元化,物流產業也隨之成為其中的一產業之一,物流園區也成為中國新一輪經濟發展的增長點。物流園區規劃有別于工業與房地產業園區的規劃,物流園區規劃更偏重于在較大規模的地域范圍內,土地布局與功能布局結合的科學性,突出物流產業的特點要素規劃。

一、工程項目分析

本項目選址于長興縣(李家巷)城東工業功能區,四至范圍為:東至長湖申航道,南至318國道,北至李湖航道北線,西至李家巷鎮規劃建設的南北向連接長興城區道路。本項目總用地面積為1331866平方米(約1998畝),建設用地面積為1032666平方米(約1549畝)。總建筑面積約為946970平方米;本項目發展目標定位為渤海商品交易所華東交割運營中心、全球跨國企業供應鏈華東分撥基地、國內一流倉儲物流服務業集聚區和杭寧發展帶大宗商品現貨交割與貿易中心。

二、工程項目優勢條件

本項目選址在長興境內318國道和長湖申航道交匯處,交通環境優越。長興位于浙蘇皖三省交界處,東臨太湖,與蘇州、無錫隔湖相望,地處長三角杭嘉湖平原,處于長三角經濟區域的中心,是一個迅速崛起的對外開放城市。長興有著物流產業發展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1)地處經濟最發達的長三角經濟中心地帶;(2)交通區位優勢明顯,除了擁有兩條國道(104國道、318國道),四條高速(申蘇浙皖高速、杭長高速、杭寧高速、申嘉湖高速),三條鐵路(江蘇新沂―浙江長興鐵路、宣州―杭州鐵路、杭州―牛頭山鐵路)的交通樞紐節點外,它還有一條年運量超過1.6億噸級的長湖申黃金航道和一條杭州至南京經過長興的城際輕軌,此外長興東臨上海虹橋、浦東國際機場,北臨杭州蕭山機場,南臨祿口國際機場;長興距上海、杭州、南京、寧波、蘇州、無錫、蕪湖等大中城市均在2小時最佳交通圈內。基地規劃一條鐵路專線直接連通基地與全國各地。

優越的地理區位和便捷交通條件使得長興與周邊城市融貫通達,聯系緊密,商流、物流往來頻繁,一方面促進了長興的經濟社會發展,另一方面也為建設一個高水準、輻射周邊的現代物流服務中心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項目用地規劃布局

3.1功能布局

項目功能布局按性質主要分十三大功能區塊:鋼材交割與加工功能區、有色金屬交割與加工功能區、化工產品交割功能區、木材產品交割功能區、煤炭產品交割功能區、農副產品交割功能區(含冷庫)、電子產品交割功能區、通用倉儲區、商貿市場區、行政與金融服務功能區、物聯網研發與企業會所功能區、停車功能區、集裝箱和件雜碼頭作業與堆場功能區等(圖二)。

圖二

――鋼材交割與加工功能區。布置在項目地塊西側,靠近長湖申航道側,便于交通運輸,用地面積約201.6畝。作為本項目的主要功能區建筑就是倉儲和加工用房,作為大型的倉儲用房,如何合理分配倉儲面積與裝卸交通面積,解決交通裝卸擁堵問題是平面布局的首要問題,因此充分加大倉庫內有效利用面積,取得最佳倉儲面積和裝卸、通道面積,將是后續建筑單體設計的原則。

――有色金屬交割與加工功能區。布置在項目地塊西側,西靠長湖申航道側,南依318國道,用地面積約97.7畝。為分擴大倉儲和加工的利用率和靈活性,同時考慮鋼材和有色金屬的通用性及集裝箱庫的兼容性。通過內部環路進行有機聯系組成建筑群。每個大型庫都設計為對物品進行集貨、揀選、加工、包裝、分割、組配等一系列作業區。

――化工產品交割功能區。布置在項目地塊北側,北靠李湖航道北線,東與煤炭功能作業區相臨,南與鋼材和農副產品功能區鄰近,用地面積約230.6畝。

――木材產品交割功能區。布置在項目地塊北側,北靠李湖航道北線,東與化工產品功能區相臨,南與農副產品功能區鄰近,用地面積約41.3畝。

――煤炭產品交割功能區。布置在項目地塊北側,李湖航道北線與長湖申航道交叉口,西與化工產品功能作業區相臨,南與鋼材產品功能區鄰近,用地面積約76.5畝。

――農副產品交割功能區(含冷庫)。布置在項目地塊中部,北靠化工產品功能區,東與鋼材產品功能作業區相臨,南與通用倉儲和電子產品功能區鄰近,用地面積約208.2畝。

――電子產品交割功能區。布置在項目地塊中部,北靠農副產品功能區,東與通用倉儲功能區相臨,西與大型車停車功能區鄰近,用地面積約69.6畝。

――通用倉儲區。布置在項目地塊中部,北靠化工產品功能區,東與鋼材和有色產品功能區相臨,西與電子產品功能區鄰近,用地面積約71.6畝。

――商貿市場區。布置在項目地塊西部,北靠人才公寓功能區,東與停車功能作業區相臨,南與318國道和行政與金融商務功能區鄰近,用地面積約241.4畝。本項目商貿市場主要是以農副食品、水產品、電子產品等交易為主。各類商品市場均獨立為一個單體建筑,為考慮以后產品類型的拓展和轉換及經營模式的靈活性,同時考慮市場在空間結構上的兼容性。

――行政與金融服務功能區。布置在項目地塊西部的尖角,北側和東側靠商貿功能區,南與318國道相依,用地面積約38.1畝。該建筑由行政商務渤海大廈和金融商貿大廈及其交易大廳的裙房組成。該大廈也是這個項目的頭腦所在,控制著整個區塊的信息網絡。

――物聯網研發與企業會所功能區。布置在項目地塊318國道的南側,用地面積約167.7畝。聯網服務中心/企業會所是為本地塊項目的相關企業提供商務服務的場所。該地塊位置條件優越,建筑由中心位置的物聯網服務中心建筑群和各幢獨立的企業會所組成。

――停車功能區。布置在項目地塊中部,北靠農副產品功能區,東與電子產品功能區相臨,南與318國道鄰近,用地面積約59.6畝。

――集裝箱與件雜碼頭和堆場作業功能區。布置在項目地塊沿長湖申航道和李湖航道北線側,用地面積約294畝。

2.地塊交通組織

交通組織設計是整個項目設計的關鍵,其設計成敗將很大程度上決定整個項目在投入實際運營后能否真正實現高效率的運轉。在交通組織中,我們充分考慮和分析了場地條件,分別從外部交通聯系、內部交通組織、停車場分布布局這三個方面來協調各方面的關系。

3.1外部交通聯系

首先從對外交通聯系入手,在總圖設計中,已確定了主要出入口位于地塊南側的318國道上。根據功能布局確定次要出入口有:結合停車場所和加油站等設置貨運車輛出入口;在商貿市場區域和行政、金融商務樓區塊分別設置出入口;周邊結合道路設置相應的出入口,以利于整個項目交通組織。同時,根據未來鐵路發展前景,預留了鐵路接入條件。

3.2內部交通組織

內部交通設計總體設計原則是分級、分流、分量三分原則來區別對待。

內部交通流按級別主要分為三級:一級:大車流;二級:小車流;三級:人流。內部交通設計按三分原則,由建筑和建筑之間的布局關系組織內部道路和停車場。實現內部交通各個級別的分流,盡可能減少不同級別車流的交叉點。提高行車效率。

3.3停車場布局

貨運車輛和小車停車場是項目靜態交通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布局上體現相對集中、有機分散的設計原則。在入口附近布置項目主停車場,提高對外車流的可達性,在商貿市場區塊布置一定的小車停車場,方便行政與金融辦公等活動需要。

第5篇

大連森林動物園是一座具有國際水準、接近自然狀態的花園式公園。在規劃設計和施工建設上起點高,達到了現代大型動物園的水準,成為國內外聞名的集動物保護、科學研究與科普教育于一體,保護和發展野生動物資源并富于文化氣息的游覽勝地。

規劃指導思想

確立在建設動物園的規劃指導思想上,我們提出:森林動物園首先是森林、是花園,然后才是動物園,因為森林才是動物真正的家園。要以超前的眼光來規劃它,使其成為大連一大新景。

在這個思想指導下,大連森林動物園的規劃建設特色首先定位在回歸自然的基調上。具體體現為:不破壞植被,依山造舍,就勢建館,體現森林意境,突出自然品位,給動物們創造一個大自然的生活環境,為人類開啟一扇通往自然的大門。大連森林動物園的整個園林風格古樸自然,為了符合回歸自然的規劃思想,那些必要的人工建設痕跡被淡化到最低點,人造山石、草廬茅舍、仿真泥木護欄等等,在蒼茫的綠色中若隱若現、以假亂真,若不細辨,宛如天成。

規劃構思

突出“生命與自然”的主題,體現人、動物與自然環境的有機融合。規劃結合園址所在地的地形地貌,按照動物的生活習性、珍貴程度、群眾喜愛程度及食用同類飼料的動物就近安排等原則,利用現有七個自然溝谷,依山就勢規劃六大動物展區和一個綜合區。同時利用原景區已有景點設置水禽區和園外園,以保護區域的完整性和自然狀態。

空間布置

園區共分七大功能區,展出各種動物130余種,1000多頭(只),其中花園式的食草動物區,巍然聳立的獅虎山,鶴然屹立的黑猩猩、狒狒展區,依自然營造的猴園,兀然挺立的熊山,別具一格的亞洲象館,綜合自然保護區內溫順可愛的大、小熊貓、松鼠猴、激情澎湃的烈鳥,全天候式的熱帶雨林館、科普館、兩棲館、海豹表演館……處處都聚集了大自然的萬種風情,館館都回旋著生命的樂章。人與動物的交流廣場則充分秉承了“綠色和生命”的主旋律,處處體現了“動物是人類永遠的朋友”這一主題。

根據園區北部坡度大,陽光充沛的特點,由東向西依此規劃布置草食區、虎山、獅山;園區南部兩側溝谷面積較小,布置熊山和猴山;東側地勢平坦開闊,面積較大,為綜合性展區;園區中部地勢較低,規劃布置大象館。另外利用原有景點“白云雁水”設置水禽區,“白云雁水”與原景區入口之間布置園外園。

各展區之間以游覽路、景觀路、立交橋、高架纜車相連,車行道由東北向西南貫穿全園,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立體游覽路線。

園內三座造型新穎的高架橋飛架南北,供游客游覽的環園觀覽車四通八達,現代化公園的無障礙通道及嬰兒、殘疾人專用車,公用電話、餐飲、兒童娛樂等設施為游客提供了嶄新的服務內容。同時為開發智力又給兒童提供了高品位的融參與性、趣味性、知識性于一體的手工創作室、涂鴉繪畫墻。

公園入口至中心廣場又新建一處占地面積20hm2,具有東方造園特色的園外園。在海拔

259.6m的西山攬勝,俯瞰滿園景色,飽覽全市風光,全長1km的高架觀覽車縱貫東西,布局獨特的落差式十二生肖綠植鋪裝音樂廣場,跌水瀑布一步三疊。雁水湖內天鵝游弋、鴛鴦戲水、鳥園、孔雀園、駝鳥園、杏花園、銀河廣場、綠地蔥郁、鮮花織錦、鶴鳴幽谷。園內亭臺小榭、草廬茅舍無不師法自然,信步園內使人意趣盎然。

創新與特色

大連森林動物園在動物品種上主要突出“新”、“奇”、“特”,在動物種群上主要突出“少而精”、“大種群”;在展養方式上以圈養和散養為主,突出熱門主題展示,注重“全天候”及人與動物的交流;在環境處理上以自然風光為主,形成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有機結合。

大連森林動物園從選址、規劃到建設都不同程度地體現了創新精神:選址時深入細致,經全面比較,選擇了最適合動物生存的環境建園;突破了單一動物為中心的動物園設計模式,而是以自然為中心,把動物融入自然之中;采用立體交通游覽體系,克服了地形的不利因素,使園區東西兩部分達到最大限度的統一,保證了動物園的整體性;在館舍建設、環境設計上相互協調,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的交融。

聯合國環境保護專家稱這座動物園是一座“讓人類生活在沒有污染的城市環境中,讓動物生活在沒有人類干擾的自然環境里”的“高品位的動物園”。

作者單位:大連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收稿日期:2001年11月

綜合區

高架橋

云河廣場

第6篇

中圖分類號: TU986 文獻標識碼: A

0 引言

隨著園林事業的快速發展,動物園作為一個主題性公園,不單單是為游客提供參觀動物的游覽場所,而是要通過園林綠化規劃成為集動物科普知識教育、動物展覽、野生動物異地保護功能為一體,并能為游客提供休閑娛樂活動場所和舒適優美游園環境的高質量窗口服務單位。通過科學種植,設計創造出適于各種動物生長生活的環境條件,并為異地動物仿造和模擬原產地的生態環境;還要充分考慮游人活動區的遮陰和觀察視線因素,選擇抗病、抗蟲害的喬、灌、藤、花、草植物品種在各個游覽區因地制宜的綠化造景,動物園邊緣須設置一定寬度的防風、防塵、隔音林帶,通過合理的植物配置,提高全動物園的綠化景觀效果。

1 動物園林綠化設計的基本原則

1.1統一規劃

以人,動物,以自然為本的原則統一規劃,合理布局,追求實效和展示特色"運用園林規劃設計的理論,按照生態學原理,反映出生物的區域性,才能在設計中保持自然系統的穩定性,沒有適當的自然環境就不可能有自然環境下生存的動物,只有營造好適合的環境,動物才能更好的生存繁衍"人在動物園中參觀動物,最好的效果是進入什么環境參觀什么動物。

1.2 考慮動物正常生存需求

在動物展區內的植物配置應充分考慮動物正常生存生活的需求,在動物活動范圍內應選擇抗性強、少病蟲害、萌發力強、無刺、無毒的樹種,在考慮樹種觀賞價值的同時不能忽視某些樹種中含有一定有害物質對動物的毒害作用,如夾竹桃、海芋等不宜在動物活動范圍內栽種。

1.3 動植物景觀結合

動植物景觀結合,以創造良好的生態效果和景觀效果,突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主題。同時,也為動物的生存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在色彩方面,也要有豐富多彩的顏色變化,給人以充足的視覺感受,而四季的變化也尤為重要,應利用常綠樹種和落葉樹種的有效搭配,多創造一個四季多變的生物生態群落,達到一定的景觀要求。依據適地適樹的原則,注重對生植帶植物的應用,充分利用好本地樹種和現有自然植物,還要充分利用太陽能,形成致密的林相結構,提高葉面系數。同時,要加強對自然植被的保護和利用,沒有動物和植物的結合,就仿佛看到了大熊貓沒看到竹林一樣。植物能很好的滿足動物原生地的環境設計,使游客如臨其境。

1.4 重視防護林帶設計

動物園應重視防護林帶的種植設計。首先,各動物陳列區與陳列區之間,陳列區與管理區之間,陳列區與獸醫院之間應設有隔離防護林帶;其次,動物園的周圍也應設有防護林帶,選擇防風、吸塵、消毒、殺菌的樹種,起到降低噪聲、減少污染、凈化空氣、緩解風力、去除干擾的作用。如果動物園所處的地勢高、風力強,還可在園內與主導風向相垂直的道路增設次要防護林帶,進一步增強防護效果。

2 動物園中的園林植物養護

隨著城市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和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觀賞植物需求量劇增,公園綠化面積不斷擴大,使得園林植物的養護管理工作,尤其是害蟲的防治工作越

來越難。

2.1 加強植物檢疫

植物檢疫是從根本上解決蟲害問題的一項重要工作。凡新引進入園的苗木,要提前了解引進植物當地的常見蟲害發生種類#范圍及程度,其中以蚧類#蚜類#粉虱類#螨類#線蟲等能隨苗木傳播的蟲害為重點,進行嚴格檢查發現有害生物馬上進行除害處理,防止危險性蟲害的傳播擴散。

2.2 生物防治

首先,利用生物措施預防來防治病蟲害是動物園植物保護的主要手段,栽植時盡量選擇抗病蟲害的植物品種;其次,要加強栽培管理,科學養護,使植物生長健壯,增強抗性,具體措施有:選擇適宜的土壤、合理栽培、科學施肥、及時清除枯枝病枝、注意入冬前的整形修剪等。這些措施與生物防治和物理機械防治有機地結合,可以有效地控制植物病蟲害的發生。

2.3 加強養護管理

“三分種,七分管養”是培育花木植株生長健壯的一項重要措施,能顯著提高園林植物對蟲害的抗性。蟲害的發生和危害在相當程度上與植物的生長勢有關,許多病害的發生,每年往往在某一時間段最為嚴重,如提早或延遲播種或移植,則可減輕危害;對生長勢差的應及時施肥、澆水、松土、除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蟲能力,并結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蟲枝條,減少發病機會,這樣不但可以調節植物養分,還可以減少蟲害來源,通風透光增強樹勢,營造不利于害蟲越冬和繁衍的環境條件。

3 動物園綠化需要著重解決的問題

3.1 不應有地面

動物園中的綠化用地不應有未種任何植物的地面。樹林下設法種植灌木、草皮或其它矮生植物,以增加綠量,充分發揮綠色植物改善環境氣候的功能。

3.2 植物配置應通過綠化設計,以達到界定空間,方便園區活動的作用。

動物籠舍植物配置:動物籠舍展區的景觀設計中,在靈長類動物籠舍周圍栽植高大喬木、灌木以烘托此類物種的環境氛圍,熊貓館前種植大片竹林,創造有特色的主題性植物景觀,各種動物展區的自成主題。

建筑物及周圍植物配置:假山石、看臺、兒童休閑中心等建筑物宜用攀援性綠化植物,如以爬山虎等柔化建筑物或構筑物其本身的硬質感,增加綠化面積與周圍山林融為一體。建筑物周圍則以色葉樹與花卉、灌木相配合營造“高低遠近各不同”的園林氛圍。

廣場周圍及兒童趣樂園植物配置:在與山林整體環境相協調的前提下,強調植物美學特征,用梯田式的色帶、樹陳圖案式的花卉布置,柔情如水的水面布景,潺潺水聲的瀑布,點點浮游的水禽,給游客視覺以柔的感受。

水面植物配置:結合禽鳥的生活習性,配置一些浮水、挺水、沉水植物、花卉。以滋養水生動物和魚類,為禽鳥創造出自然生存的良性環境。

行道樹植物配置:以落葉闊葉為主,輔以針葉樹,以色葉樹為主輔以常綠樹。

3.3 集散場地種植設計的布置方式。

應當充分考慮交通安全視距和人流通行,場地內的樹木枝下凈空應大于2.2m。在兒童游戲場周圍景觀植物的選擇中,喬木選用高大蔭濃的種類,夏季庇蔭面積應大于游戲活動范圍的50%。活動范圍內灌木選用萌發力強、直立生長的中高型種類,樹木枝下凈空應大于1.8m。露天演出場活動范圍內避免選用阻礙視線的植物,觀眾席鋪栽草坪,選用耐踐踏的種類。

4 結束語

總之,動物園作為與其他公園性質不同的主題性專類園,在進行園林綠化植物配置時,必須協調好植物與動物的關系,以提高動物生活質量為目的,改善動物的生存條件,營造適合動物生長的景觀環境,通過科學合理的園林植物配置,為保障動物生存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傅伯杰,陳利頂;景觀生態學原理及應用[M].科學出版社.200l.177一178

第7篇

關鍵詞:動物園;景觀設計;綠化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case study of Suzhou zoo, discusses the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uzhou zoo, the zoo of landscape design and greening,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landscape design and plant configuration in the zoo,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similar zoo landscape camp built and green design.

Keywords: Zoo; landscape design; greening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動物園是城市公園的一種特殊的專類公園,不僅對城市小氣候有著改善和調節作用,而且是保護野生動物、普及動物科學知識和人們文化娛樂的良好場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動物園的外部環境建設,將動物園建設成為一個利用自然山水環境,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動物的親近,強調模擬動物的自然生境為主的生態動物園,已經成為了一個城市文明的標志。蘇州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譽。蘇州動物園依托其古典園林的文化底韻,創造了一個“師法自然”的小而精致的集動物觀賞與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園林。本文以蘇州市動物園為例,探討動物園景觀規劃設計及其植物配置,希望能為同類動物園景觀營造及其植物配置提供一些借鑒。

一、蘇州動物園的基本情況

蘇州動物園位于蘇州市平江區城東北白塔東路,始建于1954年5月1日,迄今為止已經近60年了。動物園前后共經過三期改造,現有設施大多是上世紀80年代改建過的,最后一期改造工程也于2009年9月底完成:改建了金魚館、熊館、猛獸籠舍,東部水禽池,鳥禽籠舍等,新建了繁殖場、紫藤棚架、道路鋪裝、綠化、安裝自來水管、電線等。動物園全面改造后,成為了一個具有現代氣息,集觀賞、科普、休閑功能為一體的新穎城市動物園,展示給廣大的蘇州市民。但由于動物園位于市區,限于地形,難有發展,至今只是中小型動物園規模。

蘇州動物園占地面積30畝,其中水面約5畝。1990年合并于東園管理處。動物園依據其自然地形而建,一條水系圍繞著園區,動物展示區集中布置在四面環水的孤島上,二座長橋與園內相連,形成動物園的二個主要出入口。動物園的具體功能分區為:地塊北部是猛禽區和火烈鳥區;南部為孔雀區和靈長類區;東部為幾十種食草區動物及水禽湖區;西部分布幾十種鳥類動物;橫跨東、西兩部的中央,有金魚館和爬行動物館;金魚館前面的東、西水池,飼養著國內動物園中唯一能在自然環境中越冬和體重、體型最大的斑鱉。

目前,動物園里飼養著歐洲、非洲、亞洲、澳洲、美洲和我國特有珍貴野生動物,動物,其中有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動物,品種在120-140種之問,動物總數在1200-1600只左右。其中50% 屬于瀕危物種。

二、蘇州動物園的景觀設計

(一)動物園的外部環境

蘇州動物園現在和東園合并在一起,絕大部分動物集中于動物園內,只有大象安置于東園的荷花池附近的一塊大草坪上,是一個“以人為本”的自然、生態的動物園。東園也是蘇州古典園林之一,其風格為典型的古典園林風格,主要景觀為荷花池及河岸邊緣綠化。動物園被一條水系圍繞著,沿著水系設計了一條主要的道路,道路與東園之間有一條綠色林帶分隔,即寬50米以上的常綠與落葉喬木混交林帶,以起防噪聲,隔離視線的作用。防護林帶一直延伸至東園的端頭,形成了一條綠色屏障長帶。大象展區的附近設計了一座茶室。動物園和東園一起真正地創造出適合動物生存,游客觀賞動物及為游人提供嬉戲、休閑、放飛風箏、劃船等多項娛樂活動的具有現代氣息的多功能文化、娛樂、健身、休閑的市級公園。

(二)動物園的總體景觀設計原則

動物園在規劃布局上遵循“以人為本”的景觀設計原則,設計中充分考慮游人的參與性,并提供人們足夠的小坐、逗留設施。園內具有鮮明的景觀特色、良好的綠化環境、充足的休閑設施、宜人的尺度和空間。景觀創造上注意“軟”、“硬”結合,空間開合有序,宜透則透、宜閉則閉,以植物造景分隔空間。園內植物以本地樹種為主,如銀杏、香樟、桂花、法國梧桐、雪松等,適當點綴色葉植物以豐富景觀。

蘇州動物園在景觀設計上具有兩大特色。一、蘇州動物園是一座孤島,它四面環水,設計充分利用動物園原始地形、地貌、水體等自然條件,一條水系緊緊圍繞著動物籠舍場館,各種動物的房舍規劃整齊,主要由綠化起到分隔空間的作用。園內保留了百年以上珍稀古木,如紫藤、銀杏、櫸樹、香樟、柏樹、女貞等。并且大都在古樹的周邊砌了樹池,不僅對古樹起著保護作用,而且可以提供給人們休憩,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宗旨。二、景觀風格也延續著東園的風格,即采用江南古典園林風格。園內采用“師法自然”的設計手法,圍繞保護自然、增強動物園游賞的參與性、人與自然相互融合的主題,結合動物的生活習性,動物自然棲息之地域觀賞植物資源,布置景觀籠舍。暗紅色的透水磚鋪裝與仿木色的塑料柵欄相輔相成,色彩上和諧統一。

(三)動物園的功能性分區

依據景觀功能性不同,整個動物園可劃分為四大類區:一、動物展示區;二、休閑景觀區;三、園務管理區;四、游客服務區。

動物展示區:為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區,以展示各類動物為主。根據動物的不同分類,主要分九大類區域。分別為:靈長類區;食草動物區;孔雀區;爬行動物館;猛禽區;水禽區;鳥禽區;火烈鳥區;金魚館和斑鱉區。動物展區的周邊種植有大約1米寬的枸骨冬青球綠化防護帶,對道路和展區之間起到了一定的緩沖作用,也增加了一定的綠量。

休閑景觀區:主要的休閑景觀區有四處。一是由東園進入園區時,即南入口處的濱河景觀和入口處建立景觀亭,提供登高遠眺的場所,并且沿著水體設計了彎彎曲曲的水榭,以供游人觀賞。二是食草動物區與靈長類區之間的休閑坐凳和樹陣廣場區,主要樹種為桂花和紅果冬青。三是火烈鳥區和爬行動物館之間的廊架休閑區。四是位于園內西南部,即西入口處靠南部的沿河觀賞景觀區。

園務管理區:為園內管理者提供工作區域,主要分布在靈長類區和食草動物區之間,并且其建筑外部裝飾材料采用鋼筋混凝土仿假山形式,并且種植有藤蔓植物爬山虎,給人以自然清新的感覺,也是師法自然的風格體現。此外,在各個集中動物展示區內還設有給各類動物的專類管理用房,主要和動物場館籠舍建設在一起。

游客服務區:為游客提供服務的場所,主要在南部主入口與外環道路之間、白塔東路的西部主出入口各設一個小賣店和售貨亭以及休閑坐凳等,方便了游客的購物就餐及休憩。

(四)動物園的交通游路組織

為了便于動物的管理及游人的出入,公園共設入口2處,其一設于西門,它是大多數游人出入公園的地方,位置明顯,故將主要入口設在這里,同時南入口也是一個主要入口。由于整個動物園位于一座孤島上,四周圍繞著一系水系,所以,分別有長橋與兩個主入口相連接。靠近大門外設計有大型的停車場。

根據景觀需要,園區道路以自然式道路布局為主,結合強調空間節奏的規則式的道路布局,以環狀體系聯系各類動物展區。在主要觀景點及道路轉彎處設置了指示牌和園區總平面圖,便于組織交通和進行園務管理。

道路系統簡潔明快,充分考慮到方便交通。全園道路分為三級,一級路為水泥混凝土路,寬約6米,它以自然流暢的曲線貫穿二個主要出入口,是園區的主要道路。二級路聯系主路,引導游人深入各動物展區游覽,并且休閑景觀區貫穿其中,寬約3米,以透水磚鋪裝為主,透水磚主要以暗紅色和灰色為主,間以藍色透水磚,以打破其單調的色彩。三級路是休閑景觀區中的散步、游玩、健身小路,路寬約1.2—2米,路面有古典園林鋪地的亂石瓦片、鵝卵石、條石等多種形式,以曲線形式為主,以達到步移景異的效果。動物園的道路鋪裝起不僅起到了導向性作用,也有分隔作用,即主要道路是水泥混凝土,通向動物展區則是使用顏色不同拼裝的透水磚。并且各動物展區在透水磚顏色和拼接上又有所區別。

(五)動物園的地形設計

動物園內提倡無障礙設計,即整體地勢平坦,幾乎沒有高差。只有南面主出入口處的微地形處理,種植草坪,積極創造人們逗留、休息、交談的場所,從而促使空間中更多活動的產生,充分體現了景觀的參與性。

三、動物園的綠化配置及其主要特點

綠化配置在整體景觀設計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動物園的綠化設計應根據不同的動物展示區地域環境和綠地的不同功能而進行植物造景,創造出適于各種動物生長、生活的環境條件,并為異地動物仿造和模擬原產地的生態環境,還要充分考慮游人活動區的遮蔭和觀察視線因素。動物園綠化種植方式采用自然式種植,以喬灌木、地被不同層次,形成季相、色相變化豐富的植物景觀。

動物園的綠化配置主要有如下特點:一、園林植物景觀同當地蘇州地域風情、文化之間的合理配置。園內保留了銀杏、櫸樹、柏樹、紫藤等古樹,食草動物區栽植整齊、觀賞價值較高的行道樹銀杏,形成有氣勢又遮蔭的行道樹景觀,不僅較好地反映出當地蘇州古典園林的特色,而且又是一座極具個性化的園林景觀。二、由于不同的動物對生存環境的要求各不相同,設計中根據動物習性進行植物種類的選擇,樹叢的組合,平面和立面的構圖、色彩、季相以及園林意境以及園林植物與其它園林要素相互之間的配置,如山石、水體、建筑、園路等,營造出接近動物原生地的、適宜的環境。其中,八角金盤的運用比較成功,其自然形態配置于假山腳下,營造了較好的自然景觀效果。三、因地制宜,適地適樹,以本土植物栽種為基礎,選擇隨季相景觀變化豐富的景觀樹種。色葉樹種的運用較為成功,如紅葉李、銀杏配置一起,景觀效果較好。四、各動物展區之間或者動物展區與景觀休閑區之間通過綠化設計營造多樣化的環境空間。動物展區緩沖綠地使用涂刷仿木漆的混凝土柵欄對游人進行保護作用,集中綠地周圍使用仿木漆的塑料柵欄作為圍檔進行保護作用。

四、蘇州動物園的植物類型與品種

蘇州動物園樹木主要以鄉土樹種為主,包含了近百種植物品種,特別是色葉植物的運用,使得秋季和初冬季節色彩艷麗,并且和其它植物、景觀小品搭配使用形成了豐富的植物景觀,為動物園增色不少。

首先,園內保留了銀杏、櫸樹、柏樹、紫藤等古樹。主要喬木品種有:法國梧桐、香樟、欒樹、無患子、馬尾松、垂柳、紅果冬青、羅漢松、雪松、廣玉蘭、金枝國槐、女貞、樸樹、水杉、五針松、棕櫚、柳杉等。

其次,選擇了大量的觀花小喬木,可以緩解各區域植物的單調感。主要開花喬木品種有:桂花、玉蘭、紫薇、羊蹄甲、海棠、枇杷、石楠、蠟梅、紅梅、山茶等。主要的灌木品種有:法國冬青、紅花繼木、大花梔子、茶梅、春鵑、夏鵑、繡線菊、紅葉石楠、金邊黃楊、八角金盤、南天竹、枸骨冬青、火棘、小葉黃楊、小葉梔子、金絲桃、小棕竹等。

此外,主要的色葉植物品種有:樸樹、櫸樹、銀杏、無患子、紅楓、紅葉李、紅葉石楠等。藤本植物主要有紫藤、爬山虎、迎春、棣棠等。地被植物有馬蹄金、混播草坪等。水生植物有蘆葦、荷花、睡蓮、水竹、花葉蘆竹、細葉芒、美人蕉、垂柳、慈菇、水蔥、鳶尾等。

五、景觀設計的不足

由于地理位置所限制,動物園規模較小,缺少與動物相關的科普活動館及為兒童設計的兒童專類館等。動物園的少部分植物不夠健壯,長勢不行,尤其是一些孤植樹可能由于養護不當,樹形不美,形成不了視覺的焦點。所以,建議動物園養護水平有待跟進,須加強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

在植物品種的布局上,還應結合區域特點和動物習性,個性化等選擇適當的品種。如熊貓展區可適當地種植些竹林,猛禽區種植些馬尾松等。涉禽區前的河岸邊緣是修剪整齊的紅花繼木,中間間隔地種植了幾叢迎春。如果能在邊緣全部種植迎春,可能會對河岸的邊緣起到軟化作用,形成更自然的河岸景觀效果。景觀休閑區的綠化樹種以常綠植物為主,主要樹種為枸骨冬青、桂花,造成冬季沒有陽光,不適宜休息。應搭配一些落葉植物,如欒樹、櫸樹、樸樹等,更符合人們冬季要求陽光的需求。靠西面主出入口處配置的孤植樹羊蹄甲,長勢不佳,表明引進樹種在本地馴化沒有成功,應放棄選擇該品種。灌木的品種不夠,層次感也不強,灌木之間沒有明顯的分隔線。

參考文獻:

[1]詹錦花.淺談動物園的植物配置—以福州市動物園為例[J].熱帶農業科學,2009(4):70~73.

[2]王麗,劉占海,崔書寶,劉嶧.淺談動物園園林植物配置—以天津動物園為例[J].天津農學院學報,2011(9).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梁县| 竹溪县| 永济市| 兴文县| 上林县| 广安市| 汉沽区| 阆中市| 玉屏| 德保县| 龙山县| 葵青区| 阿城市| 兴业县| 靖州| 集贤县| 公安县| 内乡县| 苍梧县| 甘肃省| 东光县| 乐平市| 襄樊市| 获嘉县| 渑池县| 龙门县| 盐边县| 洛阳市| 兰考县| 静乐县| 满洲里市| 万载县| 当阳市| 通化县| 通化市| 读书| 凌源市| 香河县| 南投县| 迭部县| 简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