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13岁女生发关系要赔偿吗,解开老师裙子猛烈进入动漫,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红粉,麻花豆传媒国产剧mv免费软件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中文言文如何教學范文

時間:2023-08-15 16:55:21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文言文如何教學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初中文言文如何教學

第1篇

一、加強初中文言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1、教學大綱的要求及語文知識的有機組成部分

我國中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要求在中學階段教授學生文言文,而且最新的語文教學大綱還明確規(guī)定了文言文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所占的比重及學習所要達到的能力層次。這充分說明文言文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同時作為語文學科知識之一,文言文又是必不可少的。

2、繼承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的重要手段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文明的古老民族,它的很多優(yōu)秀文化傳統都是靠文言文記錄下來的。作為今天的人們,要想了解與繼承祖先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必須能會讀、讀懂文言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做到對我們優(yōu)秀文化傳統有明確、透徹地了解與把握,從而更好地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使之為我們今天的事業(yè)服務。

3、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二、加強初中文言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1、巧妙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習興趣

文言文的字詞句和現代漢語有很大的不同,與學生的知識水平、語言習慣距離也較大,學生較難讀懂,在文言文教學中,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教師導入新課是很關鍵的。教師上新課前,若能通過某種精心設計,運用巧妙的導入手段,創(chuàng)設出與新課相適應的學習情景與氛圍,就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并把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對新知的學習上來。

2、注重學法指導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文言文教學有別于現代文教學,文言文言簡意賅,如不采用適當措施,照搬現代文教法,勢必會傷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摸到了索取知識的門徑,拿到了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才會主動地去學習,從而養(yǎng)成學習文言文的良好習慣,必將使學生終生受益。

1)、反復朗讀

文言文誦讀的方式方法很多。篇幅短小的課文,可多作整篇的朗讀;在要求對某些章節(jié)、某些詞句作重點理解或記誦時,可以作部分的精讀;課文較長的,但有必要作整篇朗讀時,可采用輪流朗讀的方式;需要加強學生獨立活動,并通過個別朗讀的指導給全班起啟發(fā)和輔導作用的,可安排學生個別朗讀;為了相互帶動、相互促進,加強閱讀氣氛,增加朗讀的次數,可安排學生齊讀或分組比較朗讀。待到完全熟讀成誦了,再作答題式誦讀,既不是按照原文的順序從頭到尾背誦,而是按照老師的提問有選擇的背誦有關段落或語句;老師的提問可以是關于內容,也可以是關于章法的。總之,這種誦讀不是單一的機械的枯燥的,而是靈活的生動的有神韻的。教師對朗讀的指導,一要及時,盡量做到邊朗讀邊指導,二要具體,具體指出學生朗讀的主要優(yōu)缺點和提高朗讀水平的途徑;三要靈活,結合談話、講解、評注、復述等多種活動進行朗讀訓練,全面提高學生文言朗讀的能力。

2)、讀注,查閱工具書

借助注釋和工具書閱讀淺易的文言文,理解其內容,是課程標準的明確要求。初中文言文,多是一些短小精悍、淺顯易懂的文章,加之注釋又十分詳細,學生自己完全可以讀懂課文,了解大意,過去那種“字字落實”、“句句推敲”的教學就沒必要。在文言文的教學中,讓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了解不同注釋的不同作用,憑借注釋理解句義、文義。有些是整體注釋的,要根據注解自己去落實關鍵詞;有些只注釋關鍵詞,要自己貫通全句的意思。課文沒有加注釋的地方,一般是比較容易理解的,但對有些同學或許還有一定的難度,這就要學會使用工具書,學會根據具體語言環(huán)境進行分析探究。自己一個人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和同學一起合作解決。

3)、學會摘錄

第2篇

關鍵詞: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改編創(chuàng)作;拓展能力

傳統的文言文教學以識記字詞、翻譯句子、背誦篇章為主,所以教學過程,可概括為:誦讀、翻譯、識記、背誦。學生學得枯燥無味,背得頭昏腦脹,咬文嚼字式地翻譯,毫無興趣可言,為應付考試沒辦法。情境教學是現代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很強的求知欲,能參與到語文教學活動中來。筆者在教學實際活動中做了有效嘗試。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學生興趣

創(chuàng)設情境可有多種方式,如多媒體的動漫、視頻資料、歷史圖片等,也可自身模擬,講臺表演。但是,我認為語文教學一個最本位的教學方式是語言教學,即教師通過語言描述來創(chuàng)設情境,達到教學目的,這也是語文教學的顯著特色。語言描述情境關鍵在教師對課文內容的把握,教學目標的確立。如我在教學《馬說》一課時,手拿教鞭,扮演了一個“識馬者”形象。語言描述:(1)導入:望歷史的天空,群星璀璨;翻開歷史的篇章,名人輩出。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去見一位唐代的文豪大師——韓愈。他有話要向我們述說,說一說他看到的“馬”的事。(2)情景表演:年輕的韓愈很有才華,幾次赴長安趕考,卻不中,終于第四次考中進士,做了宰相手下的一個小官,曾三次上書要求擢用遭拒絕,他郁悶地走在街上,看到這一幕情景:

一位手握馬鞭的人,滿臉橫氣,正怒沖沖地對著馬棚里的一匹馬,啪、啪,狠狠地抽打著。喋喋不休地吼到:“什么破馬,誰說你能日行千里?光能吃,不能干的家伙。當初我看你個也夠高,腿也蠻長的,有日行千里的素質,我才花了重金買了你。可今天,你卻跑不快,不中用。氣死我了!怎么?你還叫,還流淚,委屈嗎?還餓,還想吃?哼!既然你不中用,干脆去磨坊拉磨吧。走,走!去,去!左轉,左轉……”皮鞭一次次落下,馬的哀鳴一聲聲響起。

唉!要想馬兒好,又想馬兒不吃草。天下哪有這樣的馬啊?天下無馬!”韓愈沉思了。

這樣的語言描述,情景表演,實際暗含了有關課文的幾個問題。如千里馬的食量,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它的悲慘遭遇,人們的愚妄無知等。在這樣的情景中,讓學生邊回答問題,邊朗讀課文,既有興趣,又能領會原文旨意。這樣的教學深入淺出,生動形象,學生很喜歡。

二、改編創(chuàng)作,拓展學生能力

精深的文言文是我們知識的源泉,是寫作最需要汲取的營養(yǎng),是訓練寫作的素材。應該好好地利用它,讓它在新的歷史時期繼續(xù)綻放光芒,讓它的精髓繼續(xù)支撐著我們民族精神。

我在教學《唐雎不辱使命》時,要求學生在理解內容基礎上,改編課文,訓練寫作能力。

老師:“唐雎勝利了。我們仿佛聽到了他那爽朗、自豪的笑聲,仿佛看到了他那正氣凜然的面容,試想,在回國的路上……”要求學生寫一片段。

學生寫道:黃沙滾滾,古道漫漫。在秦國通向安陵小國的土路上空,時時傳來陣陣爽朗的笑聲:哈哈!哈哈!……有一個人正昂首挺胸,闊步行進在這荒涼的古道上,嚴峻的面龐上透出一股正義凜然,藐視一切邪惡的骨氣;智慧的眼神中,映射出不容欺凌的股股殺氣……

當他眺望見遠處的安陵國時,嚴肅的臉上現出親切溫和的笑容,眼中流露出了驕傲、自豪且深情的目光:祖國,我的安陵小國,卑臣唐雎沒有辱沒自己的使命,我勝利地回來啦!各位先王,你的后代兒孫,保住了你給后代留下的土地……我驕傲地回來啦!各位臣民們,你們不必懼怕虎狼似的強秦,我保住了你們的性命安全……

深情的目光在遠處眺望著,歡樂的心聲在蕩漾著。只見他又轉過身,對著剛剛出離的秦的邊城,望著那高高的城墻和手拿兵刃的士兵,微微上翹的嘴角冷冷的發(fā)出:哼!哼!

這高高的城墻,我何所謂。那銳利的兵刃,只能恐嚇那些貪生怕死的小人。還有那驕橫奸詐的秦王,收起你那顆假惺惺的慈善之心吧,五十里之地是先王所留,我等愿以死所相守。

秦王,收起那嚇人的面孔吧!什么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你不曉得專諸、聶政、要離這樣的壯士嗎?

哈哈,哈哈,這笑聲在朵朵白云間飄蕩傳到天邊,這笑聲在座座高山回響,一直回響到兩千多年后的今天。

真理終將戰(zhàn)勝邪惡,正義凜然終將戰(zhàn)勝殘暴強敵。

利用課文素材,嘗試改編,唐雎不畏,義正辭嚴的斗爭精神,再次彰顯出來。寫作技巧由原文的順敘變成倒敘,且增加了個人的想象內容,是一次很好的寫作訓練。由表及里,由感性變理性的發(fā)展規(guī)律,學生的獲得也是漸進深入的。

第3篇

一、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轉變教學觀念

在文言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堅持以新課標教學理念作為教學的依據,深入貫徹落實新課程的教學目標。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學生一般都是被動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個人學習方向以及學習目標不夠明確,再加上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力度不夠,所以學生在學習文言文時一般都存在著功利化的思想,運用機械記憶的方式。所以,教師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應該充分地認識到現階段文言文教學的具體目標。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多引導學生主動地接受文言文的學習,體會文言文的音韻美和厚重的歷史知識,讓他們愛上文言文,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能夠對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進行學習和領悟,這種教學方法能夠避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消極厭學的現象,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

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教法有所革新

在文言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不能僅僅的滿足于簡單的灌輸一些文言文的知識給學生,而是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采取一定的措施引導學生轉變自己的學習方式,始終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上,以學生能夠對文言文進行充分的理解和掌握為主要教學目標。首先,教師應該保證文言文教學的精彩性,在講課的過程中適當的添加一些與之相關的歷史故事或者視頻資料,提高學生對教學的興趣。比如說在對八年級上冊的《岳陽樓記》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通過視頻短片以及圖片等形式向學生介紹一下岳陽樓的具體狀況,讓學生對范仲淹所描繪的岳陽樓有一個感性的認識,以加深“胸懷天下”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探究思考,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取更多形式,比如小組合作翻譯,每組選出糾錯員、疑難大師,采取互幫互學的形式,學生既動手又動腦,最大程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以及聰明才智,有效地提高了初中文言文課堂的高效性。

三、教師在進行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時必須以教學大綱為依據

我們雖然鼓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但是這不意味著盲目的進行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應該堅決避免出現舍本逐末、盲目創(chuàng)新的現象,教師在進行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時必須以教學大綱為依據,抓準綱目,以提高學生文言文學習的樂趣和能力為目標。對于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對學生誦讀文言文的能力進行充分的訓練。都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文言文的誦讀能力是每一個學生應該掌握的技能。初中語文教材中所涉及到的文言文都是眾多教育學者經過千挑萬選所得到的最為精華的部分,這些文言文不僅所蘊含的思想比較豐富,并且氣韻也比較生動,這些特點都需要學生在朗誦的過程中進行親身體會和理解。比如說在進行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學習時,從字面上我們雖然可以體會到作者用詞的精妙,但只有通過親身的朗讀,體會節(jié)奏和韻律,我們才能從中體會到作者那種胸懷天下,與民同樂的高尚情懷。另外,教師在教課的過程中應該向學生明確地標明應該掌握的實詞、虛詞等內容,并對這些需要重點掌握的詞匯進行解釋,保證學生能夠對文章有一個明確的理解,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

第4篇

【關鍵詞】初中語文 文言文 教學效率 提高

當前,在初中文言文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師勤快、學生懶惰的現象。教師通常認為只要將文言文中的所有字詞與句子翻譯完就算完成教學目標了,但實際上學生沒有獲得知識,同時還阻礙了學生學習思維的發(fā)展,不利于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與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由此可見,如何提升文言文的實際教學效率,是當前初中語文繼續(xù)解決的一大教學課題。

一、初中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文言文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要弄明白每個字詞的實際含義,以及每個句子的大意,從而應付必要的考試。但是,這種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方式已經很難適應現代化學校教育教學的發(fā)展要求,大大影響了語文的教學效果,也使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背離了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與目的。

出現這種教學現象主要是由于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過于注重對文言文的字詞解釋,忽略了語感的培養(yǎng)。文言文教學不具有計劃性,尤其是在課堂教學的流程方面,具有很大的隨意性,教學模式也不夠豐富,這就導致學生在文言文教學中處于被動地位,限制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缺乏深入研究與探索,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在教學中也缺乏有效的師生互動,使課堂教學變得單調、沉悶,即使文言文的內容豐富多彩,也很難提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不利于文言文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措施

1.提升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對初中生而言,文言文學習還處于初始學習的階段,所以需要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激發(fā)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激情。首先,教師要通過大量閱讀培養(yǎng)初中生對文言文的語感,為今后的學習打好基礎,這樣就不會顯得過于生疏。其次,文言文不同于現代漢語,主要是學生對語句停頓沒有豐富經驗,因此就需要學生進行大量的文言文閱讀,可以采用誦讀、吟誦與默誦等方式,也可以是全體閱讀或個人閱讀。要想進一步突出教師對文言文的規(guī)范化閱讀,可以讓學生進行齊讀、朗讀與默讀。

2.教師進行正確的規(guī)范化朗讀。文言文閱讀不同于現代語文,特別注重字的讀音。但是在實際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有先入為主的特點,所以就要求教師要在語文課堂上進行正確的規(guī)范化朗讀,這樣一來就可以強調讀音,加深學生的記憶。例如,初中語文《童趣》一文,“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在現代漢語中句中“強”字讀作“qiáng,但是在本文中卻讀作“jiāng”,由此可見很多文言文中與現代漢語相同的字在讀音上是不同的,這也就是所謂的異音字。

在學生具有文言文語感的基礎上,教師要對他們進行深入引導,讓學生自發(fā)性地閱讀,真正讀懂文言文,然后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采取指明朗讀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在熟讀之后再進行整體閱讀,保證閱讀的質量。這種文言文的閱讀教學方式能夠有效驗收學生的學習成果,同時給出合理化的評價,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3.堅持從學生的角度傳授學生學習方法。在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自身以及學生的整體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實現語文課堂的“授之以漁”,這樣學生就可以掌握有效的文言文學習方法。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敢于沖破傳統教學的束縛,改變逐字逐句翻譯的習慣,根據課文內容進行意境設計,讓學生在既定氛圍中進行文言文學習,加強學生的語感學習,實現譯文與原文結合的教學模式,再通過實踐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文言文翻譯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刪減與保留、增加與替換,從而對語句進行適當調整。也就是說,要求學生依照課文中的注釋,結合參考工具、文章的背景環(huán)境,在掌握文章大意的前提下,進一步規(guī)范文言文的語言。另外,出現難以理解的內容,需要教師進行點撥與引導,可以利用現代漢語的語法知識,讓學生結合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進行調整,利用增加或補充的方式對文言文進行語句疏通。

總而言之,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同時也是教學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要了解并掌握初中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與規(guī)律,結合語文具體的教學要求,制定符合實際的教學策略。提升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堅持從學生的角度傳授學生學習方法,實現語文文言文教學效率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永繼.更新教學理念 優(yōu)化教學過程――談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學實效的措施[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06).

[2]劉桂清.文言文教學應在讀“上”下功夫――評一節(jié)高效的識字課[J].陜西教育(教學).2010(11).

[3]方好平,余青云.新課標下的文言文課堂教學[J].景德鎮(zhèn)高專學報.2007(01).

第5篇

一、注重積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誦讀習慣

“語言這東西,不是隨便可以學好的,非下苦功不可。”()學習文言文雖然比學習現代文難,但兩者都需要平時的積累和訓練,而學習文言文的積累顯得尤為重要。注重積累文言文知識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誦讀習慣的關鍵,初中語文新課標對文言文學習的要求是:“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作為一線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學會通過查找資料、工具書,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千萬不要越俎代庖。否則,一定程度上會遏制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的提高。其次,結合三維教學目標,合理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以利學生積極參與知識探究。假如教師采用一字一句的滿堂灌輸模式,那么會挫傷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第三,注重科學的學法指導,促使學生除了“知其然”以外,更要達成“知其所以然”的目標,絕對不能搞題海戰(zhàn)術;同時,按部就班的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積累做摘記或者分類積累做卡片等方式以落實“言”的通曉。

文言文具有音律美、語言美的特點,那些朗朗上口的押韻、對仗工整整的語句、抑揚頓挫的語氣助詞,都在客觀上誘發(fā)學生產生好奇心,學習興趣倍增。學生只有通過合理的誦讀,才能歸納總結出文句的本義和引申義,正確解讀文本的整體語意,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因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誦讀習慣,能有效發(fā)揮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理形成規(guī)律的優(yōu)勢和功效。

二、結合實際,夯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功

由于文言文與現代文在字詞應用、語法轉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因此,教師有責任幫助學生夯實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功,具體必須把握“四大關”:

第一,讀音關。讓學生讀準字詞的音是誦讀文言文的前提條件,此環(huán)節(jié)必須注意異讀、輕讀和重讀(音)三個環(huán)節(jié):①異讀主要包括古音異讀、破音異讀和通假異讀三種情況。諸如“可汗(kèhán)大點兵”屬于古音異讀,“陳勝王(wàng)”屬于破音異讀,“河曲智叟亡(wú)以應”屬于通假異讀。②除了轉折連詞“而”和否定副詞“不”等需要重讀外,其它的文言虛詞一般是輕讀。③重讀也就是讀重音,學生在誦讀時,為了表達某種神情意味,突顯作品主旨,有時需要把文中的某些詞或詞組加以強調,所以進行重音處理。諸如在《醉翁亭記》“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樂其樂也”一句中,前一個“而”是輕讀的,后一個“而”必須重讀,從而表現太守“樂其樂”的心態(tài)。

第二,停頓關:所謂停頓,一般包括邏輯停頓和語法停頓兩種。句間、句中、段落間的停頓屬于語法停頓,為了某個詞語而作的停頓則是邏輯停頓。初中新教材上所選的文言文都加注了標點符號,一般句法停頓大部分學生是掌握,但一些復雜句子內部的語法停頓和邏輯停頓就比較難以掌握。因此,我們要循循善誘的引導學生弄清楚詞與詞之間的語法關系,誦讀時從語音和意義兩個角度進行停頓。諸如“其一犬坐于前” (《狼》)這一句中,全句的主語是“其一”,“犬”是名詞作狀語來修飾謂語“坐”,因此,教師應要求學生如此誦讀: “其一M犬坐于前”,而不能讀成“其一犬M坐于前”。

第三,語氣關。所謂語氣就是指讀音時的抑揚頓挫,一般包含肯定、陳述、疑問、感嘆等的口氣。而讀準語氣有利于學生更正確地理解句式,感悟語句中所蘊含的復雜情感。學生在誦讀過程中,若誦讀的語氣不同,表現出的思想感情則大相徑庭。誦讀時一般按句末語氣詞和標點符號分別讀出句子肯定、陳述、感嘆和疑問等語氣。諸如《醉翁亭記》中“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表肯定判斷語氣;“環(huán)滁皆山也”表陳述語氣;“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表感嘆語氣。

第四,速度關。誦讀的速度就是所讀內容的快慢,總體而言,其速度應與作品的內容和感情保持一致。一般激烈的反問句適當讀得快,深沉的敘述要讀得慢;人物的心理活動描寫也要讀得慢一些,故事情節(jié)緊張的時刻要讀得快一點。但是,不少作品隨著內容的變化,應該采取不同的速度誦讀。諸如《口技》全文共分五段,首段簡要介紹表演者、時間、道具和賓客,誦讀的速度要慢一些;第二段表演的拉開了帷幕,針對描寫表演者初露別具一格的技藝內容,誦讀時稍快些,語調也稍高一點;第三段由動轉靜,主要描寫深夜老鼠的聲音,為下一段蓄勢,速度要讀得稍慢,語調要低一些;第四段進入,作者淋漓盡致描寫驚心動魄的失火場面,誦讀時聲音要適度提高,語速也要快。第五段結尾是補充交代,誦讀時要適度放緩。如此的誦讀,能表現文章的內容和氣勢,訓練效果事半功倍。

三、品讀賞析,引導學生感悟文章作品的無窮魅力

品讀的本質就是指感悟領性的誦讀、體驗與欣賞,假如閱讀重在文本的言內之意,那么品讀就在于文章的弦外之音。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誦讀時,一定要堅持以“讀之有神,品之有味”為原則,聲情并茂地讀出語勢,達到“以身體之,以心驗之”的美妙境界。諸如《三峽》一文中許多內容采用對偶句式,又兼用散句,學生在誦讀時務必收放有致,節(jié)奏感強烈。只有這樣,才能在潛移默化中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進一步感知作者美好的情懷和奮發(fā)圖強的精神風貌。正如葉圣陶先生指出:學生吟誦文章之時,不僅要正確的理解所誦讀內容,而且要發(fā)自肺腑地體會,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可見,我們只有優(yōu)化文言文誦讀的教學設計,才能高效達成三維教學目標,才能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語感能力,才能突破時空限制,讓更多的學生深刻體驗和感悟到文章的情味美、韻味美和意味美,這也是初中文言文教學最奪目的魅力。

教無定法,貴在有效。但愿站在七尺講臺上的園丁們銳意進取,大膽創(chuàng)新,千方百計調動學生誦讀文言文的積極性,為打造“實際、實用、實效”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新模式奉獻自己的青春年華。

童年的酸與甜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湖頭鎮(zhèn)溪美小學四年(1)班 蘇潔瑩

在我記憶深處,有件事讓我嘗到了童年的酸與甜。

五歲的我淘氣又好奇。有一次,我“幫”媽媽做飯,玩累了想坐著休息下。不料,我的小板凳不翼而飛了!我坐在一鍋剛煮好的清湯上了,“啊!媽,好燙啊!”我痛苦地尖叫。媽媽立即把我抱到床上,給我抹上了燙燒藥。痛苦是減輕了,我的屁股卻再也不能動彈了。

整天趴著不能動彈真是痛苦呀!大家為了安撫我,就輪番哄我玩。我漸漸地放肆起來:“媽,我要吃冰激淋!”“爸,我要扇風!”“爺爺,我要吃漢堡!”……大家一顯出不耐煩的眼神,我就嚷著要爬起來。大家慌了神,對我百依百順。我享受著“小公主”待遇,惹得哥哥姐姐們艷羨不已。

不知不覺幾天過去了,我的傷口愈合了。我那公主般的待遇也取消了,我知道他們還是很愛我的,只是這種愛有了限制。

第6篇

【關鍵詞】初中語文 文言文教學 課堂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1-0198-02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探索文言文的教學方法,提高文言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成為初中語文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注重預習,引導自學

預習、自學是教學過程的第一步,預習的好壞,自學的多少,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成功與失敗。因此必須高度重視。一是要提醒學生利用好課本注釋、工具書,通讀課文。閱讀文言文時要借助注釋,了解課文的寫作背景,文化常識及與課文有關的作者的經歷,還要識記注釋中字詞的音形義,有時不懂的還要抄在筆記本上,以便課堂上來解決。同時還要指導學生購買一本文言文學習的工具書,比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中的“說”學生可能會誤讀中現代漢語中的“說(shuo)”,而不會讀成“說(yue)”,還可以讓學生參看一些文言文翻譯書,反復理解字、詞、句子的含義,然后通讀全文,力爭上課前能流利地朗讀課文,粗知大意,將不理解的詞句標識出來,上課時再認真聽,這樣讓學生自己動口、動腦、動手,才能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教學質量。

二、注重導入,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文言文更是如此,許多學生一碰到文言文就有頭痛的感覺,認為內容難懂,不易誦讀,為此,筆者認為要注意設計好引入新課環(huán)節(jié),引導好了能把學生的學習興趣煥發(fā)出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興趣的支配下,一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就能水到渠成地引流下去,學生會積極配合老師完成教學任務,因此,我在備課時就將深入分析教材的編寫意圖、體系、重點、難點等,努力設置出符合學生口味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導入語,如教學《聽潮》一文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當你漫步于春花秋月之下,流連于芳草碧水之間時,你是否感受到大自然的寧靜、優(yōu)美?而當你置身于驚濤駭浪之中,登臨三山王岳之顛時,你是否感受到大自然的崇高壯美?然后,播放克萊德曼的兩首鋼琴曲為熟讀配樂,這一導語的設計,一下子就吸引感染了學生的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了對美好境界的向往,和一睹為快的欲望。

三、劃分節(jié)奏,把握句意

古人寫文章是沒有句讀的,故寫出來的文章,不斷句,古人云:句讀之不知,學之不解,因此,學好文言文首先要學會斷句,準確掌握句子中的停頓,這對理解文章名單、句意和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大有幫助。我們在讀文言文時,要結合課文注釋,結合文中已有的標點符號,基本弄懂句意文意,在此基礎上細細體會一個長句中哪個詞和哪個詞該連在一起讀,或不該連在一起讀,才符合句意、文意,這樣就能把握句子內部的自然停頓,當然,要讀好,劃好文言文句中的停頓,還要誦讀大量的文言文作品,培養(yǎng)提高自己的語感,文言文閱讀得越多,語感也就越強,其停頓也就容易把握,反過來,文言文又會變得好讀,好記,好理解,筆者把文言文句子劃分朗讀節(jié)奏,編成口訣:節(jié)奏劃分有訣竅,劃一劃二不劃三,主謂動賓要停頓,動補之間照樣分,遇上關聯想一想,總領詞后慢步走,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詞狀語須打往,省略成分斷沒錯,提示停頓理當然,專有名詞分清楚,節(jié)奏劃分顧全貌。

四、熟讀成誦,積累知識

誦讀、積累是文言文教學設計中不可或缺的兩大板塊,要想提高文言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就要將“讀”貫穿課堂教學始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教師要指導學生,反復誦讀,在讀中感悟,讀中品味,讀中鑒賞,在讀中受到熏陶,對那些優(yōu)秀篇章,名言佳句可反復誦讀,體味。例如:教學《岳陽樓記》這樣的名篇,就讓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駢句整齊,瑯瑯上口的特點,領略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曠達胸懷以及他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宏大抱負。學文言文摘錄積累尤其重要,要善于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積累習慣,要求學生都準備一個筆記本,建立文言文知識庫,還可以指導學生準備卡片,摘抄常用文言實詞、虛詞、通假字、古今詞義差異,記錄一些成語、警句,詩詞曲中的名句,如果在摘錄名言時,再做一些批注或點評會更好。

第7篇

關鍵詞:初中 語文教學 文言文 美

文言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教學大綱對文言文閱讀的要求是:能順暢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基本意思,熟讀、背誦(并能默寫)一定數量的課文。正是基于這一要求,歷年來,初中文言文教學形成了這樣一種模式:背課文,默語段,釋詞語,譯句子,概括內容以及識記有關的文學常識,年復一年,周而復始。而如今人們對文言文的作用有了一種全新的認識:學習文言文的目的不在于文言文的運用,而在于文化積淀,在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基于這樣一種認識,當前課改大大增加了文言課文以增強文言文的閱讀量,中考的文言文閱讀也有了改革:擴大考試篇目,增加分值,增加難度。新形勢下文言文該怎么教,成了初中語文教研中的重要課題。很多教師認為要走好文言文改革之路,必須清醒地意識到當前文言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和今后文言教材在文言文教學中作用。

一、當前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初中文言文教學存在以下三個問題:一是傳統教法極大地抹殺了作品的“美感”,進而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多的是被動接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普遍缺乏對學生個體體驗的關注,學生無法獲得愉悅感;三是學生既有的知識在很大程度上還處于沉睡狀態(tài),教師沒有及時喚醒,以致有關知識學生掌握得并不牢固,并不全面,從而影響了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挫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一句話,當前初中文言文教學美育角度比較缺失。

因此,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發(fā)揮文言文的審美教育,要發(fā)揮文言文教學應有的功能—讓學生從蘊含著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美的千古佳作中領略祖國文化的內涵,汲取營養(yǎng),古為今用。文言文教學成功的老師,他的教學充滿了審美的愉悅,能夠引領學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神奇美妙的境界,流連于祖國文化深厚迷人的海洋。

二、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如何挖掘文言文之“美”

初中語文課本中文言作品的美到處存在,教師要講究教學藝術,多角度挖掘文言作品的整體美感,體味內容美、人物事件美、思想內涵美、情感意境美,讓美貫穿文言文教學始終。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大都是形質兼美、意蘊深刻的,無論是山水游記,還是碑銘表記;無論是歷史散文,還是抒情敘事散文;無論是記敘描寫,還是抒情議論,都能做到形質兼美。記敘則風神俊骨,躍然紙上;抒情則情深意長,驚魂動魄;議論則條理暢達,絲絲入扣。總之,篇篇都有著特殊的美感,可謂流光溢彩、美不勝收。我們要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在字詞句的學習中,人物形象美理解中,情感意境的體驗中挖掘美,使學生享受審美的愉悅。

(一)從字詞句學習中挖掘文言文的“美”

字詞句是文章的基礎構件,文言文字詞凝練,文言詞語經過兩千多年的使用,其信息量非常的巨大,表現力非常的強;至于長年吟誦不衰的名句,更有很強的美感和魅力值得品味。

1. 挖掘文字的形體美

漢字雖為方塊之形,但形體活潑靈動;雖為點畫組合,但組合錯落有致。魯迅先生說過中國的文字“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這里所說的“感目”的“形美”,就是漢字的一個突出特點。引導學生觀察漢字的形體美,感受漢字筆畫形狀的美。漢字筆畫的書寫起落有致,形態(tài)萬千,點畫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橫畫如千里陣云,隱隱然其實有形;豎畫如萬歲枯藤;撇畫如陸斷犀象;捺畫如崩浪雷奔;斜勾如百鈞弩發(fā);橫折如勁弩筋節(jié);每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書道畢矣。因此,我們可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物象,感悟漢字點畫的形態(tài)之美,產生審美感受。

2. 挖掘文言文注重詞語的聲韻美

文言文注重詞語的聲韻美。如《陋室銘》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八字四句兩聯,每句末字分別是陰平和陽平,完全押韻讀來上口,又如《岳陽樓記》中的“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和“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銜遠山,吞長江”兩個分句,內容相關,“銜”對“吞”,“遠山”對“長江’,三個字兩節(jié)拍;“朝暉夕陰”四個字兩節(jié)拍,“朝暉”對“夕陰”,一句之內,內容相對,音節(jié)勻稱。后組句子,音節(jié)數目整齊,都是九個字八個節(jié)拍。由于單雙音節(jié)配合得當,句子音節(jié)勻稱自然,節(jié)奏一致,造成了語言的音律美。疊音詞具有語音上和諧悅耳、節(jié)奏明朗、韻律協調的音樂性。

3. 挖掘文言文散句的流暢美

散句是相對于整句而言,指句式靈活而富有變化的句子,長短不一,自由活潑,生動感人。散句能使語氣舒緩,舒卷自如。文言散句在句式上往往表現為兩種形式:其一是整齊美,具體表現在對偶、排比、頂真、反復、回環(huán)等語句形式的均衡上,其二是參差美,具體表現在錯綜的避復求變、轉類的新鮮活潑、長短句的錯置、整散句的結合以及常式句與變式句的交錯運用方面。前者如《滕王閣序》,教師在教授此文時,就得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深深地體味出這種四六句式,對仗工整,平仄相間,詞彩華麗的驕文所擁有的那種整齊和諧的獨特美感。后者如王羲之《蘭亭集序》既采用了整齊又錯落的句式,又間以自然又和諧的押韻。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誦讀來體驗句式錯落的美感,還可以把握助詞如“也”、“矣”、“哉”等語氣來體驗作者的情感。

(二)挖掘文言文中人物形象美

初中語文課本中許多文言文盡管篇幅不長,卻為我們塑造了許多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既有臨危不懼的愛國志士,又有巧言善辯的使者說客;有精忠報國的民族英雄,又不乏虛偽奸詐的小人;有義薄云天的義士,還有深明大義的女子……這些人物的性格需要我們在對文章的進一步分析里才能準確把握。君不見: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豪杰蜂起。劉備有心興漢卻無計安邦。一番隆中應對,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勾畫戰(zhàn)略藍圖的卓越的軍事家諸葛亮。《愚公移山》中寫了妻子的“獻疑”來突出愚公形等,他人的阻止引發(fā)愚公的周密計劃,他人的相助表明愚公的深得民心,神靈的搬山顯示愚公的精神感人,一個理想遠大、意志堅強、挑戰(zhàn)萬難、敢于勝利的古代勞動人民形象巍然樹立。又如“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感憤于“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杜甫;留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錚錚誓言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等等。所有這些,無不充滿著濃郁的人文氣息,無不讓人心馳神往。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注意從人性的角度領悟作品無窮的精神魅力并以此來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完善學生的人格。

(三)挖掘文言文心境情感美

美的文章,總是給人一種美的意境。學習文言文,一定要注意發(fā)掘這些美的因素,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這對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寫作能力的提高也是大有幫助的。如《小石潭記》的學習,要把學生的想象帶入作品為我們創(chuàng)設的意境中去,才能對這篇散文的要旨把握準確。作者寫到:“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槍幽邃。”這樣一幅優(yōu)美而凄清的意境,與作者心情有某些相通之處,而作者心境又是怎樣的呢?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心境?就這些問題做到循循善誘學生一步一步地思考,我們就不僅按要求學習了課文,而且對作品所蘊含的意境也有了深入理解。

參考文獻:

[1]馬世福.文言文教學中的審美教學[J].文學教育,2009,(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兴县| 浦江县| 霍邱县| 阿坝县| 通榆县| 邯郸县| 天台县| 永和县| 宝坻区| 达州市| 普安县| 中牟县| 平远县| 惠安县| 灵丘县| 涟源市| 黄浦区| 崇明县| 米林县| 长春市| 商南县| 汤原县| 华蓥市| 三河市| 福清市| 蓬溪县| 交口县| 武夷山市| 黄龙县| 肃北| 阜南县| 潼南县| 五华县| 随州市| 金堂县| 嘉鱼县| 镇雄县| 巫溪县| 双桥区| 亳州市| 密云县|